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嵌
元末社會動亂,朱元璋剛拉隊伍打天下時,喜歡對著夜空哀嘆:“這兵荒馬亂的年月什么時候到頭?。 币淮?,他的親信李善長看不下去了,吐槽道:“你哀嘆什么?你現在的情況跟漢高祖劉邦一樣,跟他學不就完了?”
自那以后,后人津津樂道的事跡就是朱元璋用功向偶像學習的故事。他每天再忙再累,都要準時開課,由李善長等人輪流為他講學,深入學習漢高祖劉邦的先進經驗。他甚至還學出了口頭禪,動不動就拍著李善長的肩膀稱贊:“你就是我的蕭何啊。”
朱元璋向偶像學習,真是學到家了;沒成功的時候,他像劉邦一樣低調,四處裝孫子,一裝就是好些年,比劉邦去鴻門宴上拜項羽還憋屈;打天下的時候,他像劉邦一樣敢放手,大將徐達北伐、西征,大將藍玉深入大漠,他從來不瞎干涉、瞎指揮。比起那些盲目學的人,朱元璋學得很“走心”。
曾國藩也是個學得“走心”的典型。他白手起家練湘軍,多少次被打得全軍覆沒,最后硬是強力翻盤,把風雨飄搖的清王朝救了回來。他的成功經驗同樣也是愛學習,也有一位學習的偶像——戚繼光。曾國藩把湘軍從一群沒摸過槍的農民練成百戰(zhàn)百勝的雄師,一直不離手的就是戚繼光的《紀效新書》。
學戚繼光的人很多,為何曾國藩能成功?看曾國藩的一個缺點就知道:將兵則勝,自將則敗。臨戰(zhàn)指揮是個技術活兒,曾國藩真心學不來,每次他親自指揮,部隊基本上都會被打崩潰。可曾國藩心態(tài)極好,指揮學不來,他就重用擅長指揮的人,因此他以精準的看人眼光,參考書中的要求,提拔出來一群名將,用一個就贏一場,最后完美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