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銘
認知行為治療對首發(fā)抑郁癥患者自尊水平的影響
瞿銘
目的 探討認知行為治療對首發(fā)抑郁癥患者的自尊水平的影響。方法 將62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研究組(31例)對照組(31例)。兩組均采用帕羅西汀治療,研究組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8周末應用SES量表對患者自評1次,并對患者進行HAMD、HAMA量表評定1次。結果 治療前研究組及對照組SES、HAMD、HAM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研究組SE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HAMD和HAMA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 認知行為治療聯合藥物治療能顯著改善首發(fā)抑郁癥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能顯著提高其自尊水平,增強自尊自信,有助于患者康復。
認知行為;首發(fā);抑郁癥;自尊
抑郁癥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在世界多地區(qū)呈現增長趨勢,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預計,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1]。抑郁是一種負面的情緒,會降低其生活品質,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并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在恢復過程中,患者常常會因此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病恥感,這與自尊心相關,低自尊水平是影響其社會功能恢復的一個重要原因。認知行為療法是具有認知行為導向的心理療法[3],可以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認知歪曲,對其適應不良行為進行矯正,可提高患者家庭和婚姻生活的質量,改善患者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從而減輕或緩解患者的抑郁障礙癥狀[4]。認知行為療法簡單、易行,可操作性強,越來越得到臨床心理工作者的青睞,為探討認知行為療法對患者自尊水平的影響程度,結合臨床實踐,本科室進行了相關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11-05—2016-02在伊犁州奎屯醫(yī)院就診的住院及門診首發(fā)抑郁癥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抑郁發(fā)作診斷標準。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評分≥17分。③入組前2周內未使用任何抗抑郁藥物及抗精神病藥物。④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的自殺企圖,排除伴有嚴重軀體疾病及腦器質性疾病患者。共入組62例,隨機分為帕羅西汀合并認知行為治療組(研究組)和單用帕羅西汀組(對照組)。研究組共31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平均年齡(40.06±9.10)歲,平均病程(3.3±3.33)年;對照組31例,其中男11例,女20例,平均年齡(40.26±12.76)歲,平均病程(4.39±4.59)年;兩組在性別、年齡、職業(yè)、受教育程度等一般項目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藥物治療 兩組患者均給予帕羅西汀系統治療,起始劑量20 mg/d,晨服,2周內根據病情調整至20~40 mg/d,可酌情使用苯二氮類藥物改善睡眠。
1.2.2 認知行為治療 研究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由經過培訓的國家級二級心理咨詢師進行認知行為治療。認知治療1~2次/周,45~60 min/次,其中包括:①全面了解患者病史,生活經歷及社會心理因素。②治療者在傾聽的基礎上,充分接納、理解和支持患者,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③通過治療同盟的建立,使患者逐步接受自己患抑郁癥的事實。④讓患者了解到思維、情緒和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認知重建。⑤將患者的具體問題和認知行為模式緊密結合。改變行為,指導患者發(fā)現并了解自己的自動思維并訓練其產生可替換思維。
1.2.3 評定工具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5]:用于對自己的積極或消極感受的直接估計,該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分四級評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由受試者根據符合自己情況的程度進行1到4級評定,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采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評定治療效果,由兩名經過一致性培訓的中級職稱以上的精神科醫(yī)師評定。
1.2.4 評定時間 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8周末各評定一次。治療前與治療后第4周、8周末對兩組患者進行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心電圖等檢查。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對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SES、HAMD及HAMA評分比較(表1) 研究組及對照組在治療前SES、HAMD及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8周后研究組SE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HAMD、HAMA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SES、HAMD及HAMA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SES、HAMD及HAMA評分比較(分,±s)
量表 時間 研究組(n=31) 對照組(n=31) t PSES 治療前 24.48±3.29 25.06±3.27 -0.70 >0.05治療8周末 29.97±3.70 27.84±3.02 2.48 <0.05 HAMD 治療前 28.00±4.51 27.45±4.72 0.47 >0.05治療8周末 9.16±3.21 13.39±4.58 -4.20 <0.01 HAMA 治療前 22.06±3.57 21.84±4.27 1.22 >0.05治療8周末 6.94±2.63 9.84±4.21 -3.25 <0.01
2.2 治療前SES與HAMD的相關分析(表2) 符合本次研究條件入組的抑郁癥患者在治療前SES與HAMD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為-0.738(P<0.01),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表明自尊與抑郁呈顯著負相關關系。
表2 治療前SES與HAMD的相關分析(r)
抑郁癥患者由于受自身性格、病恥感或其他心理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自卑、焦慮、緊張等心理問題,特別是當患者自尊水平較低時,會嚴重影響到患者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的全面康復。焦慮及抑郁作為一種負性情緒,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為提高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非常有必要研究患者的焦慮抑郁和自尊之間的關系與影響。據報道認知行為治療聯合藥物治療對抑郁癥有一定的療效[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研究組和對照組HAMD、HAMA及SE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認知行為治療8周后研究組SE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HAMD、HAMA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認知行為治療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減輕其心理負擔,增強自尊自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以往文獻報道,在抑郁自尊的理論研究中發(fā)現自尊作為第三方變量(中介變量),能調節(jié)應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對抑郁的效應[7];長期體驗到焦慮和孤獨感覺的個體,心理健康水平會受到負面影響[8];導致抑郁癥患者的自尊水平較低,可能是因為抑郁癥患者比正常人體驗到更多的負性情感,從而產生了更多消極的自我知覺。
自尊反映的是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評價,低自尊水平可以降低個體對自我價值的評估,從而導致社交焦慮、抑郁以及回避。心理健康評估中,自尊和主觀幸福感可以作為對抑郁癥和焦慮癥的補充,而低自尊是抑郁癥顯著表現之一[9]。抑郁癥患者的自卑感、絕望感和能力減退感等癥狀,這些都對患者的自尊水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自尊對狀態(tài)焦慮有正向預測作用,自尊水平與抑郁、焦慮等情緒均有很高的負相關,在跨文化研究中也發(fā)現自尊是情緒煩惱的最強預測變量[10-11]。本研究同樣發(fā)現,自尊和焦慮抑郁之間存在統計學上顯著的負相關,即自尊水平越高,焦慮抑郁水平越低。自尊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良好情緒的培養(yǎng),情緒的調節(jié)也可提高自尊水平。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消除患者的擔憂和恐懼,充分發(fā)揮其潛在的能力,改善人際關系,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使患者從根本上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從而消除其思想上的壓力和自卑。
本研究結果表明:認知行為治療聯合藥物治療可使抑郁癥患者自尊水平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改善,并有效改善其焦慮、抑郁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
[1]李濤.抗抑郁藥物的作用機理與研究進展[J].齊魯藥事,2010,29(8):481-483.
[2]CulpepperL.Understanding the burden ofdepression[J].J Clin Psychiatry,2011,72(6):19.
[3]劉欣欣.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原發(fā)性失眠癥的療效及依從性分析[D].大連: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
[4]郝偉,于欣.精神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108-119.
[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訂版):318-320.
[6]楊永春,汪正華,周海麗.帕羅西汀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郁癥維持治療的研究[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雜志,2014(30):20-21.
[7]楊麗,朱曉坤,翟瑞龍,等.自尊在完美主義和抑郁間的中介效應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3):335-339.
[8]周亞男,焦彬,劉鐵橋,等.自尊在大學生應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間的中介效應[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3):370-371.
[9]王陽,王純,關承斌,等.抑郁癥患者自尊、主觀幸福感及其癥狀學影響因素分析 [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5):641-643.
[10]周青靜,王純,關承斌,等.無望感-自尊理論對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患者的適用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1(6):371-374.
[11]李陽萍,劉笑,朱芳婷.自尊水平對大學生狀態(tài)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1):1725-172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self-esteem level in first-episode depression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depress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1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31 in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roxeti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oth Paroxetine an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 of the 8th week of treatment the self-Esteem Scale(SES),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were applied respectively to assess the curative effects.Results The scores of SES,HAMD and HAM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score of 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scores of HAMD and HAMA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with Paroxetine can impro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first-episode depression patients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level of their self-esteem which are beneficial for their recovery.
Cognitive behavior;First-episode;Depression;Self-esteem
2016-05-24)
1005-619X(2016)12-1247-03
10.13517/j.cnki.ccm.2016.12.006
833200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