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程 張 雷
(沈陽藥科大學,遼寧 沈陽 110015)
?
論法律宣傳教育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研究
劉鵬程張雷
(沈陽藥科大學,遼寧 沈陽 110015)
摘要:高校的宗旨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特別是要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向社會、向國家輸出高質量的國家棟梁青年。因此,高校在狠抓人才發(fā)展的同時,也再重抓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從各個方面全力推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在眾多的領域里,將法律知識宣傳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有著很重要的必要性。
關鍵詞:六五普法;思想政治;必要性
高校的宗旨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特別是要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向社會、向國家輸出高質量的國家棟梁青年。因此,高校在狠抓人才發(fā)展的同時,也再重抓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從各個方面全力推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在眾多的領域里,將法律知識宣傳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有著很重要的必要性。自1986年國家實施第一個“一五普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六五普法”,雖然從主題、重點對象以及內容都不同,但是,可以說,從最開始的“一五普法”起,國家就將學生群體中的普及法律知識作為了重點。然而,今年來,學生群體中特別是高校中發(fā)生的各類刑事案件也足以一次次的震動中國的教育界。高校成為了犯罪的重災區(qū),大學生法律知識的缺乏、對法律的無所畏懼都足以引起高校管理者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更應該時時刻刻的將法律作為重要的一環(huá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guī)定:“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痹诟咝#苿哟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要從思想和道德的層面去深入開展,雖然古語有“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更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钡F(xiàn)今光靠“四維”、靠品德已經(jīng)很難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應該將法律知識教育很好的融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和自由、民主觀,更應該樹立對法律的敬畏感以及熟練使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利益要求。
高校輸出的人才不能都是“書呆子”,無法適應這個社會,難以生存;也不能是“科學狂人”,對這個社會無所畏懼、恨不得早一點出山。提高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時刻融入法律教育,使高校大學生能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敬畏法的同時會用法。這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所應該有所側重的,將法律宣傳教育落實到實處,同時用法律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開展法律宣傳教育的意義不言而喻,這不僅僅是時代的需要,是成千上萬的學生的需要,更是二者之間互相促進、互相推動的需要。但如何開展?怎么樣開展?在現(xiàn)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下,法制教育宣傳已初步成效,但高校犯罪案件不減反增,這著實需要我們在開展法律教育的過程中深思熟慮的進行思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動法律教育不應照本宣科。
美國著名的法學家哈羅德·J·伯爾曼教授在1974年出版《法律與宗教》一書中指出:“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對于法律是否值得被信仰已不再是學者們著重討論的問題,而主要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尋求有效的對策來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信仰。法律不應該僅僅存在敬畏感,更應該是一種自身內在的信仰感。而信仰的培養(yǎng)的條件中除了加強校園課堂法制教學效果以及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相關法制機制的健全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應該加強對法律信仰的宣傳和建立,而形式不應照本宣科,要豐富多樣,具有內涵。可以通過舉辦法律角宣傳活動、法律知識問答活動、模擬法庭等活動,使學生不斷的對法律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寓教于樂并且豐富多彩。同時,聘請公安局、法院、檢察院和行政執(zhí)法部門中具有豐富辦案經(jīng)驗的專家或人員來校進行講座、培訓或者輔導。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加強法律知識學習。
現(xiàn)今大學生對于法律的評價不高,認為在法權和人情面前,人情更加的有力度。因此,這種未能完全擺脫封建人治思想束縛的觀念一直以來對中國的大學生法治宣傳起到阻礙作用。
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應該以身作則,學習法律知識,同時做到擺脫傳統(tǒng)人治的思維,加強法治觀念,同時,引導學生信任法律不懷疑,增強法律情感不冷淡。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導學生不能輕信于在中國打贏官司最重要的因素為“有個好律師”,或者說“有后臺有關系”就可以。當遇到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有權勢者的侵害時,要敢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而不能選擇忍氣吞聲吃啞巴虧,或者找更大的權勢者,糾正學生這種認為“關系”大于法理的觀念。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動法律宣傳應注意誤區(qū)。
法律宣傳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公民能夠接受具有國家強制性、意志性的法律信息,并將此融入自身的生活中,成為自覺調整自己行為的習慣。所以,在進行法律宣傳的過程中,能否達到預期宣傳效果、能否取得可喜的宣傳成效,很大程度上在于宣傳者所使用的宣傳方式和技巧,二者顯得至關重要。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149-01
作者簡介:
劉鵬程(1985-12),男,漢,黑龍江,碩士,講師,單位:沈陽藥科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張雷(1981-10),男,漢,吉林,碩士,講師,單位:沈陽藥科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