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萍萍
[摘要]《性別麻煩》一出版便引起理論界對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的熱烈討論,雖然大家對其理論褒貶不一,但是巴特勒確實成為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成為了酷兒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時至今日,人們一提起巴特勒總會想到她的操演理論。不管巴特勒的理論在現(xiàn)實政治中起到了何種作用,她的操演理論對身份政治和傳統(tǒng)性別理論帶來的沖擊與反抗力量是不容小視的。但是此書遠沒有達到完美之地,在書中也有很多論述不明的地方,由于在文章中只涉及巴特勒的《性別麻煩》一書,巴特勒的性別理論還有后續(xù)的發(fā)展,而且也越來越關注于實踐,在此書中巴特勒只是剛開始提出了性別操演理論。
[關鍵詞]朱迪斯巴特勒;性別;女性主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2.2.9
1理論貢獻
1.1生理性別的建構性
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促使女性主義者重新思考對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二元區(qū)分。傳統(tǒng)女性主義區(qū)分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是為了駁斥性別歧視者所持的“生理即命運”的觀點。為了反對這一觀點,傳統(tǒng)女性主義者包括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們在肯定女性生理性別的不可撼動性的同時提出女性社會性別的建構性,因而認為社會性別是可以改變的。這樣的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二元區(qū)分可以讓女人暫時從“天定”的命運中解脫出來,但是巴特勒指出的是關于生理性別的建構性的觀點。她認為異性戀霸權設定自然的生理性別是為了鞏固及延續(xù)其霸權統(tǒng)治。通過操演理論,巴特勒揭示了生理性別的文化建構性,將生理性別從自然化的表象中解放出來,為尋求顛覆和置換那些支持男性霸權的自然化的性別概念提供了可能性。
巴特勒的操演理論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女性主義以身份政治為基礎,以實際的婦女群體和經(jīng)驗為基礎進行政治建構的嘗試和努力。她對語言和話語的關注使女性主義反對男性霸權主義的陣地從實施物質壓迫的社會體制轉向意識形態(tài)批判和話語實踐領域。只有在文化結構最深入的語言層面顛覆菲勒斯-邏各斯中心主義的主導話語,女性主義才有可能動搖父權制這個堅固的堡壘。朱迪斯·巴特勒《性別麻煩》中提出的操演理論及其在后續(xù)著作對操演理論的豐富正是這種思想的體現(xiàn)。
1.2文化批判的維度
長期以來,在當代女性主義理論中存在著對性別實踐完全相對的雙重解讀方式,概括來說,雙方爭論的核心問題是:對于當代女性而言,是經(jīng)濟壓迫還是文化統(tǒng)治構成了性別不平等的根本原因。這兩者之間的緊張沖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當代女性主義理論當中,繼而制造了一系列的理論上梳理不清的困惑,成為很多女性主義研究者相互責難攻擊的主要理論問題。后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理論的產(chǎn)生已經(jīng)表明了融合唯物和文化的趨勢,當代女性主義者們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二元區(qū)分”“同一”“解放”“平等”等概念都是父權文化的產(chǎn)物是無法徹底改變女性受壓迫的狀況的,也難以真正改變女性的屈從地位。巴特勒指出,要徹底解放女性,就必須讓女性從這種建構性話語中解放出來。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正是站在了唯物和文化的融合中,運用了一些唯物主義的敘述方式,但是還是批判文化統(tǒng)治的論點比較多。這一點可以說是對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補充,也可以說是巴特勒性別理論的不足之處。巴特勒通過福柯的系譜學和語言學揭示出從性別化本質逃脫出來的主體是具有流動性、具體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
1.3理論的開放性
在某種程度上,巴特勒的研究是對不斷發(fā)展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的回應。在異性戀文化和同性戀文化都需要得到重新定義的情況下,在微觀政治學深入人心的情況下,巴特勒的著作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但也招致了一些批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在《性別麻煩》一書中的思考和分析無疑是非常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也是非常具有思想深度的,讓人對習以為常的話語進行反思。而她通過系譜學對性別本體進行考察,至今為止也仍然是女性主義理論中對性別問題最系統(tǒng)的探究了。她對文化深層的同性情欲禁和異性戀霸權話語自我正當化的敘事策略的分析,為性少數(shù)邊緣群體提供了挑戰(zhàn)異性戀體制的一個有力的論述基礎。[1]然而她的反思并不僅僅止于女性主義或者說性別的問題,她帶領讀者直接解剖了深深銘刻在每個人身上的“身份”,這是每個人的歸屬,每個人的自我安全感以及參與社會的通行證。拒絕“本質”的身份,也許對個人和集體政治都帶來一些不確定感,但就如巴特勒所說,有時候這樣的麻煩是必要的,它能讓我們知道文化的病因以及不自由的根源,并從中找到顛覆的可能性。萬般艱難在思想的改變,巴特勒的《性別麻煩》所做的,正是這個改變思想的大事。[2]
2思想局限性
2.1理論色彩過于濃厚
雖然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深刻反思了當前文化霸權與性別規(guī)范的強制性,也帶領我們分析了所謂的性別本體的建構性和非自然性,但是作為一位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筆者還是覺得巴特勒的性別觀點理論色彩過于濃厚。巴特勒主要是在語言結構和話語分析中對性別規(guī)范提出批判,其性別操演理論也是建立在權力內部的話語關系的調度之上的。筆者認為巴特勒提出的操演策略不像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解放運動那樣是和具體的社會解放運動聯(lián)合在一起的,她更多的是提倡一種精神上的解放,觀念上的解放。雖然巴特勒讓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性別身份,通過操演理論讓性別重新改寫,人們也從傳統(tǒng)的性別身份中掙脫出來,但是這只是觀念上的解放,人在社會實際中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一些人在現(xiàn)實中還是會受到歧視和壓迫。因此我們說巴特勒的提出的顛覆只是觀念上的顛覆,精神上的反抗,缺少具體實踐。
馬克思對婦女解放的觀點是和人類解放運動一起表述的。婦女的真正解放是和人類的真正解放聯(lián)系在一起的。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異化,也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男女兩性關系以及家庭婚姻關系中壓迫和剝削。因此,要實現(xiàn)婦女或者說人類的真正解放,重要的是要知道人的本質到底是什么,人在社會中的經(jīng)濟社會關系是怎樣的,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人的以及婦女的解放。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中缺少對社會經(jīng)濟基礎的關注,雖然她最終是致力于少數(shù)群體的幸福,但是她似乎忘了人在社會中最基本的關系就是經(jīng)濟關系。經(jīng)濟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筑。因此,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應該更多與社會經(jīng)濟關系和社會解放運動聯(lián)系一起進行考察。
2.2排除群體政治的可能性
巴特勒在《性別麻煩》一書中提出的性別操演理論反對性別身份的同一和永恒,強調個體的差異和性別身份的差異,這與馬克思主義提倡的群體運動似乎是背道而馳的。巴特勒在此書中從“婦女”這一傳統(tǒng)女性主義提倡的共同身份概念出發(fā),解構“平等”“生理性別”“欲望”等一系列概念的虛幻性。但是從第二章開始,巴特勒似乎更加注重解構個體身份及性別認同,直到最后本書也沒有提出什么群體政治實踐的可能性。這也是巴特勒性別操演理論受到的很多批判之一。
如果說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是為女人發(fā)言,還不如說巴特勒是為了性少數(shù)群體發(fā)言。她為了證明性少數(shù)群體的合法性,不斷通過系譜學批判當下異性戀霸權和權力話語對性別的建構,從話語結構對傳統(tǒng)性別理論進行顛覆,指出性別身份的不穩(wěn)定性和暫時性,她的初衷也許是為了闡明少數(shù)群體也是人類的一部分,是不應該受到世人的有色眼光。但是她也同時切斷了少數(shù)群體聯(lián)盟的可能性,因為各自有差異,所以并不能有效地達成聯(lián)盟,而個體是不能有效地獲得權利的。這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們對巴特勒性別理論的詬病之一。筆者也認為馬克思提出的政治群體的聯(lián)盟在政治實踐中還是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宋素鳳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后結構主義思潮下的激進性別政治思考[J].婦女研究論叢,2010(1):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