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成為事關全面小康大局的最大的民生工程。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fā)戰(zhàn)略思想的指引下,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基本方略,我國扶貧開發(fā)事業(yè)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
精準,改變了扶貧的一切,包括思路,包括要求,包括手段,包括成效,也包括人。精準風來滿眼春。
我們感恩精準。
源清流長,追本溯源,讓我們先來看看“精”“準”二字的本義。
精,《說文》曰:“擇也?!睘樘暨x、提煉、完美、細致之意。準,古代為測量水平的儀器。《說文》曰:"準,平也?!惫湃擞盟絻x測量物體的傾斜度,當指針停留在正中位置時,其傾斜度為“零”,這種狀態(tài)即為“準”。準,還指靶子的中心。詩圣杜甫在《鄭典設自施州歸》中,即有“我有平肩輿,前途猶準的”的表達。而管子在《宙合》一篇中,更是一舉中的:"世用器械,規(guī)矩準繩,稱量數(shù)度,品有所成。"高度概括了“準”的作用。
“精”“準”二字結合后,常用做形容詞,成為對某項工作的要求,原先似乎在機械、醫(yī)療行業(yè)提得多些。但其最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卻是十八大以來的扶貧領域。百度一下,在“精準”關鍵詞后亮相最多、陣容最壯觀的,是包含“精準扶貧”四個字的一系列詞組、標題?!熬珳省迸c“扶貧”,已緊密結合在一起。
2013年11月,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總書記正式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思想。從此,“精準”走進扶貧,扶貧走近“精準”。扶貧,因精準而改變;貧困人口的命運,因精準而改變。
在精準的思路下,我們找到了窮人。通過嚴密的建檔立卡工作,我們在華夏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在7億多農(nóng)村人口中,識別出了真正的窮人。誰說遠在深山人不識?誰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2014年,窮在深山,不僅有人拿著調(diào)查問卷一項項細問、細算、細比對,更有接踵而來的幫扶措施。
先說貧困識別的精準。貧困識別就是挑窮人,要挑得精準,挑的標準首先要精準。譬如,稱不準,份量焉能準?那么,哪些人口可以進入到建檔立卡貧困戶隊列? 我們有著精準的標準:比如,住不避風雨土坯房的,進;家有上學子女導致貧困的,進??哪些不能混進貧困戶隊列中?經(jīng)商辦企和長期雇傭他人從事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的農(nóng)戶,不許進;吃“財政飯”、家有公職人員的,不許進;甚至,水電燃料費、通訊費明顯高于當?shù)氐?,也不許進??這個識別方法叫“八進八不進”,很多人都覺得,夠接地氣,夠準,夠服人。而“八進八不進”法,只是我們貧困識別方法的一部分。
我們不僅標準精準,程序也精準。精準識別,不僅要一筆筆算,還要讓村民小組評議,評議的結果還要公示。當窮人的名單張貼在墻、接受公示時,陽光扶貧的陽光也照亮了人心?!盎靷€貧困戶很難”,在很多地方已成村民的共識?!罢页鲐毨舨蝗菀住?,是扶貧隊伍的共識。那表格細密的建檔立卡信息統(tǒng)計表,讓外行人驚嘆:原來,扶貧工作要調(diào)查這么多數(shù)據(jù),要走這么多程序,真不容易!真辛苦!
扶貧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脫貧成效要精準。精準識別,只是“六個精準”的起點。要實現(xiàn)接下來的每一個“精準”,都有大量更加細化的工作要完成,因此,每一個“精準”的要求下,又衍生出更深一個層面的“精準”要求。新時期的扶貧工作就是在這樣層層精準、步步為營的推進中,才取得了扎實、顯著的效果。這個效果,自然也是精準的。比如,2015年,我們就成功減貧1442萬人,還剩下5575萬貧困人口。
今年春節(jié)后,我們啟動了“國家精準扶貧工作第三方評估”工作,以第三方力量,對精準識別率、精準退出率和被幫扶對象的滿意度做評估,參加這次調(diào)查的1000多名專家、研究生就幾百項數(shù)據(jù)進行了精準調(diào)查。一些博士說,走村入戶采集信息的一個月,是一次生動的國情教育,勝讀十年書。
語言,是生活的反映。在精準扶貧的實踐中,我們產(chǎn)生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扶貧用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發(fā)力,精準施策,精準規(guī)劃,精準配置,精準考核,精準退出,精準評估,靶向治療,一對一幫扶,因戶施策,“菜單”式幫扶??這些詞匯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我們扶貧的手段正越來越精準。
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我們的主觀世界也得到了改造。在精準扶貧的時光里,我們也養(yǎng)成了精準思維。我們不再大而化之、籠而統(tǒng)之、大而無當、有頭無尾,我們正在養(yǎng)成目標導向、條分縷析、嚴慎細實、做好細節(jié)、落在實處、緊抓不放等思維習慣。布置某項任務時,“一定要精準”成為一個常用要求??由此看來,精準扶貧,受益的何止是窮人?感謝這份事業(yè)讓我們成長。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認為,不具備精準思維,就不能算是稱職的扶貧人。精準,必是扶貧人特質(zhì)之一。
如果說,精準是一場思維方式、工作方式上的深刻革命,那么,這場革命的顯著效果,則體現(xiàn)于在農(nóng)村貧困地區(qū)開展的扶貧事業(yè),體現(xiàn)在貧困農(nóng)民的脫貧致富中,體現(xiàn)在全面小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歷史的烽煙回到近一個世紀前,我黨新民主主義之所以取得勝利,也正是因為走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農(nóng)村,成為我黨智慧的演兵場。
“扶貧貴在精準,難在精準?!蔽覀儓猿种两瘢y而上,披荊斬棘,艱辛備歷,一路灑著汗水、淚水和血水,終于化難為易。當“精準”正在內(nèi)化為我們的思維習慣時,我們對“精準”的要求便不再有當初那般陌生、那般畏難。在事業(yè)的推進中,我們的隊伍獲得了成長。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
脫貧攻堅戰(zhàn)正酣。驚回首,我們看到了“精準”給扶貧事業(yè)帶來的神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