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友梅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在我和同志們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政治局29次集體學習會上這些講話時,收到了我的老同學趙郁秀寄來的一些書稿,說是大連出版社要為她出一部新書——報告文學集《夢想的力量》,要我寫個序言。
我現(xiàn)多病,久不提筆了。但順手翻翻手稿目錄,有的文題吸引了我,隨之讀下去,這不正是近兩年我國民眾隆重紀念的重大革命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的中國故事嘛!紀念世界法西斯和我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建黨9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暨“一二·九運動”80周年,以及中國航天事業(yè)創(chuàng)建60周年,全有展現(xiàn),真乃“講好中國故事”!
恰值中國作協(xié)將舉辦紀念建黨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系列文學活動,以推動作家們以愛國主義精神、追尋中國夢、謳歌我們偉大時代。
我動心了。準備打破我的封筆守則了。趙郁秀是我的老同學。半個多世紀前,我們都是丁玲、田間任所長的文學研究所(現(xiàn)魯院)二期同學。比起白刃、張志民等參加過抗戰(zhàn)的老文藝戰(zhàn)士,我們以及苗得雨、孫靜軒、李宏林等算是小字輩,都二十多歲(她年齡最小)。同窗兩年,聽過茅盾、老舍、鄭振鐸、馮雪峰、游國恩、胡風、馮至、黃藥眠、吳組緗、李何林等諸多名家的講課。在祖國的黃金時代(1953—1955)度過了金子般閃光、燦爛、美好的時光,永記不忘、友誼長存。
我欣然答應動筆作序還有一個原因是此書在大連出版社出版。大連是個美麗的地方,開放較早的城市,盡管大連出版社成立僅十幾年,但據(jù)我所知,大連出版社的歷史悠久。在解放戰(zhàn)爭年代,黨中央在西柏坡時,作家丁玲寫出了《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當年中宣部領導和毛澤東主席讀過此書都很稱贊。據(jù)說,毛主席親自囑告胡喬木同志,同大連聯(lián)系,在大連印制、出版,說那里印得好、印得快。丁玲將隨蔡暢大姐去匈牙利參加世界民主婦聯(lián)代表大會,可將這本書帶去,毛主席說“這是代表中國人民的”。那時全國各大城市還沒解放,由大連光華書店出版的這本新書已走向世界,后來又獲得了斯大林文學獎,這也是大連的光榮。今天,成立不太久的大連出版社,繼承傳統(tǒng)、旗開得勝,他們主辦的兒童文學“大白鯨”獎,響譽全國,還在北京舉辦過頒獎會。
記得,我曾見《文藝報》(2007年3月10日)有一篇評介遼寧兒童文學及趙郁秀同志的長文,稱遼寧為“兒童文學重鎮(zhèn)”,遼寧的中青年作家屢次獲國家大獎,因為在他們背后有位“不求名、不圖利,甘為作家們的進步而忙碌的前輩”。
我的同學趙郁秀多年為遼寧兒童文學事業(yè)忙碌,現(xiàn)已八十余高齡了,還能抽暇不斷發(fā)表文章、不斷有新書出版,我為之驚喜。我翻閱的這部紀實文學部分書稿,正如我文前所說,是追述中國重大革命歷史進程,唱響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故事。自建黨始,毛澤東同志領導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至九一八事變、中國全民奮起抗戰(zhàn),有血濺白山黑水的東北抗聯(lián)英雄,有“一二·九”運動的青年先鋒,有“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的勇士,還有揚名中外的中國遠征軍及二戰(zhàn)最后一仗日寇宣布投降后讓尚在負隅頑抗的殘敵繳械投降的原蘇聯(lián)紅軍將士。雖然都是片片斷斷,但都是親歷者親口訴說,作者多年的親自接觸、專題訪問,有歷史依據(jù)的真實故事。作者經(jīng)歷過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的烽火歲月,她書寫的革命前輩、紅軍將士、抗戰(zhàn)人物大多都是她在那個年代相識、相知的,所講述的中國故事非金戈鐵馬、槍林彈雨,但所選取的活生生的細節(jié),真實可信,實事,實錄,形象描寫,感人至深。
書中,有一部分是作者對抗戰(zhàn)老作家的追思。記得在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時,《人民日報》曾開設一專欄“銘記,抗戰(zhàn)中的文藝”,其中一期為“抗戰(zhàn)中的文學”,醒目首題為“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著重介紹了早早舉起抗日大旗的東北作家群。對此,本書中均有專題書寫,有蕭紅的摯友白朗、端木蕻良,有蕭軍的摯友舒群、羅峰,還有馬加和雷加以及雖無專題采訪,也有文字簡介的李輝英、駱賓基等等。他們以自己的作品深情書寫了國破家亡,人民頑強的抗爭精神,正如《人民日報》所述“每一個字都是滾燙的吶喊”。
除被譽為“抗戰(zhàn)文學開拓者”的東北作家群外,還有兩位以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歌曲,使人民特別是廣大少年兒童深深敬仰的抗戰(zhàn)詩人、作家,那就是軍歌詞作者公木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詞作者方冰,他們都是本書作者早已熟悉并尊重的領導和同志。作者以崇敬的心情和簡潔的筆鋒介紹了他們創(chuàng)作經(jīng)典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心態(tài)激情。更通過諸多故事,展示了他們高尚的人品和文品。
神圣的抗戰(zhàn)精神和民族精魂,在前輩老作家老舍和丁玲身上更有鮮明體現(xiàn)。老舍在抗戰(zhàn)大后方,曾奔赴延安得到毛澤東和朱總司令的接見。丁玲以“武將軍”姿態(tài)率領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跋涉在如火如荼的山西前線。著名音樂家李劫夫,就是在丁玲領導下于戰(zhàn)火征程中學會了作曲,被丁玲丈夫陳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這些生活細節(jié)在我所讀到的諸多評介丁玲的文章和書籍中尚無見聞。大作家、大音樂家是在抗戰(zhàn)硝煙中結識,在強勁的軍旅步伐中飛躍,正體現(xiàn)了神圣的抗戰(zhàn)精神和民族魂魄。
另外,使我興奮的是,本書序言已完稿后,迎來了具有重大意義的紀念中國航天60周年暨首個“中國航天日”,在隆重推出的“航天夢·中國夢”活動中,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播放了本書目錄中首列的三位航天英雄——楊利偉、翟志剛、戚發(fā)韌的活動形象及重要講話。讀文、見人備感親切、激勵、鼓舞。他們赤心報國、科學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的感人故事,正體現(xiàn)了長征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中國自制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是高唱著《東方紅》奏響了探索太空的華美樂章,而航天英雄被我國自制的火箭送入太空,其響亮的名字即“長征火箭”。航天英雄們就是以紅軍長征精神,為中國的航天事業(yè)譜寫了新篇章,將中國之航天大國推向航天強國。
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zhàn)精神及航天精神,均以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為核心,源自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主傳統(tǒng),源自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發(fā)展。書中另有部分稿件是對革命前輩的深情書寫,也是這種精神的體現(xiàn)。自北伐戰(zhàn)爭至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浴血奮戰(zhàn),前赴后繼,血肉筑長城,實現(xiàn)民主復興夢。
在迎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6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動之際,大連出版社推出這一部厚重的紀實文學暨報告文學集,別有意義。本書弘揚了無產(chǎn)階級先進分子鐵骨錚錚的獻身精神,弘揚了以革命英雄主義為核心的紅軍長征精神、抗戰(zhàn)精神,弘揚了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造福于人類的航天精神,體現(xiàn)了“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所示的“唱響愛國主義”“謳歌民族英雄、傾述家國情懷”“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老少讀者皆宜,受鼓舞、增斗志、激發(fā)自強自信的“精氣神”,助推民族復興動力,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想。
我想我的同學、作者趙郁秀及大連出版社推出此書的夢想大約會得以實現(xiàn)吧!
(注:本篇系作者為老同學趙郁秀報告文學集《夢想的力量》所作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