卜天丫
初夏的貴賓
卜天丫
也許,多年以后回首,在我一生的職業(yè)發(fā)展中,昨天不過是尋常的一天。但我相信,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會時時回味這一天。
幾天前,龍校長讓我代表學校參加資陽區(qū)教育局組織的信息技術培訓送教下鄉(xiāng)活動。課堂內容是我前不久上的教研課《續(xù)講故事》。她懇切地叮囑,農村孩子就需要這樣的課堂。其實,我心里并沒底——農村孩子一般羞于表達自我,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讓孩子們丟掉羞澀、大大方方地講故事。
為了讓課堂更好玩,我前天晚上精心制作好了故事中所需的道具,包括給學生用的一些頭飾,又反復琢磨教案。待一切妥當正準備歇息時,忽想起白天托我家先生為我打印的導學案。拿來一看,卻發(fā)現其中有一排字的間距隔得很遠,我頓時傻了眼!要知道,一年級的小朋友極有可能會因為看不懂而在這有空距的地方填上字!而時近午夜,清晨我得趕到農村學校,還來得及嗎?沒別的辦法,我找出女兒做作業(yè)用的改正帶,一一覆蓋,好在能手寫,我就這么一份一份地改,折騰到深夜一點多。
昨天清晨,霞霞開車,我們輾轉在寬廣的綠野中,終于抵達這所寧靜的學?!L春三小。領導和老師們已笑吟吟地在等候了。從教室旁經過時,有一群孩子遠遠地、怯怯地望了我?guī)籽?。這是多么熟悉的眼神!我忽然想起剛出校門時工作的地方,一樣是在樸素的鄉(xiāng)村,一樣是鄉(xiāng)野的孩子,一樣是怯生生的眼神。我不由得慶幸自己的今天之行。
于是,與一班孩子相約在課堂,我和這群孩子同聲歌唱,帶著他們走入教材故事的情境中。但在自編自演環(huán)節(jié)時,孩子們果然卡在那,沒一個愿意上臺表演,眼神里流露著膽怯與不自信。情急之下,我將頭飾戴到自己頭上,成為故事里的小兔子,盡情地唱著、跳著。我投入的表演感染了孩子們,于是,一個、兩個、三個……我的講臺上漸漸出現了很多“小白兔”“小松鼠”,孩子們盡情地歡笑著,我們真的走進了那夢幻般的童話,完全忘記了自己。課上完,我感覺前所未有的舒坦和酣暢,孩子們也意猶未盡。
再打量這所美麗的鄉(xiāng)村小學,和年輕時工作的那所學校一樣,也會有搖著尾巴的土狗經過,操場也停放有幾部高大的與兒童身高不相稱的單車,教室旁邊的辦公室依然是內外兩間的格局。所不同的是,每一個教室都有了多媒體。與帶班的張召鳳老師交流,更體會到農村學校老師的不易。大多數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家庭教育的缺失,課外閱讀的貧乏,使得許許多多的鄉(xiāng)村老師身兼數職,成了萬金油一樣的全能老師。更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張召鳳老師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還建立了微信家長群,把身處異鄉(xiāng)的父母牢牢攏在孩子身邊。我注意到教室后頭的班刊學習園地,那工整的小楷粉筆字,那標注的期數,不像城里很多教室后墻每期的噴繪寫真,美是美,但顯然不能像這樣經常變換,并富有針對性。想著這些鄉(xiāng)村教師的默默付出,默默堅守,默默揮灑著自己的教育智慧與激情,他們又何嘗不是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因為起得早要趕路,我們都沒來得及吃早餐,甘主任特意趕到鎮(zhèn)上帶來了罕見的大肉包。他們的熱情周到、樸實敦厚無不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天,我還遇見了我第一屆的學生,他早已是這所學校里一名出色的老師了。見面時,我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我由衷地感到,那天,我們都是這初夏里的貴賓。
(作者單位:益陽市石碼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