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祿永峰
今天,你還會讀書嗎
文丨 祿永峰
小時候,在農(nóng)村,讀書是一種奢望,想讀書卻沒有書讀上。大多人家缺吃少穿的,還哪來用于買書的閑錢。貧窮的日子,書是缺,但似乎不缺少讀書的精神。一本書,總會輪著讀,甚至是搶著讀。讀書的樂趣,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長大了,上了大學,留在當?shù)毓ぷ?。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讀書的這個愛好卻悄悄地溜走了。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都不讀什么書了。若說是缺少時間,這連自己也覺得可笑;若說是缺少買書錢,這更是借口無疑了。一個普通讀者,又不是將書柜塞得滿滿的收藏者。十本八本書的開銷,還應該會拿的出來的,也應該能堅持讀下來的。事實上,這一點,自己做的很不夠。
今天,我為什么不會讀書了?開始思考這一問題,是緣于一月前在朋友圈啟動的一次有益的讀書活動。我們本著讀書的目的,組建了一個名為“每月一本書”的讀書群,群主是我的文友,是他拉我進群的。進群的門檻并不高,只要一月能夠讀一本書,月末提交一份讀書心得就行。若完不成者,就會被群主驅逐出群。這樣做,避免走馬觀花的讀,應付差事的讀,敷衍了事的讀。相形之下,所謂的讀書群里,群主與群員、群員與群員之間,便是一種關懷,更是一種督促。雖然大家彼此之間大多都是陌生人,但在打開或放下一本書的過程中,卻有一種莫名的溫暖,總會涌上心頭,好不愜意。
一月時間,讀一本書;一月時間,寫一篇心得。無論對誰來說,都不會是件太難的事情?;顒悠鸪酰蠹役x躍選報自己備讀的書名,說真的,我?guī)缀醵紱]有讀過,甚至有的書名壓根兒就沒有聽過,十分陌生。對于我,選來選去,最終挑選了一本特別老的書——《燕山夜話》。之所以要閱讀這本書,是想向新聞界這位同行學習。讀過之后,無論是作者的人品還是文品,令人折服,可謂不虛此讀。
書是讀完了,像“你還會讀書嗎?”這樣的問題,還真值得自己思考思考了。當心,手機閱讀電腦閱讀是越來越便捷了,這樣的閱讀,更像是一份份快餐,所有內(nèi)容,似乎總是容不得慢慢挑選,更是來不及細細品味,是一種被動的讀,碎片的讀,囫圇吞棗的讀,不知所措的讀。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時光在指尖的滑動中消失。讀書,讀好的內(nèi)容,并堅持下來,做一個真正會讀書的人。若一味的沉浸在漫無目的、心靈雞湯的朋友圈,“本寶寶”太累了。醒醒吧,打開一本書,讀有所獲,好不快哉!
每月一本書,群員恰好十九人。十九人,不多,也不少,相信群員都會在一粒粒文字的陪伴中,堅守群規(guī),堅持每月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