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梓鈞 馬晉平/編譯
?
生命科學新前沿
趙梓鈞 馬晉平/編譯
保羅·艾倫(Paul G.Allen)
1975年,當功能強大的微處理器進入市場時,包括我在內的眾多青年企業(yè)家深受鼓舞,希望通過建立新公司、創(chuàng)建新平臺以及設計出新的編程軟件使計算機技術進入尋常百姓家。而這一行動又反過來促進了信息技術的革命?,F(xiàn)如今,個人電腦的運算速度和復雜性與日俱增,建模技術日趨強大,諸如光遺傳學和多種顯微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這些變化都引領我們來到新一輪革命的前沿,而這一次,是生命科學時代的到來。
在遍布全球的實驗室中,不論是久負盛名的科學家還是初出茅廬的科學從業(yè)者,這些出眾的科技之星不斷地提出前沿領域的新理論。在一些新興領域(例如組織再生、多層函數(shù)、多尺度建模以及人類壽命研究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得出后不久就可以被用于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甚至可以揭示生命體最深層的機制。正是這種希望激發(fā)了我在生命科學前沿領域投資的動力,與此同時,我也會聯(lián)想到其他技術帶來的這種前景。
生物學的復雜性對我們而言是一種挑戰(zhàn),但又令人著迷。我一向熱衷于揭開該領域神秘的面紗,此外,建立可靠可預測的模型并將其運用于實際工作中也是我追求的目標。只有如此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才能驅使人類社會的進步,正是這樣的信念一直鼓勵我支持基礎科學的研究。為了實現(xiàn)這一終極目標,我成立了Allen腦科學研究所和Allen細胞科學研究所。Frontiers公司——Allen研究所的一部分——也剛剛成立。該公司支持全世界各個學術機構的科研人員開展研究工作。一些組織,例如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凱克基金會、科維理基金會、戈登與貝蒂·摩爾基金會以及西蒙斯基金會等,也在近些年投資于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生命科學領域。
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能對變革起到催化作用。然而若想得到我們想要的轉化成果,包括慈善家、政府、大學以及私營業(yè)在內的社會各界,都必須在基礎科學領域加大投資力度并支持科學研究。這些勇于探索的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尋找一種獨創(chuàng)的方法對這一尖端領域進行探索。
我們還應該更大膽地開展工作,打破科學領域的層層禁錮。為此,我們應該與來自不同學科的專家隊伍合作,這些團隊包括生命科學、數(shù)學、計算機科學、醫(yī)學及工程學的專業(yè)人員等。例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功正是取決于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新型計算程序、實驗生物學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以及來自國有和私營企業(yè)的廣泛支持。為了生命科學的長久發(fā)展,我們需要將這種趨勢延續(xù)下去。
當然,這種大膽的、全面的、綜合性的研究難免會遇到瓶頸,甚至我們有時不得不吞下失敗的苦果。正因如此,一些人認為按照我所提倡的投資水準,這樣的科研之路過于兇險而難以為繼。但是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沒能全身心投入到挑戰(zhàn)最復雜又最令人生畏的科學前沿中才是更具風險的。我們要懂得的是,世上沒有風險就不會有報償和獎賞。如果我們不去嘗試那些高風險的尖端研究方法,那么人類抵抗流行病、戰(zhàn)勝癡呆癥或者治愈癌癥所用的時間就會大大延長。
我們必須做得更好,而且我們確實能夠做得更好。如果能為科研領域的“拓荒者”提供支持,培養(yǎng)出自由公開的團隊合作精神,并積極主動地投資科學前沿領域,那么21世紀終將能夠回答生命科學中那些最關鍵的問題。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勇往直前,更加光明的未來遲早會來到!
[資料來源:Science][責任編輯:彥 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