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素玲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
曾素玲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尤其是語法教學中,一直強調(diào)“精講多練”。之所以強調(diào)“精講多練”是由漢語的特點和第二語言學習的目的決定的。漢語語法的特點是無形態(tài)變化,語序和虛詞是重要的語法手段。所以本文將著重從“精講多練”的角度出發(fā),闡述相關原則及影響因素
精講多練;語法教學;原則
漢語有其特定的組合規(guī)則,由不同詞語和不同的組合變成無數(shù)的句子,這就是我們要說出的話語。詞語是無限的,組成的句子是無限的,但是組合方式卻是有限的、有規(guī)律的。只要學會了這些規(guī)則,基本就會說話造句,進行日常交際。如漢語中的“把”字句,只要學會“把”字句的基本規(guī)則,那么就可以說出例如“我把飯吃了?!?、“我把杯子放在桌子上。”這樣的無數(shù)的句子和表達。這就是漢語語法的“精”。學習第二語言的目的并不是單單學習這些語法規(guī)則,而是運用這些語法規(guī)則說出話語來達成成功的交際。要達成這個目的,就是要不斷地、反復地并且有效率地操練,把這些語法規(guī)則內(nèi)化成學習者的語言表達習慣。“精講多練”的原則要求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講清規(guī)則后,要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效地操練。盛炎先生在《語言教學原理》中是這么說明的:“理論規(guī)則要講得精,用的時間要少;練習要多,用的時間要多。講與練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5”那么什么地方需要精講?什么時候又需要多練呢?
首先,“精講”應該講的內(nèi)容是什么呢?不僅是體現(xiàn)語法體系總體特征的項目,如漢語的語序、句式和句類,還應該是語言學習中的難點,也包括了和其他語言不一樣的語法項目。本組的語法教學實踐是“可能補語”,可能補語是其他語言中沒有的或者是和其他語言很不同的語法項目,是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精講”也包括對語法點特別的用法,學生易錯的地方進行精講。如“可能補語”看得清表示能看清,看不清表示看不清,這是基本的用法。但是像“吃得了”和“吃不了”,“動詞+得+了”這種形式就是可能補語的另外一種表達形式,在表達上容易混淆,容易出錯,所以需要精講。
其次,精講的“精”體現(xiàn)在對語法規(guī)則講解的精。我們在講授這節(jié)課的開始,首先復習了舊課,這個舊課也復習的很巧妙,并沒有復習規(guī)則,而是分別展示了兩個例句,由例句體現(xiàn)了趨向補語和可能補語的用法規(guī)則,很精簡。由復習“趨向補語”和“結果補語”過渡到學習“可能補語”,不會讓學生感覺到新知識很陌生,不會反反復復的講之前講過的語法規(guī)則,使得學生學習新知識過渡的很自然,不會產(chǎn)生畏難的心理。接著把可能補語的基本用法的公式展現(xiàn)給學生,這里的公式簡明扼要地把新知識概括了。再之,“精講”也需要教師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表達盡量簡單化,深入淺出。在本組教學實踐中,運用了直觀法展示的圖片,非常簡單直接,并且展示的例句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生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能看到、聽到和經(jīng)歷到的,這種半情境式教學能使學生更好的接收新知識。如:老師的話你聽得懂聽不懂?作業(yè)做不做得完?等等。
在我看來,“多練”的“多”首先是“量”的方面的多。在本組教學實踐中,課堂上的練習用的時間比較多,講完語法規(guī)則后,都是練習。其次,“多練”的“多”是練習到的語言技能的多,在教師設計的練習中,應該既有能鍛煉學生聽、說能力的練習,也要有鍛煉學生讀寫能力的練習?!岸唷边€體現(xiàn)在設計練習的形式多樣化,一方面使得練習不會枯燥,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不同形式的練習能從不同方面幫助學生掌握語法點。在本組的教學實踐中,設計的練習多樣化,包括填空題、對話題、替換題、改錯題和選擇題。課堂上,教師為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還設計了一個游戲:詞語接龍。
“精講多練”也要求教師對課堂合理的把握。根據(jù)新時期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課堂上,教師應該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需求和表現(xiàn),合時的精講,合時的多練,使得教學效率最大化。
(一)教師的體態(tài)語。
在對外漢語初級詞匯教學中,教師體態(tài)語是影響詞匯教學重要的因素?!绑w態(tài)語言”,又稱“人體示意語言”、“身體言語表現(xiàn)”,體態(tài)語言有助于理解別人的意圖,而且能夠使自己的表達方式更加豐富,表達效果更加直接,所以有些詞匯可以利用體態(tài)語得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比如學習趨向動詞“上、下、來、去”、學習具體動作“坐、站、哭、笑”,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體態(tài)幫助教學。開始的時候,老師示范,學生模仿,接著老師可以做動作讓學生做出回答或者老師指令讓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這樣,老師采取最直觀的動作和表情把詞匯意義輸入給學生,再讓學生語言輸出。體態(tài)語言在初級詞匯課堂用的最多,老師在使用體態(tài)語言的同時盡量以溫和的語言、面帶微笑地指令,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
(二)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包括老師的情感因素和學生的情感因素。老師的情感會給課堂帶來很大的感染力,從而影響教學質(zhì)量。教師情感因素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建立一種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和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成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這樣可以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如:在做游戲和做練習的時候,老師先示范。學生就會大膽的說、大膽的參與到其中,融入課堂。
學生的情感因素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方面。初級班的學生剛來到中國學漢語,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文化休克,伴隨著焦慮、緊張和失落的情緒,這就必然影響他們學習漢語的效果。老師的情感可以影響他們,使他們慢慢的消除這種情緒,把心思慢慢放到學習上。
[1]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入門[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2]李曉楠.對外漢語初級詞匯教學探究[J].內(nèi)蒙古: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
H195.3
A
1671-864X(2016)07-0187-01
曾素玲(1994-),女,江西贛州人,黑龍江大學,在讀研究生,漢語國際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