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張斌,韓鑌,涂柯涵,胡軒,歐陽明
(揚州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六合醫(yī)院骨一科,江蘇南京211500)
兩種內(nèi)固定方式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分析
王臻,張斌,韓鑌,涂柯涵,胡軒,歐陽明*
(揚州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六合醫(yī)院骨一科,江蘇南京211500)
目的評價股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 plate,PF-L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nèi)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療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對102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分別采用PF-LCP(48例)和PFNA(54例)進行內(nèi)固定治療,比較兩種方式的治療效果。結果102例患者均獲得12~16個月隨訪,平均(14.2±1.5)個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FNA組優(yōu)于PF-LCP組;術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PF-LCP和PFNA都是治療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有效方法,但PFNA療效優(yōu)于PF-LCP,臨床上值得優(yōu)先考慮。
股骨轉子間骨折;股骨近端鎖定鋼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內(nèi)釘;老年人
轉子間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是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好發(fā)部位,約90%發(fā)生于65歲以上的老年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此類骨折發(fā)生率明顯升高[1]。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骨質疏松,極易引起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手術治療的優(yōu)點已得到大多數(shù)醫(yī)生的認同[2]。目前,臨床上對于該類骨折可采用髓外固定法和髓內(nèi)固定法,療效各有特點。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分別采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 plate,PF-L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nèi)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療102例Jensen-EvansⅡA、ⅡB及Ⅲ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對其療效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有完整隨訪資料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共102例。納入標準:a)老年患者,年齡大于等于65歲;b)按Jensen-Evans分類法,屬于不穩(wěn)定性的ⅡA、ⅡB及Ⅲ型骨折;c)均為閉合性新鮮骨折,傷前生活均能自理。排除標準:a)年齡小于65歲;b)開放性骨折;c)陳舊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d)合并有脛腓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骨折或股骨頸骨折;e)嚴重心腦腎、血液系統(tǒng)、腫瘤等疾?。?]。
根據(jù)采用的內(nèi)固定方式分為PF-LCP組和PFNA組。其中PF-LCP組48例,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齡為67~93 (78.5±6.7)歲;Jensen-Evans分型,ⅡA型22例,ⅡB型15例,Ⅲ型11例;合并內(nèi)科基礎疾病44例。PFNA組54例,男性26例,女性28例,年齡65~91(78.6±8.4)歲;Jensen-Evans分型,ⅡA型25例,ⅡB型18例,Ⅲ型11例;合并內(nèi)科基礎疾病4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Jensen-Evans分型及基礎疾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一般資料的比較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脛骨結節(jié)牽引,牽引重量為體重1/7,盡量維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恢復肢體長度。完善術前檢查,積極治療內(nèi)科基礎疾病,待病情平穩(wěn)后在3~7 d內(nèi)手術治療,所有手術均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
PF-LCP組患者采用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取仰臥位,患肢置于骨科手術牽引床上,適當縱向牽引,維持患肢外展、內(nèi)旋位。閉合復位或有限切開復位滿意后,取股骨近端外側切口,用克氏針臨時固定轉子間骨折塊后,將股骨近端解剖鎖定板放置股骨外側,盡量與骨面貼服,近端按照鎖定螺釘角度依次擰入3枚鎖定螺釘,遠端以3枚以上雙皮質鎖定螺釘固定,活動患肢體見骨折固定牢固,再次C型臂透視確定接骨板位置及頸干角位置滿意后,縫合切口[3]。
PFNA組麻醉及體位同PF-LCP組。C型臂透視位置滿意后,于大轉子頂端做約4 cm切口,以大轉子頂點或稍偏外側為進針點,插入導針。C型臂透視確認導針完全位于髓腔內(nèi),沿導針擴髓,旋入長度合適的PFNA髓釘,調(diào)整髓釘?shù)牟迦肷疃龋B接導向器,經(jīng)套筒插入股骨頸內(nèi)導針,至股骨頭關節(jié)面下5~10mm。測深、擴外側皮質,將長度合適的螺旋刀片于解鎖狀態(tài)打入,鎖定螺旋刀片,螺旋刀片以位于股骨頸中下部分為宜,遠端螺釘行靜力性固定,再次C型臂透視確認后縫合切口[4]。
1.3術后處理兩組患者術畢均放置引流,術后24 h拔除。術后積極治療原有內(nèi)科基礎疾病,靜滴抗生素預防感染,抗凝治療至術后2周。清醒后指導患者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活動及踝、趾關節(jié)跖屈背伸活動,促進患者下肢肌張力的恢復,加強下肢血液循環(huán),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2~ 3周指導患者借助拐杖或者助行器進行行走鍛煉,由不負重逐漸過渡到部分負重,骨折愈合后完全負重。
1.4療效評價評價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時間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等。術后第1、3、6個月分別復查X線片,了解骨折愈合情況。術后第12個月,參照髖關節(jié)功能Harris評分標準,從疼痛、功能、關節(jié)活動度及畸形程度等四個方面對兩組患者的髖關節(jié)進行評價。
1.5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患者之間的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16個月,平均(14.2±1.5)個月。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時間及Harris評分見表2,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Harris評分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引流量及Harris評分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fā)癥比較,PF-LCP組:髖內(nèi)翻1例,肢體短縮2例,內(nèi)固定物斷裂4例,切口感染1例,總發(fā)生率16.7%;PFNA組:髖內(nèi)翻1例,肢體短縮1例,股骨頭切割2例,切口感染1例,總發(fā)生率9.3%。PF-LCP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PF-LCP組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典型病例一為78歲男性患者,右股骨轉子間骨折(Jensen-EvansⅢ型),行PF-LCP固定,手術前后影像學資料見圖1~2。典型病例二為75歲男性患者,左股骨轉子間骨折(Jensen-EvansⅢ型),行PFNA固定,手術前后影像學資料見圖3~4。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各指標及術后6個月Harris評分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各指標及術后6個月Harris評分的比較(s)
組別n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引流量(mL)骨折愈合時間(周)Harris評分(分) PF-LC組48 109.3±35.3 378.1±141.8 150.2±107.9 19.2±4.5 81.7±8.4 PFNA組54 88.8±36.5 285.8±187.2 129.8±146.4 21.3±3.5 85.8±9.3統(tǒng)計值0.005 0.007 0.439 0.512 0.024 2.878 2.772 0.778 0.733 2.299 P值
圖1 右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前X線片
圖2 右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1個月X線片
圖3 左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前X線片
圖4 左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1個月X線片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好發(fā)于老年人群的骨折類型[5]。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發(fā)生率也在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人常合并骨質疏松及多種內(nèi)科基礎疾病,自身體質差且多數(shù)骨折為不穩(wěn)定型骨折,保守治療極易發(fā)生髖內(nèi)翻、肢體縮短以及多種臥床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預期壽命及生活質量[6-7]。目前認為,除患者身體條件不能耐受麻醉與手術外,均應積極手術治療。治療目的是穩(wěn)定骨折端,以便患者早期離床活動,從而有效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目前,老年不穩(wěn)定型轉子間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案主要包括髓外固定、髓內(nèi)固定及關節(jié)置換等,各有其適應證及優(yōu)缺點[8]。
PF-LCP是根據(jù)股骨近端外形設計的髓外鎖定固定系統(tǒng),股骨頸內(nèi)3枚呈“品”字形分布的螺釘形成內(nèi)固定支架,對股骨頭頸部把持力強,可以有效分散應力;同時,鋼板和鎖定螺釘形成的內(nèi)固定支架具有較高的角度穩(wěn)定性,避免骨折端移位,對骨質疏松骨折可提供較強的穩(wěn)定固定,使螺釘松動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并且,PF-LCP與骨皮質不需要緊密接觸,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骨折端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活動,減少關節(jié)僵硬。因此,適合于各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然而,由于PF-LCP屬于髓外偏心固定方式并且力臂較長,對于股骨矩缺損的Jensen-EvansⅡB型以上不穩(wěn)定性骨折,容易造成應力過度集中于釘板結合部,導致鋼板疲勞性折彎或斷裂[9]。
PFNA包括1枚防旋的頸螺釘、1枚承重的髖螺釘和1枚較長的髓內(nèi)釘,結構相對簡單,尤其適用于股骨頸細小的老年女性患者。其防旋螺釘植入時不需先鉆孔,術中無松質骨丟失,出血也較少。螺旋刀片打入后,對其周圍的松質骨造成擠壓,使本來較疏松的松質骨變得更加結實、密集,減少了對股骨頸的切割作用,對于促進骨折愈合具有一定優(yōu)勢[10]。螺旋刀片鎖定后,自身不會再旋轉,其形成的長方形骨隧道對股骨頭也有較好的把持力和抗旋轉作用。另外,PFNA采取軸心固定,力臂內(nèi)移縮短,可以承受較大應力,有效減少內(nèi)固定裝置斷裂的發(fā)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負重鍛煉。
本研究對在我科行PF-LCP和PFNA內(nèi)固定的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PFNA內(nèi)固定術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關節(jié)功能好及并發(fā)癥相對較少等優(yōu)點,是治療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一種有效的手術方法,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優(yōu)先考慮。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947-948.
[2]樊仕才,金大地,蘇訓同,等.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再發(fā)對側粗隆間骨折的原因分析及治療策略[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0,4(4):30-32.
[3]郭恒,石明國,楊占輝,等.不同內(nèi)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比較[J].實用骨科雜志,2014,(12):1133-1135.
[4]戴兵,孟祥德,駱洪濤,等.三種手術方法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0,12(7):688-690.
[5]Chirodian N,Arch B,Parker MJ.Sliding hip screw fixation of 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outcome of 1024 procedures[J].Injury,2005,36(6):793-800.
[6]Bansal R,Luscombe J,Cooper JP.Post-operative mortality related to waiting time for hip fracture surgery[J].Injury,2005,36(8):984.
[7]陳述祥.早期康復干預對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治療后的療效影響[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9(4):468-471.
[8]辛健,汲長蛟,畢榮修,等.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三種內(nèi)固定方法的評價[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2):1084-1087.
[9]孫強,許平安,鄭加法.三種手術方式固定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生物力學研究[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2,28(12):1078-1082.
[10]Strauss E,F(xiàn)rank J,Lee J,et al.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 screw for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37(10):984-989.
R683.42
B
2015-07-10
王臻(1978-),男,主治醫(yī)師,揚州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六合醫(yī)院骨一科,211500。
1008-5572(2016)01-0061-03
*本文通訊作者:歐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