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洲蘭
“這 種行為是不是庸政懶政?”“是不是在找借口?”“水渠是修到天上去了嗎?”“請直接回答問題!”……
2016年6月27日晚8時10分,四川廣元市文化藝術中心演播大廳里,該市第三期《陽光問政》全媒體直播節(jié)目開播,出席全省“陽光問廉”工作推進會議的省紀委副書記鄭東風,省紀委常委、省監(jiān)察廳副廳長賈瑞云和來自全省21個市州參會代表現(xiàn)場觀看。
本期節(jié)目以“緊盯作風效能,考問庸政懶政”為主題,曝光了昭化區(qū)“讓村民戴口罩睡覺的養(yǎng)豬場”、朝天區(qū)“八年領不到手的林權證”、蒼溪縣“設計公司脫鉤改制咋這么難”、青川縣“難以安居的受災戶”、旺蒼縣“棗林鄉(xiāng)的惠民工程惠民了嗎”等五個區(qū)縣的問題。
主持人秉承一貫的“麻辣”風格,直追問題根源,考評團打分毫不手軟,回答不過關“不合格”沒商量,“逼”得直播鏡頭前回答問題的相關負責人臉紅冒汗,紛紛立下整改軍令狀。
責任人臉紅出汗
昭化區(qū)王家鎮(zhèn)發(fā)展生豬養(yǎng)殖業(yè)的同時,忽視了環(huán)境污染問題,養(yǎng)豬場產生的污水臭味讓當地村民不得不帶著口罩睡覺。第一個被問責的昭化區(qū)副區(qū)長饒和剛,面對主持人對其是否負有責任的拷問,試圖解釋對養(yǎng)豬場環(huán)境治理的具體工作。沒等說完一句話,他就被主持人打斷:“請直接回答問題!”饒和剛不得不在尷尬中直面問題:“我們有責任,我們立馬整改,還老百姓一片綠水藍天!”
直播結束后,饒和剛告訴記者,被主持人打斷時,心里很不好受,因為治理工作每年確實有做,“但干不好就會曝光,這對我們干部是一種心理壓力,但也是一種動力,要求我們盡職履職、勇于擔當?!?/p>
當被問責對象在大屏幕上被放大數倍時,他們的表情、態(tài)度,也都被放大數倍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任何問題都無處遁逃,任何借口都不被接受,隔著半個演播大廳,也能感受到他們的緊張、尷尬、不安和羞愧。青川縣木魚鎮(zhèn)黨委副書記唐元洪更因緊張面部肌肉僵硬,他攤開手心給記者看,“都是汗”。
劍指敏感領域動真碰硬
蒼溪縣建筑勘測設計所和蒼溪縣慧源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一家是縣建設局投資的全民所有制企業(yè),一家是自然人投資的私營企業(yè),但兩家單位不僅經營范圍相同、登記的經營地點相同,連法定代表人都是同一人。而在年終財務報表上,設計所利潤為負,慧源公司卻有幾百萬利潤結余。兩下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慧源公司玩的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國企虧損私企賺錢的把戲。
面對主持人“為什么住建局一直沒有與設計所脫鉤”的追問,蒼溪縣住建局局長王琦理屈詞窮,只能反復稱述是“認識不夠”。而設計所所長李開鵬更是語出驚人,“我不想公,只想私……”
政企分開雖然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就已經提出,但至今仍沒有達到設想目標。為了保值增值國有資產,政企分開的過程中有的部門以各種理由、身份進行干預,反而導致一部分國有資產處于失控狀態(tài)。
針對被曝光問題,蒼溪縣長楊祖斌回答:“保證3個月脫鉤到位,對涉事人員堅決追責!”廣元市紀委宣傳部部長李清華則明確表態(tài),會深入調查掌握更多情況。
不能逃避、“通融”
面對如此“麻辣”的拷問,被“點名”要求參加的干部會不會為了避免尷尬而“因故缺席”?
“三期節(jié)目,沒有任何一名干部缺席。”李清華談到,第一期節(jié)目曾有名干部說自己病了想請假,但被告知只要不是病得“臥床不起”,都必須參加。最后他還是如期出現(xiàn)在演播大廳。
不能缺席,那是否可以事先“打聽”消息以作準備,甚至請求節(jié)目組“通融通融”不要曝光問題?
“我們事先完全不知道,只是通知我們參加?!蓖n縣委書記劉亞洲說。李清華告訴廉政瞭望記者,大家當然很想提前知道節(jié)目中會曝光哪些問題,但至今沒有發(fā)生過“泄密”事件,“我們的紀律是非常逗硬的?!彼f。
追蹤反饋及時
陽光問政,不是一問了之,而要問后見果?!皠﹂w縣:治漏水的山坪塘”是廣元《陽光問政》首期節(jié)目中的第一個問題。劍閣縣紀委副書記李錦鐘表示:“直接在那么多人面前曝光,壓力真的很大。所以我們整改的力度也是很大的。”
第一期曝光問題直播后,廣元市紀委責成被問責單位對問題進行了整改,給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13人,其中,黨內嚴重警告處分5人、黨內警告處分4人、行政記過處分1人,曝光的五個問題已經得到全部解決。這些整改情況在節(jié)目一開始的“陽關反饋”欄目中做了通報。
不光是廣元,全省多地以全媒體直播形式問政政府行風得到各界好評,每期現(xiàn)場直播的網絡點擊率超過20萬人次,有500萬人收聽收看。四川多地先后推出了市州“陽光問政”、“陽光問廉”節(jié)目,實現(xiàn)了新聞媒體監(jiān)督與紀檢監(jiān)察專門監(jiān)督的無縫銜接,變“就事問事”為“就事問責”,倒逼主體責任落地落實。對此,省紀委副書記鄭東風提出要求,節(jié)目要“堅持公開曝光,保持較大的壓力”,推動問廉工作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