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遼寧省本溪水文局,遼寧 本溪 117000)
?
本溪地區(qū)暴雨衰減指數(shù)分析
孫巖
(遼寧省本溪水文局,遼寧 本溪 117000)
[摘 要]為了推算本溪地區(qū)太子河水系、渾江水系暴雨衰減指數(shù)n值的合理定量,提高設計洪水的精度。用本溪站、桓仁站50年自記降雨資料,推求暴雨衰減指數(shù)n值,以供小流域(100 km2以下)河流的設計洪水分析計算使用。
[關鍵詞]本溪地區(qū);暴雨衰減指數(shù);暴雨強度
本溪市位于遼寧省東南部,屬大陸性氣候。地區(qū)內(nèi)多為山地,河流縱橫,流域面積在100 km2以上河流30余條。流域面積在50~100 km2之間的中小河流600余條。對于中小河流,主汛期局地暴雨易發(fā),山洪多發(fā),且水文監(jiān)測站網(wǎng)嚴重不足,從而很容易成為防汛指揮決策的一個信息盲區(qū)。由此,中小河流暴雨、洪水的推算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中小河流洪水的推算精度又依賴于暴雨衰減指數(shù)n值的正確與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應用經(jīng)驗數(shù)值,經(jīng)驗數(shù)值由于受試驗流域、降水等代表性的局限,推算的設計洪水誤差較大。文中以介紹一種暴雨衰減指數(shù)n值的推算方法,以太子河本溪站、渾江桓仁站的樣本資料來推算太子河水系、渾江水系的暴雨衰減指數(shù)n值,滿足設計洪水計算的精度要求。
1.1太子河水系自然地理概況
太子河屬遼河一級支流,是本溪境內(nèi)最大的河流,全長464 km,流域而積13 720.70 km2,年平均徑流量26.86億mm3。太子河的水源有南北兩支。南支的源頭在本溪縣東營坊鄉(xiāng)羊湖溝草帽頂子山麓,北支的源頭在新賓滿族自治縣平頂山鎮(zhèn)鴻雁溝,兩支流到本溪縣馬家崴子匯合成一股,蜿蜒西下。干流流經(jīng)本溪縣、本溪市區(qū),境內(nèi)河長168 km,流域面積4 000 km2。在本溪境內(nèi)有大小支流70多條,流域面積大于100 km2有5條,較大的支流為細河、小湯河、三道河。流域內(nèi)河道大多狹窄,坡度較大,河床多數(shù)由卵石和砂礫組成,斷面比較穩(wěn)定,徑流來源主要靠降水補給。
1.2渾江水系自然地理概況
渾江是鴨綠江在中國一側最大支流,發(fā)源于吉林省境內(nèi)長白山支脈龍崗山西老嶺西北岔等3條河流,在渾江市三岔子鎮(zhèn)匯合后稱渾江。全長447 km,總流域面積15 381 km2。東北鄰第二松花江,北是輝發(fā)河,西為太子河,西南靠□河。干流流經(jīng)桓仁縣7個鄉(xiāng)(鎮(zhèn)),境內(nèi)河長162 km,流域面積3 547 km2。在桓仁境內(nèi)有大小支流70多條,流域面積大于100 km2有7條,較大的支流為富爾江、大二河、雅河。流域內(nèi)河道大多狹窄,坡度較大,河床多數(shù)由卵石和砂礫組成,斷面比較穩(wěn)定,徑流來源主要靠降水補給。
利用本溪站、桓仁站的自記降雨資料選用獨立取樣法,推求不同頻率條件下的暴雨衰減指數(shù)n值。
統(tǒng)計歷年各時段(10,30,1,3,6,12,24)年最大降雨量,每一個時段作為一個系列,進行頻率分析計算,以本溪站為例,如附圖1。再將各時段頻率曲線點繪在同一張頻率格紙上進行比較,取p=1% 和p=2%的頻率值在雙對數(shù)格紙上點繪~曲線,如附圖2,3。
圖1 本溪站特征時段設計暴雨頻率圖
圖2 桓仁站雨強關系圖
圖3 本溪站雨強關系圖
暴雨衰減指數(shù)n值是反映該地區(qū)暴雨強度特性的參數(shù),隨著地形、氣候、海拔等條件不同,在地區(qū)上有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由上圖可以看出,本溪站、桓仁站各時段頻率曲線的Sp~tc曲線其形狀、趨勢基本一致,而且有明顯的三個折點?;溉收炯礈喗?,在第三個時段(1 h)、在第五個時段(6 h)、在第六個時段(12 h)處,本溪站即太子河水系,在第三個時段(1 h)、在第四個時段(3 h)、在第五個時段(6 h)處。由此可見:暴雨衰減指數(shù)n值分四段計算?;溉收炯礈喗担涸Ot≤1 h為n1,1 h≥t≥6 h為n2,6 h≥t≥12 h為n3,12 h≥t≥24 h為n4。本溪站即太子河水系,設t≤1 h為n1,1 h≥t≥3 h為n2,3 h≥t≥6 h為n3,6 h≥t≥24 h為n4,以暴雨計算公式推求不同時段的n值。
暴雨計算公式為:
公式反映了時段平均雨強i、歷時t和頻率間的關系。
式中:pt——時段降雨量,mm;Sp——暴雨平均強度,mm/h;i——時段平均雨強,mm/h;t——暴雨歷時,h;n——暴雨衰減指數(shù)。求得的n1,n2,n3,n4值見下表。
渾江 桓仁各歷時最大樣法n值成果表
太子河 本溪各歷時最大樣法n值成果表
由上圖可知:本溪地區(qū)的渾江水系,雨強基本呈隨歷時增大而遞減的趨勢。即n1<n2,n2>n3,n3<n4。太子河水系,雨強基本呈隨歷時增大而遞減的趨勢。即n1<n2,n2>n3,n3<n4。具體反映了渾江水系,當暴雨歷時t≤6 h時,雨強遞減快,當暴雨歷時t≥6 h時雨強遞減慢。太子河水系,當暴雨歷時t≤3 h時,雨強遞減快,當暴雨歷時3 h≥t≥6 h時雨強遞減慢,當暴雨歷時t≥6 h時,雨強遞減快。
文中只計算了頻率為p=1%,p=2%的設計暴雨?;溉实貐^(qū)(渾江水系)暴雨衰減指數(shù),當暴雨歷時t≤1 h時為n1=0.688;1 h≥t≥6 h時,為n2= 0.772;6 h≥t≥12 h時,為n3=0.037,12 h≥t≥24 h時,為n4=0.110。本溪地區(qū)(太子河水系)暴雨衰減指數(shù),t≤1 h時,為n1=0.335;1 h≥t≥3 h時,為n2=0.425;3 h≥t≥6 h時,為n3=0.069;6 h≥t≥24 h時,為n4=0.337。其他頻率的暴雨衰減指數(shù)采用同樣方法可計算。n值大小渾江流域和太子河流域有明顯的差異,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計算使用。
[中圖分類號]TV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0624(2016)02-0035-02
[收稿日期]#201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