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周廣柱++聶義豐
摘要:以3年生銀杏幼苗為材料,設置輕度、中度、重度3種干旱處理,測定葉片光合參數(shù)變化。結果表明,干旱脅迫條件下銀杏葉片相對含水量保持在75.31%~87.19%;隨著干旱脅迫的加重,光合速率及氣孔導度加速下降,而胞間CO2濃度先下降后上升;PSⅡ反應中心電子受體側、供體側結構變化,葉綠素熒光初始熒光逐漸上升,最大熒光、電子傳遞活性下降,熱耗散增大;50%~65%的田間持水量條件下,光量子效率最高。這表明在輕度干旱時,銀杏葉片光合作用下降主要是氣孔因素引起的,光合機構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傷,而在中度、重度干旱脅迫下,葉片光合作用下降是由非氣孔因素引起的,伴隨著PSⅡ反應中心電子供體側和受體側的結構損傷。
關鍵詞:銀杏;干旱脅迫;葉片相對含水量;光合特性;葉綠素熒光
中圖分類號: S664.30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5-0202-04
收稿日期:2016-01-08
基金項目:遼寧省農(nóng)業(yè)科技攻關項目(編號:2014207005)。
作者簡介:張斌(1990—),女,遼寧大連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方向研究。E-mail:bin1990515@126.com。
通信作者:周廣柱,教授,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栽培與應用的研究。E-mail:zhouguangzhu@sina.com。銀杏樹由于其觀賞價值高而被廣泛的應用于城市綠化,是城市綠化和景觀應用的重要樹種。銀杏原產(chǎn)于年降水量900~2 000 mm的地區(qū),所以當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時,生長期一般不需要灌溉。然而,由于城市地面的硬化,留給降水滲入土壤的綠化樹池面積過小,導致城市土壤水分嚴重虧缺。因此,在一些城市,當銀杏達到一定規(guī)格時,土壤缺水就成為制約樹體生長發(fā)育和存活的重要因素[1]。在干旱脅迫下,銀杏表現(xiàn)的主要癥狀是提早黃葉和落葉,在嚴重干旱條件下甚至整株死亡。干旱脅迫可通過氣孔阻力增大來降低光合速率[2-4],還可能通過葉肉細胞及葉綠體結構破壞[5-7]和光系統(tǒng)Ⅱ反應中心失活[8-9]等機制抑制光合作用。干旱脅迫對銀杏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與脅迫的強度和持續(xù)時間的長短有關[10-12],還與氣溫高低和光照強度有關[13-15]。目前遼寧省沈陽市栽植銀杏樹的街路和廣場有50多個,總計16 000多株,也經(jīng)常遭受干旱脅迫的嚴重影響。因此,本研究以沈陽地區(qū)城市綠化應用較多的銀杏為材料,研究本地區(qū)溫、光條件下干旱脅迫對銀杏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以期為銀杏樹體培養(yǎng)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本試驗在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試驗基地進行。采用長勢一致的3年生銀杏苗為試驗材料,盆栽培養(yǎng)。栽培基質采用黃土和泥炭混合配制,黃土與泥炭體積配比為7 ∶3。干旱脅迫分為3個處理:(1)輕度干旱組(T1、T2),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間持水量65%和50%;(2)中度干旱組(T3),含水量控制在田間持水量35%;(3)重度干旱組(T4、T5),含水量控制在田間持水量20%和10%。以土壤田間持水量80%為對照組(CK)。
每個處理30盆,每盆裝干土3.5 kg,設有托盤。試驗在塑料遮雨棚內(nèi)進行。為消除生長的邊際效應,每15 d輪換1次盆缽擺放位置。通過自然蒸散方式降低盆土含水量,當降至試驗要求的范圍時,即采用單盆逐一稱重法測定盆內(nèi)土壤的失水量。試驗期間,每天稱重1次,時間為早晨08:00,之后補水至所設水分梯度含水量。
1.2測定指標及方法
1.2.1葉片相對含水量的測定干旱脅迫45 d,從每個處理中選取上層健康完整、長勢接近的葉片,剪下后稱鮮質量,然后將葉片放入裝有蒸餾水的燒杯中,黑暗處放置12 h后稱飽和質量,在80 ℃烘箱中烘干至恒質量,稱量干質量,每個處理3次重復。依據(jù)公式(鮮質量-干質量)/(飽和質量-干質量)×100%計算相對含水量(RWC)。
1.2.2光合參數(shù)的測定干旱脅迫45 d,每個處理隨機選取5株,每株選取3張健康完整功能葉采用0GFS-3000便攜式光合測定儀測定光響應曲線,用便攜式植物效能儀(Handy PEA)測定葉綠素熒光曲線并計算熒光參數(shù)。于09:00—11:30之間測定,每張葉片重復3次,取平均值。光合參數(shù)測定時,葉室溫度為25 ℃,相對濕度為(60±5)%,CO2濃度為(390±10)μmol/mol,光合有效輻射強度為1 200 μmol/(m2·s),光響應曲線測定光合有效輻射強度分別設為1 800、1 600、1 400、1 200、1 000、800、600、400、300、200、150、100、50、20 μmol/(m2·s)。
1.3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Excel 2003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用SPSS 17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干旱脅迫對銀杏葉片相對含水量(RWC)的影響
葉片相對含水量代表植物葉片維持水分含量的能力。在干旱脅迫下,葉片相對含水量越高,對干旱的適應能力就越強[16]。如圖1所示,隨著干旱脅迫的加重,銀杏葉片相對含水量加速下降。干旱處理的銀杏葉片相對含水量與對照處理相比差異顯著(P<0.05);其中T1與T2處理差異不顯著,說明在該土壤水分范圍內(nèi)銀杏葉片通過滲透調(diào)節(jié)等機制可以維持較高的RWC;T3、T4、T5之間差異顯著,說明在嚴重干旱脅迫下,土壤含水量較小幅度的降低都對葉片RWC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
2.2干旱脅迫對銀杏幼苗葉片光合參數(shù)的影響
2.2.1干旱脅迫對葉片凈光合速率(Pn)的影響圖2-a可見,與對照相比,干旱處理的銀杏葉片光合作用的飽和光強降低。在飽和光強下,T1的最大凈光合速率與對照相比顯著降低,T2、T3、T4和T5極顯著降低。其中T3、T4和T5凈光合速率只有對照的67.48%、43.40%和39.86%。而且,隨著光照的增強,干旱處理葉片凈利用光能增加幅度都低于對照。這些結果說明輕度干旱脅迫就已經(jīng)顯著影響銀杏葉片的光合作用。
當光合有效輻射(PAR)<200 μmol/(m2·s)時,各處理Pn值呈線性增加,其斜率代表葉片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的效率,稱為光量子效率(AQY)[17]。本試驗5種干旱處理下的銀杏葉片AQY如圖2-b所示,其大小為T1>CK>T2>T3>T4>T5。除輕度干旱處理的T1外,其他處理的光量子利用效率都低于對照。
2.2.2干旱脅迫對葉片氣孔導度的影響在1 200 μmol/(m2·s)PAR下,不同干旱處理銀杏葉片的氣孔導度如圖3所示。除輕度干旱處理T1外,其他處理的葉片氣孔導度與對照處理相比差異顯著(P<0.05)。對照葉片的氣孔導度(Gs)較大,為73.90 mmol/(m2·s),隨干旱脅迫的加重,葉片Gs加速下降,T5處理Gs下降幅度最大。其中T3、T4和T5氣孔導度只有對照的57.70%、29.86%和25.38%,這些說明干旱脅迫嚴重影響葉片與環(huán)境的氣體交換和CO2同化作用。
2.2.3干旱脅迫對葉片胞間CO2的影響在1 200 μmol/(m2·s)PAR下,不同干旱處理銀杏葉片的CO2濃度(Ci)如圖4所示。輕度干旱處理T1的葉片Ci與對照相比變化不大。輕度干旱處理T2的Ci與對照相比明顯下降,下降幅度達11.42%。中度干旱處理T3的Ci與對照相比有較小幅度的增加。重度干旱處理T4、T5的Ci與對照相比明顯的上升,分別上升10.41%、11.54%。表明中度和重度干旱處理影響了葉片光合結構和光合酶活性,抑制了CO2同化作用。
2.3干旱脅迫對銀杏葉片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
2.3.1干旱脅迫對葉片葉綠素熒光動力學曲線的影響銀杏葉片經(jīng)過暗適應后測得的葉綠素熒光動力學曲線形成OJIP 4個特征點位(圖5)。與對照相比,干旱處理熒光曲線的OJIP點位熒光強度發(fā)生顯著變化,說明電子傳遞受到影響。在O-J點位之間大于對照值,J-P點位之間小于對照值,其變化幅度前者顯著大于后者。經(jīng)過計算[WOK=(Ft-Fo)/(F300μs-Fo);WOJ=(Ft-Fo)/(Fj-Fo);Δ=W脅迫-W對照]并繪制ΔWOK(圖6-a)和ΔWOJ的曲線(圖6-b),證明O-J點位之間存在L點與K點,形成具有O-L-K-J-I-P 6個特征點位的曲線。其L點位出現(xiàn)在80~160 μs時間段內(nèi),K點位出現(xiàn)在300 μs左右。曲線的L、K點上升,說明 PSⅡ 反應中心電子供體側受到傷害。在本試驗中,T3的L和K點與對照相比已經(jīng)顯著上升,T4和T5處理則急速上升,說明隨干旱處理的加重,PSⅡ供體側受到的傷害加劇。
2.3.2干旱脅迫對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影響圖7為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雷達分析圖,所有參數(shù)均是與對照的比值。隨著干旱脅迫的加重,初始熒光(Fo)、Fo/Fm、單位反應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單位反應中心捕獲的光能(TRo/RC)、單位反應中心耗散的能量(DIo/RC)值加速增大,說明PSⅡ反應中心受到影響;最大熒光(Fm)、可變熒光(Fv)、最大光化學效率(Fv/Fm)、PSⅡ潛在活力(Fv/Fo)、綜合指數(shù)(PIabs)、單位截面積電子傳遞能力(ETo/CSo)值加速減小,說明電子傳遞受阻。其中,綜合指數(shù)PIabs對干旱處理的響應比Fv/Fm更加靈敏,說明PIabs能夠更快地反映干旱脅迫下光合機構活力的變化。標準化的J-P相和直線F=Fm之間的面積(Sm)的降低反映PSⅡ反應中心的電子受體側受到傷害的程度。在本試驗中,隨著土壤干旱脅迫的加重,T3的Sm與對照相比已經(jīng)顯著降低,T4和T5處理則是急劇下降,說明隨干旱脅迫的加重,PSⅡ受體側也受到嚴重傷害。
3討論和結論
與對照相比,輕度干旱(土壤田間持水量65%和50%)的銀杏葉片相對含水量降低,凈光合速率下降,氣孔阻力增大,但胞間CO2減少。在干旱脅迫下葉片胞間CO2濃度下降有2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氣孔阻力增大進入葉片內(nèi)部的CO2數(shù)量減少,二是由于光合細胞具有較強的CO2同化能力。因此,在輕度干旱脅迫下,銀杏凈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氣孔因素,即由于葉片缺水導致氣孔阻力增大減少CO2的供應所致。然而,本試驗結果表明,即使在輕度干旱脅迫下,葉片的光反應活性和結構都發(fā)生了變化,表示PSⅡ反應
中心活力的指標Fv/Fm和PIabs下降,反映結構變化的指標Fo增大,反映PSⅡ供體側傷害的曲線L點的K點沒有劇烈上升,反映PSⅡ受體側傷害的Sm也沒有劇烈下降。所以,在輕度干旱脅迫下,PSⅡ結構變化對凈光合速率的影響仍然有限。因為,一般在光合作用的氣孔限制階段,恢復水分供應后光合作用可以較快地恢復正常。
在中度干旱脅迫(土壤田間持水量35%)和重度干旱脅迫(田間持水量20%和10%)下,銀杏葉片凈光合速率下降,氣孔阻力增大,胞間CO2濃度增大。同時,反應PSⅡ結構變化和傷害的葉綠素參數(shù)Fo、L點和K點劇烈上升,Sm劇烈下降。這些結果說明在中、重度干旱脅迫下,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氣孔因素,而且光合作用的限制與光反應損傷有關[18-20]。在本試驗中,葉綠素熒光動力學曲線中的L點急劇上升,說明反應中心各個單位之間的排列變松散,穩(wěn)固性下降;K點位的急劇上升說明PSⅡ放氧復合體受到損傷,抑制水的光氧化分解,減少光合電子傳遞鏈的電子供應。Sm反映P680受體側的PQ庫大小,在中度與重度干旱脅迫下Sm劇烈下降,可能是由于葉片缺水導致電子傳遞體QB脫落,使PQ庫容量變小,降低光合電子傳遞的速率。
綜上所述,在沈陽地區(qū),在輕度干旱時,銀杏葉片光合作用下降主要是氣孔因素引起的,光合機構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傷,而在中、重度干旱脅迫下,葉片光合作用下降是由非氣孔因素引起的,伴隨著PSⅡ反應中心電子供體側和受體側的結構損傷,因此建議及時灌溉。本試驗的結果也表明,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是一個理想的、測定簡便的反映銀杏葉片在干旱脅迫下光合作用傷害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