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老黨員:“黨員就要吃虧,吃虧是?!?/p>
老黨員:張秉權(quán),農(nóng)民,84歲,黨齡64年
今年84歲的張秉權(quán),一輩子總在“吃虧”。不僅自己吃虧,還“連累”了兒女??墒抢蠌垷o怨無悔,“我是黨員,吃虧是福?!?/p>
張秉權(quán)是抗美援朝時期入的黨。朝鮮戰(zhàn)場上,他是炮兵連的一名戰(zhàn)士,曾經(jīng)在一個站崗的雪夜,活捉前來偵查營地的聯(lián)合國軍密探。入黨時,部隊里一位“老革命”是他的介紹人,倆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張秉權(quán)只記住一句樸素的話:當黨員就得準備吃虧!他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人生信條,“吃虧”了一輩子。
從部隊復(fù)員后,組織上安排他回縣城供銷社當主任,老張不去,覺得這么好的職位還是留給別的同志吧,自己回老家種地就行,于是當了一名普通的農(nóng)村基層干部,開渠挖河,開荒造田,和鋤頭、扁擔打了一生的交道。
那還是大集體的年代,生產(chǎn)隊分糧食,到最后分超了,差了幾十斤,隊長要一家勻一點,張秉權(quán)一揚頭,“可我一家撮吧?!标犻L說也行,到明年補上。“幾十斤糧食多大的事,不用?!彼痪湓捙牧税濉;丶液笙眿D拉扯著5個孩子說日子沒法過,要回娘家,“天天稀粥菜飯,幾十斤糧食能吃好幾天干飯。你黨員有本事,你今天別吃飯!”每到這時,老張不語,悶頭干活,媳婦最終也沒走成。
上世紀70年代,農(nóng)村里上大學、上高中、當教師都需要推薦,而張秉權(quán)是公社農(nóng)委主席,有“推薦票”。他的大女兒娟子初中畢業(yè)后在生產(chǎn)隊勞動,算盤打得好,想進供銷社站柜臺,對于老張來說,簽個字就能辦。論個人能力,娟子也不差,共青團員,“鐵姑娘”隊長,階級成分好。當時,社里有3個名額,大隊報了4個人選,其中就有娟子的名字。隊長拿著名單犯難,老張二話不說,叫人把女兒的名字劃掉。娟子在家哭了好幾天,村里人都說,劃誰也不能劃自己姑娘,有文化又好看,最夠格。張秉權(quán)卻說:我是黨員,黨員就得吃虧,劃自家閨女,誰都沒意見。
家中小兒子成績好,高中畢業(yè)需要推薦上大學,老張不給兒子說話,媳婦哭著和他吵架,求著說:“讓兒子走吧,上不了北京,讀個本地師范總行吧。”他卻說:“還是等我不在這個職位再說吧,不能讓貧下中農(nóng)對黨的工作有意見。我是個老黨員,不能帶這個壞頭?!本瓦@樣,小兒子沒能得到推薦上大學的機會,而是做了大隊的民辦教師,1977年恢復(fù)高考后,才念了大學。
改革開放后,村里分田到戶,村里幾塊沒人要的地都分到老張家,氣得親戚直罵他是“二百五”,老張一笑:“是田就得有人種,誰讓我是黨員呢。我就不信,這地種不出高產(chǎn)?!彼垇磙r(nóng)技站的工作人員,取土壤化驗,農(nóng)藝師建議他種黃麻。那個冬天,他挖水溝,平洼地,改造土地后,田里的黃麻長得又高又粗,每年賣的都是一級品的價。
在家里,張秉權(quán)的《黨員證》是用布包著的,放在炕柜最里面的角落,每月按時交黨費,別人交5分,他就交1毛。
“黨員就得吃虧,吃虧是福?!边@是老張的口頭禪,也傳給了他的5個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