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佟佟
紅鳉魚是一種很廉價的魚,長不大,相互之間又弱肉強食。唯一的特點就是和金魚小時候有點像,所以常常被魚販子用來冒充金魚賣出去。而調(diào)皮的落語(類似于中國的單口相聲)學徒立川談春,因為把師父給他買金魚的錢拿去吃烤肉了,就騙他的師父立川談志說這是最好的金魚。師父立川談志也不戳穿他,而是優(yōu)哉游哉地把鳉魚放到魚缸里一直養(yǎng)著,這便是作為TBS電視臺年度SP——《紅鳉魚》的戲眼。
所謂的SP大戲就是電視臺每年請無數(shù)名人拍的一出長篇電視電影,《紅鳉魚》就遍請名人:北野武、宮二,還有日本單口相聲界的牛人,共同出演日本單口相聲大師立川談志如何教徒弟的故事。
有人像紅鳉魚,看上去頗有賣相,卻注定只有做一條鳉魚的命運。就像談春,雖然聰明伶俐,卻天分一般,要命的是性格浮躁、幼稚且自命不凡。這樣的人,師父談志是怎么訓練他的呢?
首先是大量的瑣事家務(wù),去超市買東西、擦窗戶、修理浴室里壞掉的水龍頭、捉樹上的毛毛蟲、拔掉蔫了的杜鵑、趕走野貓……光記下師父吩咐的事就是不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完成。
其次就是侍候喜怒無常的師父,“讓師父高興是你現(xiàn)階段最重要的事?!?/p>
之后更被打發(fā)去筑地市場賣了一年的燒賣。在被人撞來撞去的市場苦干了一年之后,談春仿佛變了一個人。他會在師父出門演出時給他準備好一雙跑鞋。師兄奇怪地問:為什么不是木屐,師父是穿和服的呀。他說因為師父要走一段蠻長的路,穿木屐太累了,不如先穿跑鞋,等到了演出場地時再換上木屐……細心、體貼、周到,談春變成了一個“會辦事的人”。
我們常常把“會辦事”看成這人會拍馬屁,還真是小瞧了“會辦事”這項才能。實際上“會辦事”里有許許多多的綜合因素,比如準確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執(zhí)行能力,以及對于對方心理的預測能力,這是對生活一場又一場小型的“運籌帷幄”。
這個世界上的聰明人很多,但許多聰明的人容易浮躁,而要在生活里沉下去就只有在無盡的瑣事里,在長久的對于生活紋理的觸摸之后才能懂得。師父帶徒弟,看上去是在教導一個人掌握“會辦事”這項技能,事實上是日常生活里的“修行”,就是要在貼身的事務(wù)里讓你磨去浮躁,在繁瑣里去蕪還真,接觸到生活真正的命門。
將你培訓成為一個“會辦事”的人,如此,哪怕你沒有才藝的天賦,也總能在這個世間安頓下來,這也就是談志訓徒的“紅鳉魚”哲學:“鳉魚就是鳉魚,再努力也成不了金魚,但也正因為這樣,你才如此討人喜愛?!?/p>
從鳉魚變成金魚,在一切沒有落聽之前,要非常努力地尋找自己的方向,又要學會真正接受自己,意識到自我的局限。就算真的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一條平凡的紅鳉魚,我們也有資格平靜而驕傲地活下去。也許,這才是生而為人得到的最大的尊嚴。
(司志政摘自《不由分說愛上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