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方式”的文化自覺及其敘事模式

        2016-07-26 10:12:07任建軍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吳 青,任建軍

        (華中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 武漢 430079)

        ?

        “中國方式”的文化自覺及其敘事模式

        吳青,任建軍

        (華中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 武漢 430079)

        摘要:新時期以來,受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觀念的影響,中國當代藝術參照西方當代藝術的觀念和表現(xiàn)形式,塑造著自身的當代文化形象,在參與國際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傳達自身文化的價值和意義,表現(xiàn)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回望、自覺與重構,并視之為中國當代文化的建構及其發(fā)展的內在訴求,形成了特有的敘事模式。

        關鍵詞:中國方式;文化自覺;當代藝術

        “中國方式”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批評概念,是指藝術家借用傳統(tǒng)文化資源,轉換成藝術作品中符號性的視覺元素,作品符合西方當代藝術語境,同時亦傳達中國文化的脈絡與基因[1]113。“中國方式”所對應的藝術類型,大體上能指代自1990年代以來進入西方藝術體制且蘊涵有中國文化氣質的當代藝術。筆者曾以“文化策略”的視角對中國當代藝術“借用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現(xiàn)象展開討論,認為這一策略是中國當代藝術在參與國際文化交流中彰顯文化身份的需要。[2]79同期,“策略”亦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熱議的話題①。通過“文化策略”的闡述,人們逐漸加深了對中國當代藝術現(xiàn)實處境的理解。

        近來,文化自覺的意識開始在中國當代藝術的批評話語中勃發(fā)出來。某些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脈且藝術表達上極具實驗性的繪畫作品展, 不論展覽地是在西方還是國內,往往冠以“中國”的名義,如2005年12月在法國里爾舉辦的“中國·上墨”當代實驗水墨展;2006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式意識”——審美營造的當代復興展。2007年5月,陳孝信在北京今日美術館策劃“文脈當代·中國版本”當代藝術展,這一主題旨在“重新認識自身的文脈,并對傳統(tǒng)文脈加以利用、改造、轉換之后的一種復興和新生?!?007年6月,黃專在廣東深圳何香疑美術館策劃“氣韻(QI YUN)”——中國抽象藝術國際巡回展。策展的意圖表明:從中國古代的“氣韻”學說出發(fā),在母語文化中尋找精神資源,把這種藝術傾向稱為“氣韻”的新歷史,認為它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中一種建立自己的歷史身份的嘗試。

        這些展覽從策展的角度來看,意在預設一個與西方藝術對話的視角,同時強調自我文化意識。據(jù)黃卉的研究表明,從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期間,記錄有關中國當代藝術的具有“中國方式”意義的展覽資訊約有240條,占全部展覽資訊(約7088條)的4%,有逐年增量的趨勢。②這些展覽所傳達的信息中,能夠感受到“中國方式”的當代藝術已超越了“文化策略”的思考,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參與國際文化交流的自覺意識。“中國方式”從文化策略到文化自覺觀念的形成,有著合理的邏輯關聯(lián),它是回應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的想象與偏見而尋求改善和樹立中國文化形象的努力,也是中國當代文化建設的內在訴求,形成了特有的敘事模式。

        一、回望傳統(tǒng)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自覺訴求

        借用“中式物語”作品展的前言話語——“當人們哭著鬧著要‘走向國際’時,是否還記得自己寧靜的起點?”③。這一設問實際上是在提醒:中國藝術走向國際文化舞臺時,是否遺忘了傳統(tǒng),是否丟失了對自身文脈應有的關切?

        這里簡要地回顧一下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歷程。美術史的一般表述是:

        伴隨中國改革開放,各種源于西方的藝術觀念和圖式信息被介紹到國內,極大地刺激了當時國內廣大的藝術青年,各種藝術團體風起云涌,各種標榜為“前衛(wèi)”的藝術團體,對西方“宣言式”的現(xiàn)代藝術理念格外投緣,直接促成“85新潮美術”運動的到來。[3]95

        “85新潮美術”運動以來,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藝術的發(fā)展潮流總體上保持著某種“相同趨勢”,但二者的表現(xiàn)方式和影響是不同的,從藝術史的觀念來看,西方藝術是在不斷地超越既定的美術樣式的基礎上體現(xiàn)出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新——從而形成西方的美術史傳統(tǒng)。中國的現(xiàn)代藝術卻是以參照西方的現(xiàn)代藝術樣式,在亦步亦趨的追趕中不斷地喪失掉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從而也喪失了在世界美術史上的位置。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已經(jīng)到了中國當代藝術被視為弱勢的國際邊緣文化形態(tài)。

        正如美國藝術史家大衛(wèi)·克拉克的觀點認為:

        亞洲當代藝術對西方口味來講仍舊被視為是一個暫時的新鮮玩意兒,抑或被視為一種欣慰的根據(jù),即這個越來越像西方的非西方世界正在學說它自己的藝術語言。④

        克拉克先生在提醒我們,(亞洲)中國當代藝術看似“繁榮”的景象背后,其實隱含了對自身文化主體性喪失的危機。該文還提到,西方有影響的藝術史家在撰寫有關中國部分的“世界藝術史”的方法和策略時,往往自清代以后就語焉不詳了。“它的思路是這樣的,即把現(xiàn)代中國歷史包含在其先的歷史中,為的是強調文化的連續(xù)性”,至于清代以后的中國藝術“除了在繪畫和書法方面有一些個人主義者的作品之外,和過去相比簡直沒有任何意義”。

        克拉克的觀點代表了西方學者對中國當代藝術缺乏文化自覺的一種普遍性的批評態(tài)度。同樣,國內文化學者、美術史家也深刻地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如黃河清先生提出了為中國當代藝術“正名”的觀點,⑤潘公凱曾以“自覺·正名·現(xiàn)代性”作為其重要的研究單元,提出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正名”的緊迫感與艱難性,試圖突破西方模式的美學觀念,為中國現(xiàn)代藝術的發(fā)展建構新的批評理論。⑥

        西方文化習慣以西方藝術史哲學的系統(tǒng)觀念和文本邏輯來考察中國現(xiàn)代以來的藝術,他們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接納既排斥模仿西方藝術語言的純粹模式,也輕視缺乏文化傳承的中國現(xiàn)代模式。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失語”處境,除了西方文化一貫性的偏見與忽視之外,也根植于我們自身的思維惰性之中;例如,藝術批評界有人提倡用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典型形態(tài)“水墨藝術”來構建中國當代藝術的主體性與當代性,代表中國當代藝術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其方法是這樣的:當代水墨不再以中國畫的傳統(tǒng)題材樣式及筆墨經(jīng)驗呈現(xiàn),表現(xiàn)形式上以水墨狀態(tài)的偶發(fā)性和寫意性與西方抽象藝術的觀念對接,在媒介材料上承接紙本傳統(tǒng)而與西方繪畫拉開距離。這差不多是一個可以因勢利導的套用模式——工具材料、筆墨情趣、意韻心性等承襲古意,造型程式上訣棄前嫌。在這一批評話語的引導之下,大量的非具象的所謂“實驗水墨”的作品被推介出來,然而,這一看似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本土與國際化的藝術思考,依然具有其局限性,可視為與中國近代以來如潘天壽、林鳳眠等諸多美術大師所提倡的美術改良思路一脈相承,即把繪畫仍然視為一種經(jīng)典的自足的審美形態(tài),與當代藝術普遍呈現(xiàn)的后歷史觀以及藝術干預生活的經(jīng)驗相左,無法達成自身感受與外界認知的統(tǒng)一。⑦

        我們無法排遣一種綿延千百年的文化情感——緣于中國人情感表達(方式)的深層意識,同時,不得不面對外界(國際當代文化)對自身文化認知差異所造成的困惑,一種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及批評方法需要被創(chuàng)造出來,使之承擔起對自身文化的創(chuàng)新使命并走向當代進程,這正是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應對危機的內在訴求。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轉化,進行某種“符號化”處理或“考古學”意義的發(fā)掘,在藝術觀念形態(tài)上,符合西方當代藝術的媒介樣式和后現(xiàn)代藝術語境,⑧在文化內涵上保留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記憶,這正是“中國方式”藝術表達的敘事方法。以“中國方式”的藝術形態(tài)為媒介,回望傳統(tǒng),傳達中國當代文化價值觀。

        二、通過文本預設的模式表達“中國方式”的文化自覺

        自上世紀80年代后期,國際社會多元文化價值觀興起,多元文化主義可以為各種表達“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4]31的文化提供國際出場的機會?!爸袊绞健钡乃囆g正是肇始于這一時期。然而,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意識形態(tài)的外在表現(xiàn)?!爸袊绞健钡某鰣鰰r機正是西方資本主義經(jīng)濟全球擴張的全盛時期,也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向西方學習的進一步深化時期,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優(yōu)越感充斥在各種文化場合中。此時的國際文化舞臺本質上是西方文化舞臺——它的目標并不僅僅是為了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而是由西方文化所主導的接納作為被觀看對象的“他者”文化的舞臺,其中隱含了一套異化“他者”的話語運作模式,用以表征構成西方社會今日文明的決定因素恰恰是因為他們的文化與東方如此不同。正如薩義德的觀點認為,在西方傳統(tǒng)的“東方學”觀念里,東方文化往往被先念地認為“是歐洲文化的競爭者,是歐洲最深奧、最常出現(xiàn)的他者(the Other)形象之一。東方也有助于歐洲(或西方)將自己界定為與東方相對照的形象、觀念、人性和經(jīng)驗?!盵5]2并以此建構西方文化的正當性、先進性。多數(shù)時候,一種預設的值得關注的意識形態(tài)化的中國文化(而非現(xiàn)實本身),尤其是以視覺藝術的方式介紹到西方,容易獲得西方社會的理解與接納。這種藝術與其說它是一種藝術的視覺形式,毋寧說是一種假想的“文本圖式化”的視覺例證,因為“人們寧可求助于文本圖式化的權威而不愿與現(xiàn)實進行直接接觸”,[5]121藝術表達中包含有大量的文本預設以及文化差異性的敘事成分。

        “中國方式”深諳西方美術史傳統(tǒng)及其當下的文化語境,一方面它用西方熟悉的視覺語言,轉譯某種被認為值得西方關注的中國文化和社會現(xiàn)象;另一方面它也站在現(xiàn)代文化的立場上反思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生活情境中,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已形成了某種割裂的態(tài)勢,它曾經(jīng)具有的人文語境和情感體驗在現(xiàn)代文明進程中被遺忘、丟棄或異化——這本身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處境下,一個整合性的有關文化差異性敘事的藝術表達方案——“中國方式”被創(chuàng)造出來,或以批判或以自嘲或以歡娛或以靜默等語調,解構自身的文化,在滿足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想象的同時,也傳達出對自身的文化自覺。

        圖1 蘇州園林——怡園

        圖2 肖豐(中國光影·化蝶)2006布上油畫120×180CM

        以肖豐的作品為例,《中國光影》系列是作者近年來持續(xù)表達的主題,呈現(xiàn)出對自身文化的自覺。藝術家從具體的物象(古建筑)中抽離出最具代表意義的形式(窗格光影),以平面化、排除細節(jié)的處理手法,使作品的觀念直抵藝術符號所賦予的文化精神內核。作品《中國光影》(圖2),黃色背景上一組虛實相生的圖形:實者,可觸可感但形意抽象;虛者,含混退讓卻指事明晰。這種藝術處理是典型的中國意象式思維,虛實相生、矛盾同構,言弦外之音、表象外之意。在表現(xiàn)形式上,與西方的抽象藝術、色域藝術形成對話。在科技文化和經(jīng)濟活動日益深刻地影響和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今天,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當下的影響力日漸式微,肖豐的《中國光影》提醒一種失落久遠的精神生活。

        如前文所述,文化交流還需要正視既定的話語語境。中國文化作為西方文化中“東方學”傳統(tǒng)的研究素材,在歷史進程中常常被不斷地烏托邦化或意識形態(tài)化,成為參與構建西方現(xiàn)代性經(jīng)驗的過程與方式[6]3-5。如何在當前國際文化舞臺中呈現(xiàn)這一被異化的文化形象,進入這一傳統(tǒng)的話語語境是一個首要前提。

        以魏光慶的作品為例,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是以回避正統(tǒng)敘事的方式,予以重新“發(fā)現(xiàn)”;對傳統(tǒng)“東方學”價值觀是以幽默或狡黠的方式予以回應。魏光慶的《增廣賢文》系列、《三十六計》系列、《金瓶梅》系列、《中國制造》系列等作品,以文化符號的方式,極其有效地“發(fā)現(xiàn)”和推介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圖4 紅墻—路遙知馬力 1998-1999 布畫油畫上圖左側的圖像資料源于《增廣賢文》

        圖5 紅墻—山中有直樹 1998-1999 布畫油畫

        圖6 紅墻—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1998-1999

        魏光慶直截了當?shù)靥幚韨鹘y(tǒng)文化到現(xiàn)代的轉換,一些原本互不相干的古代文化圖像材料及其觀念意識與今日生活中某種象征性的指事符號在作者的強行并置之下生發(fā)出一種奇妙的聯(lián)想——戲劇性指陳了中國文化傳統(tǒng)與當代的斷裂與鴻溝,圖解了那些久遠的被民間廣泛認同的價值(正統(tǒng)敘事)是怎樣在中國當代社會生活中漸行漸遠和被異化的情景。本來,傳統(tǒng)價值觀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沒落是極為自然的社會現(xiàn)象,然而,真正的問題在于:這一不可避免的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被魏光慶羅列出來,比照“中國紅墻”這一頗有政治隱喻色彩的事物(原本不相干的兩個概念)進行“共時性”思考,戲劇性地迎合了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和政治意識的想象和猜測,不過是“以訛傳訛”地送交了一份西方訂購的文化快餐。此外,魏光慶的作品呈現(xiàn)出與西方波普藝術相似的風格,為西方社會解讀中國文化提供了“友好性”界面,盡管解讀的結果可能是“風馬牛不相及”。

        “中國方式”的藝術參照西方當代藝術的觀念和表現(xiàn)形式,轉譯自身的文化,建構一套旨在表達文化差異性的敘事模式,在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過程中,客觀上也刺激到中國文化的自覺意識。在此,試從中西方代表性藝術作品的表達方式中,辨析各自的思維方式和感情體驗的差異,闡釋“中國方式”的文化自覺的觀念。

        中國的傳統(tǒng)思維往往著眼于整體而輕個體,偏重于綜合而不善于分析;時間和歷史觀念很強而空間觀念則相對較弱;重視人際和其他一切事物的關系方面,而忽視其形體實質方面;強于直覺體驗而弱于抽象形式的邏輯思維,并且總是將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緊密地結合起來等等。十分有趣的是,西方的傳統(tǒng)思維卻與我們幾乎一一相反,從而在歷史上與中國思維形成均衡對稱的綺麗格局。[7]6

        上述有關中西方傳統(tǒng)思維差異的表述,也可以說是“中國方式”藝術思維方法的神奇注解。在中西方藝術作品中,思維方式的差異是結構性的、先驗性的,跟各自的文化傳統(tǒng)有關,我們可以從兩件作品的比照中,闡述這一文化現(xiàn)象。

        圖7 戴維·史密斯《立體17號》1963 拋光面不銹鋼 273.7×163.5×96.8CM

        圖8 展望《不銹鋼假山石之一》2000 拋光面不銹鋼 220×120×60CM

        戴維·史密斯的《立體》(圖7)⑨系列是他的創(chuàng)作中最著名的作品,作品以大小不等的立方體單元構成,沿襲了西方現(xiàn)代派藝術對形式主義探索的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西方長于分析的抽象思維習慣。展望的《假山石》(圖8)系列作品是典型中國式的形象思維,其藝術語言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分析”,而是明顯的以生活經(jīng)驗為依據(jù)的敘事陳述,有很強的象征性及精神指向性。在現(xiàn)代生活空間中,鍍锘拋光的不銹鋼制品和裝飾材料大量使用,顛覆了傳統(tǒng)的自然取材的營造法式,代表了一種與傳統(tǒng)生活體驗割裂的情境模式?!疤笔堑湫偷闹袊鴤鹘y(tǒng)園藝造境材料,作為與傳統(tǒng)農耕文化相適應的親近自然的文化符號,“太湖石”被異化成不銹鋼材料的“假山石”——旨在表達對現(xiàn)代社會生活空間與環(huán)境的思考和對更加久遠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懷念。有關文化的轉譯與反思的作品還有很多,如徐冰的《天書》,艾未未的《明式家具》系列,劉建華的《日?!ひ姿椤废盗械鹊?。

        上述“中國方式”的藝術實踐表明,對文化的反思總是與它所處的當下問題聯(lián)動思考?;谧陨砦拿}的認識,在母語文化中尋找彌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裂痕的精神資源,創(chuàng)造一種符合國際當代藝術語境的有關文化表述與視覺呈現(xiàn)的藝術形態(tài),是建立中國當代藝術自己的風格面貌和歷史身份的一種有益嘗試,甚至是必由之路。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也日益顯示出對自身文化的自覺與認同。

        三、符號重組與視覺轉化——關于“中國方式”的敘事模式

        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建設進入到目前階段,國際間日益加劇的競爭都會牽涉到與國家利益攸關的“聲譽資本”的競爭上來,[8]25“聲譽資本”(或者說文化的“軟實力”)總是跟一個國家的文化形象密切相關,中國“聲譽資本”的積累也就在于不斷改善和樹立新的文化形象,參與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文化沖突總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緩和沖突和改變業(yè)已存在的文化偏見,在學術研究或政治干預的范疇中都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但以藝術的方式介入和表達,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人們樂于接受,也容易被理解和同情。以蔡國強的作品為例,“維也納龍年觀光”巨型塔吊計劃(以下簡稱“龍年計劃”)為國際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沖突與和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蔡國強的行為藝術作品“龍年計劃”,表面上是創(chuàng)造了一幅“火龍”的視覺景觀,本質上是一套有關歷史、民俗、現(xiàn)狀、人性、觀念等對應的符號與文本聯(lián)動的敘事,演繹了某種文化的沖突與和解模式。

        圖10 蔡國強 “維也納龍年觀光”巨型塔吊計劃行為藝術 1999年 行為地點:維也納城市上空

        圖11 明永樂青花云龍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與“龍年計劃”事件相關的元素——“龍”、“火藥”、“焰火”、“維也納”、“巨型塔吊”等,傳達出極其復雜的符號性鋪陳與文化差異性表述的聯(lián)動信息?!褒垺痹谥袊鴤鹘y(tǒng)文化中是政治權力的象征,古代皇帝被喻為“真龍?zhí)熳印保埣y是皇家器用的典型裝飾圖案(如圖11明永樂青花云龍紋碗),龍紋的應用在古代遵循嚴格的禮制規(guī)范,民間不得僭越;“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符號,是中國人種、民俗文化的象征,中國人稱之為“龍的傳人”,“龍”是婚媾娶嫁場合中的喜慶圖案?!盎鹚帯?,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是中國民俗文化中喜慶節(jié)日助興活動(燃放炮竹及焰火表演)的物質要素,也是古代戰(zhàn)爭中的武器彈藥。在西方傳統(tǒng)文化中,“龍”是邪惡殘暴的化身,“屠龍”一直是西方文化中戰(zhàn)勝邪惡和英雄崇拜的敘事題材?!盎鹚帯笔怯芍袊鴤魅胛鞣降?,歷史上西方國家渴望得到火藥的配方而用于戰(zhàn)爭,火器的使用改變了戰(zhàn)爭的面貌和交戰(zhàn)雙方的命運,冷兵器時代結束了。

        “龍”與“火藥”實際上是一套符號性的視覺元素,具有“所指”和“能指”作用,與歷史文化勾連。在蔡國強的“龍年計劃”的運作中,由符號性的視覺刺激過渡到文本性的敘事陳述,是基于符號的“所指”和“能指”展開對作品的理解陳述,是“圖像學”普遍采用的一種藝術批評方法,是由作品到作品語義解讀的一種方法,它最早應用于對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解讀。然而,在“中國方式”的作品中,文本性陳述卻是一種預設,“中國方式主義者”檢視可資借用的文化題材進行符號化的定格,由符號推演到文本,由文本展開視覺演繹,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類似于劇情表演,先有劇本而后有表演。相關的視覺例證可以參見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模式,本屆中國館的展覽主題為“彌漫”,媒體預告的策展方案是:

        以花、茶、酒、藥五種氣味的彌漫為線索,對傳統(tǒng)深厚的中國文化做出最當代的藝術表達,讓威尼斯彌漫中國味,將亞平寧半島浸泡在中國文化氛圍之中,既顯示中國文化的獨立身份,又尋求同其他國家和文化之間的廣泛聯(lián)系。⑩

        “彌漫”的策展方案是典型的“文本預設”,在“彌漫”主題的創(chuàng)作中,策展人充當了“編著”的角色,五位藝術家選擇相應的“道具”,視覺演繹各不相同的“彌漫”效果,他們的創(chuàng)作模式體現(xiàn)了符號與文本的視覺聯(lián)動。

        蔡國強的“龍年計劃”中,作者既充當了“編劇”又充當了“導演”的角色,其符號與文本的聯(lián)動運作模式中,“龍”和“火藥”的符號重疊,實際上對符號對應的文化元素的“編碼”,指陳中西方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中具有尖銳對立的信息,疊合“維也納”這一空間意識的符號元素,“火龍”極其強式的出現(xiàn)在維也納城市的上空,激活了歐洲人深藏內心的關于“黃禍”的恐懼,提示了中西方文化各自歷史境遇中的兩段悲劇命運。符號的進一步推演模式:歷史上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火器是蒙古軍隊的戰(zhàn)爭利器之一,其西征勢力觸及的最遠端正是多瑙河西岸的維也納。數(shù)百年后,西方軍隊用更加先進的武器(火器)撬開了清朝的大門,曾經(jīng)的世界強國中國在中西方的戰(zhàn)爭對抗中逐漸衰微了,西方國家逐漸走向強盛。這是“劇情”推演中矛盾沖突的“高潮”部分,它滿足(或者說應征)了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的想象,也提醒我們一段值得“正名”的歷史。然而,“中國方式”的藝術表達并不滿足于一般性的由符號勾連所引起的文本性陳述,因為這種陳述多少帶有隨機性,理解途徑的偏差就可能造成信息的混亂,它必須把符號元素進行更為機智的編組與轉化,使之形成某種“化合反應”,它需要借助一套既隱晦又直觀的視覺語言——形象思維的敘事模式加以引導,使之“開宗明義”。值得說明的是形象思維是“中國方式”藝術表達的重要思維方法,也是中國傳統(tǒng)思維中的整體思維方法。中國人的思維定勢是“知以致用”、“知行合一”,人們總是把抽象的精神體驗同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思考,使求知與道德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9]8

        蔡國強的“龍年計劃”中的“化合反應”——即作品的形象思維模式就是焰火表演。夜空中的焰火呈現(xiàn)出“火龍”的形象。一個普遍文化經(jīng)驗中的圖像符號——“龍”,以焰火表演中的“火龍”呈現(xiàn),從“龍”到“火龍”的視覺轉化,定格了作品敘事表達的要旨,“轉化”成為這一敘事模式中最重要的觀念性和技術性的前提,“通過轉化的過程,賦予它們一種幾乎超驗的氣質”,[10]142使它們完成“中國方式”敘事模式最關鍵性的“信心的一躍”,由此從散漫拖沓的符號性文本陳述進入到藝術表達的情境體驗中?!褒埬暧媱潯钡乃囆g表達模式,以一種極其娛樂的行為方式,把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感受從符號性的對立緊張關系中解脫出來,轉化成為萬人空巷地觀看表演的群眾性文化盛會活動;文化的對抗性被蔡國強在“龍年計劃”中定義為娛樂的參與性。

        此外,“巨型塔吊”是“龍年計劃”中架設大型焰火表演的輔助裝置,在作品的實施運作中也獲得了某種符號性的象征意義。“巨型塔吊”原本是應用于高樓修建的起吊設備,在中國城市建設中司空見慣、比比皆是;但是,當它出現(xiàn)在歐洲古老城市的上空,卻顯得非常突兀、陌生,其功能屬性和空間方位的轉變,也能激發(fā)出由符號所勾連的有關東西方社會現(xiàn)實的差異表述,影射中西方有關城市發(fā)展與保護及其文化理念的差異性的思想交鋒。當然“巨型塔吊”在“龍年計劃”中不是主要的“符號”,只能視為作品意義闡釋的額外附加價值。

        同理可證,展望的《假山石》、徐冰的《天書》、蔡國強的《草船借箭》、艾未未的《一千零一個童話》、邱黯雄的《山海經(jīng)》等作品,都存在關鍵性的“轉化”環(huán)節(jié)以及思維方式的“信心的一躍”,并由此獲得了理解力被釋放的自由、豁達與愉悅?!爸袊绞健弊鳛橐粋€純粹的理解模式,就如同黑格爾談到藝術品時所說,“它在本質上是一個問題,一句向起反應的心弦所說的話,一種向情感和思想所發(fā)出的呼吁?!睆倪@個意義上講,“中國方式”超越了符號性的所指,超越了一般性文化敘事,特質鮮明地成為藝術品獨立存在的價值。

        通過以上對有代表性的“中國方式”作品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它的敘事模式具有以下幾個關鍵項:

        其一,文本預設,符號關聯(lián)。這是設計“問題意識”的感性認知階段。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檢視中西方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驗中與自身文化感知有差異的文化片段(或話語),發(fā)現(xiàn)與之相關聯(lián)的符號性元素,作為藝術表達的視覺材料。

        其二、符號重組——“編碼”。這是推理“問題所在”的理性認知階段。依據(jù)西方當代藝術語境的方式對符號性元素進行編組,陳述符號所對應的文本以及文本的上下文關系,推演出問題關鍵,視覺呈現(xiàn)中西方文化觀念中有嚴重認知偏差的文化形態(tài)。

        其三、認知轉化。這是尋求理解的途徑和觀念的生成與躍升階段。通過對視覺材料的材質屬性的轉換、時空方位的轉換、歷史語境的轉換、文化觀念的轉換等,結合當代現(xiàn)實情境,獲得一種理解力和思想的解放。

        四、結語

        “中國方式”的藝術創(chuàng)作本質上是以視覺方式呈現(xiàn)對當下文化的思考,尋求理解和重新認知自身文化的模式。它借助一套高度提煉化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符號系統(tǒng),通過重組和視覺轉化,在國際文化交流中,表征東西方文化觀念中的意識形態(tài)差異,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情境中,指陳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裂痕?!爸袊绞健钡乃囆g表達極大地解放了思想,突破一般性語言的僵化程序,成為一種藝術取代傳統(tǒng)哲學對生活的認知模式;它仿佛是為有當代藝術經(jīng)驗和文化反思意識的個人而創(chuàng)作,特別是為批評家而創(chuàng)作。

        “中國方式”的視覺經(jīng)驗刺激了中國當代藝術關注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文化所蘊含的魅力也將會以一種越來越自信的姿態(tài)展示在國際多元文化的舞臺;然而,它開辟出來的指達文化自覺和啟迪心智的路途才剛剛啟程,因為關注傳統(tǒng)不等于泥古,傳統(tǒng)只能是一套用以構建現(xiàn)代性的話語材料,提倡文化復興應該是基于傳統(tǒng)文脈的文化創(chuàng)新運動。如果說“中國方式”作品中可識別的挪用或解構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模式使人詬病,但是,這不是問題的本質,它只是一套話語性的視覺材料,就如同繪畫性作品中的“畫布、顏料”一般的介質,而且,“中國方式”作品的“意義”也不表現(xiàn)在作品的視覺本身上,而是“缺席的”的方式——“形而上學的在場”。[11]49

        時至今日,國際當代藝術把藝術曾經(jīng)具有的邊界都拓開了,藝術家繼承了全部的文化和藝術史的知識來為他們的藝術表達服務,藝術不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審美的對象。藝術的形態(tài)和表達方式可以是繪畫的、裝飾的、復制的、挪用現(xiàn)成物品的,可以是民間的、民俗的、復古的,還可以是視覺的、聽覺的、表演的以及觀念的。當“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藝術品”的時候,藝術自身的意義就是表達對文化、對藝術本身的思考[12]17。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無論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園林藝術、文字書法、服裝、瓷器、古代科技、水墨圖式、宗教儀式、民俗活動等形式和內容,與中國傳統(tǒng)生活相聯(lián)系,其物質形態(tài)中所包括的文化信息與傳統(tǒng)的生存經(jīng)驗休戚相關,它們是關于“物”的精神性語言。我們對缺乏精神品質的現(xiàn)代性的批判難以在文本性觀念中達成,或許,可以用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起源》中的“物性”(thingliness)概念啟示:海德格爾批評了人們嘗試把“物”進行概念化,即讓思想接近物(或讓物接近思想)的企圖。在他看來,不是在概念中,而是在藝術作品中,物才接近思想,只有通過藝術作品才能到達物,只有藝術作品才公平對待物。[14]68——這也是“中國方式”的觀念。在今天,“中國方式”的藝術表達的原則和方法,又恰巧同西方當代文藝理論中的“符號學”、“圖像學”等理論和方法相偶遇,參照其中的理論方法,可以成為“中國方式”的當代藝術參與國際文化交流的傳達模式,同時,也是中國當代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影響世界的重要方式。

        注釋:

        ① 2006年4期《美術觀察》以“策略”為主題,重點發(fā)文靳衛(wèi)紅:《功利至上的藝術——20年中國當代藝術中的策略意圖》、王敏:《從“挪用”和“轉換”看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策略》等。

        ② 數(shù)據(jù)來自黃卉的碩士畢業(yè)論文:《當代藝術“中國方式”意義主題展學術梳理(2000-2010)》,載《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其展覽信息的來源主要是各類藝術網(wǎng)站和藝術類雜志的匯總,藝術類網(wǎng)站以雅昌藝術網(wǎng)、99藝術網(wǎng)、東方視覺、美術同盟、藝術檔案為主,藝術類雜志以《當代藝術》、《美術觀察》、《美術文獻》、《藝術財經(jīng)》為主。

        ③“中式物語”作品展是于2007年9月在上海視平線畫廊舉辦。

        ④有關表述摘錄如下:“當人們看看那些把亞洲當代藝術作為學科介紹給學生們的教科書時會發(fā)現(xiàn),藝術史對亞洲當代藝術的介紹說明是如此有限,而且大部分還是通過圖像說明的。例如非常流行的美國大學教科書蓋唐納藝術通史“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看上去如此不曉現(xiàn)代中國歷史的基本事實,以至于第九版(1991年)在其僅有的關于中國藝術的一個章節(jié)居然有一個副標題“明清及晚代”。當然,沒有什么“晚代”之說,它的思路是這樣的,即把現(xiàn)代中國歷史包含在其先的歷史中,為的是強調文化的連續(xù)性?!瓕Ψ俏鞣剿囆g的忽視是結構性的,并非是偶然的,仿佛它是非主要的?!瓕I(yè)的亞洲藝術歷史教科書也趨于回避其現(xiàn)代和當代的內容,表現(xiàn)出不情愿把過去百年間文化混合的作品作為一種值得學習的東西,而去選擇懷舊的文化本質的說教。參見[美]大衛(wèi)·克拉克:《亞洲當代藝術極其在西方的接納》,載于《藝術當代》,2004年3期。

        ⑤ 2012年11月28日,浙江大學的黃河清教授受邀請來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作題為《點評當代藝術》的學術講座,其中的一個重要話題是為中國當代藝術“正名”。

        ⑥ 參見潘公凱主編的《現(xiàn)代性與中國文化自主性》,“第一輯,現(xiàn)代性:藝術與思想”,“第二單元,自覺·正名·現(xiàn)代性”,人民出版社,2011年。

        ⑦ 本文有關“當代水墨”的觀點及其爭論話題,可參見魯虹與孫振華的對話錄《形式主義的困境:關于水墨藝術的對話》,載《大藝術》2004年01期,該文章還可見深圳畫院網(wǎng)站的“論著文獻”專欄(http://www.inkpainting.org/article_show.php?ArticleID=136)。

        ⑧ 所謂西方當代藝術媒介樣式,是指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大量采用“波譜”、“影像”、“裝置”、“行為”、“觀念”等形態(tài)形式,尤其是藝術作品中明顯以“挪用材料”的方式成為藝術的視覺經(jīng)驗。所謂西方后現(xiàn)代藝術語境,主要體現(xiàn)為“多元文化”價值取向和對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回望。

        ⑨ 圖片選自喬納森·費恩伯格著:《一九四零年來的藝術》,第161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⑩ 參見“99藝術網(wǎng)”新聞:《讓威尼斯彌漫中國味道:中國館策展方案正式公布》。潘公凱、楊茂源、蔡志松、原弓、梁遠葦五位參展藝術家分別以荷、藥、茶、香、酒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與“五味俱全”和“五位雜陳”形成隱喻關系。(http://news.99ys.com/20110511/article--110511--63960_1.shtml)

        參考文獻:

        [1]肖豐,任建軍.中國方式:中國當代藝術一個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4,(1).

        [2]肖豐,任建軍.中國方式:中國當代藝術一個現(xiàn)實的文化策略[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6,(4).

        [3]易英.從英雄頌歌到平凡世界——中國現(xiàn)代美術思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愛德華·W·薩義德 .東方學 [M]. 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

        [6]周寧.天朝遙遠——西方的中國文化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7]劉長林.中國系統(tǒng)思維:文化基因透視[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8]喬舒亞·庫珀·雷默.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里的中國[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9]惠吉星.中國哲學精神[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

        [10]阿瑟·丹托.藝術的終結之后——當代藝術與歷史的界限[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11]高名潞.意派論:一個顛覆再現(xiàn)的理論[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2]阿瑟·丹托.藝術的終結[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13]馮俊,等.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講演錄[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責任編輯:胡栩鴻

        收稿日期:2016-03-05

        作者簡介:吳青(1985-),男,山東濟寧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現(xiàn)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技法。 任建軍(1971-),男,湖北赤壁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現(xiàn)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技法。

        中圖分類號:J1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44X(2016)05-0019-09

        Cultural Introspection and Narrative Schema of “Chinese Manner”

        WU Qing, REN Jian-jun

        (College of Fine Art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Influenced by Western post-modernism contemporarily, Chinese contemporary has shaped its contemporary art image with the reference of Western modern art’s perception and expression form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gradually realizes the value of conveying its own cultural values and cultural meanings featuring cultural retrospect, cultural introspection and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which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internal demand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has formed a distinctive Chinese narrative schema.

        Key words:Chinese manner; cultural introspection; contemporary art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日本a级片免费网站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啪啪无码人妻丰满熟妇|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偷拍|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久久|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超碰女人任你爽|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8视频全部国产| 国产丝袜长腿在线看片网站| 婷婷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高清| 欧美 日韩 人妻 高清 中文|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亚洲成av人无码免费观看| 中文乱码字幕在线亚洲av|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 亚洲美女性生活一级片| 激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黑人群一交| 国产片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正在播放|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av网站| 亚洲av久久久噜噜噜噜|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视频| av有码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p| 五月婷婷开心五月激情| 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盗摄| 国产91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