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Louis
在網(wǎng)絡社交平臺上更換一張自己的頭像,并不需要太長時間,然而這么一塊指甲蓋大小的方寸之地,卻如實的傳達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或是人們在此刻想要表達的一種情緒。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員用角色評估軟件對66000名推特用戶的個人資料進行了評估,并對434人進行了心理調查,發(fā)現(xiàn)頭像與個人性格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并總結出了社交網(wǎng)絡的五種人格:“開放型”、“神經(jīng)質型”、“認真負責型”、“令人愉快型”、“外向型”。
這種“頭像”喜好包括顏色、構圖、形式(多人出鏡或者單人出鏡)、臉部展示以及表情等多個要素:
開放型人格:這種人格對應的頭像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圖片的對比度、清晰度、飽和度高,模糊少。象吉它、滑雪板或者盆景這種靜物擺拍是他們愛使用的。此外,眼鏡在他們的頭像中出鏡率超高,尤其是大框眼鏡。在顏色和表情方面,他們特別喜歡用黑白照片做頭像,如果露臉的話表情通常表達的情緒相對比較急端,悲傷或者憤怒。
神經(jīng)質型人格:神經(jīng)質人格的用戶頭像構圖簡單,色彩單調。他們通常傾向于選擇沒有正臉的照片,一輛車、一棟建筑或是一只寵物。如果露臉,溫和一些的表情是他們的首選,被人稱“傳遞負能量”是會使他們感到緊張的。
認真負責型人格:這類用戶的頭像一般色度明亮、顏色多樣。他們喜歡“有序、計劃性以及自律”,通常會使用真實照片,全臉出境,表情傳達的情緒非常積極,是五大人格中情感表達最豐富的一類人。
令人愉快型人格:這類人頭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糊”,通常圖片分辨率較低(可能是太歡樂忘記聚焦),色彩比較豐富。
外向型人格:此類用戶的頭像照片基本沒審美可言,構圖、對比度飽和度都很差,如果是真人照片往往有好幾個人同時入鏡,傳遞歡樂是他們的目的,不惜自毀形象。
頭像除了作為性格映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情感表達。人們更換頭像的頻率、采用頭像的內容、以及得到的反饋都透露著一些信息,比如:
換頭像的頻率
換頭像的頻率是你生活的一種訊號,從頻率由低到高排列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雷打不換型:這種用戶從注冊后便不再更換頭像,通常使用“非自拍”或者有紀念意義的照片作為頭像,試圖傳遞一種非常沉穩(wěn)(老干部)的氣質。
重大事件更換型:這種用戶換頭像的頻率一般不會超過一年兩回,比如:又長大了一歲換個蛋糕頭像開始新生活;分手了在雙向拉黑的情況下,換掉曾經(jīng)的情侶頭像;畢業(yè)時對自己說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也會換一張擺脫學生氣的淡妝大臉自拍。
吃飽沒事兒一日三換型:這張圖片好好笑,我一定要存下來趕緊換上;最近大家都在用魔獸角色頭像我也要用;夏天到了要吃西瓜趕緊換上西瓜頭像……沒啥理由,就是想換。
頭像的內容都是啥意思
人們對于頭像內容的挑選,本質上都在表達:這玩意兒像我;這玩意兒是我;這玩意兒我喜歡;我有趣;我高冷等情緒。列舉如下:
這玩意兒像我型:用貓做頭像,多像我,孤單、高傲、溫柔;用影視劇角色做頭像,感覺自己和他們有著某種現(xiàn)實的相似,快快換上。
這玩意兒是我型:只留一個背影/半張臉/手/腳/其他部位的照片,酷不酷?有意境的街拍,美不美?技術日益精進的自拍照,來贊我。
這玩意兒我喜歡型:男神和女神美照,恨不得向蒼天再借500分貝來表達我的愛;萌娃、萌寵我的愛,比如滾滾、阿喵、阿汪、樹懶、兔子、狐貍;可愛的植物我的愛,比如向日葵、多肉;動漫人物我的愛,比如路飛、小丸子、哆啦A夢;美麗風景我的愛,比如日出日落彩虹……
我有趣型:表情包,比如瓊瑤阿姨系列劇男女主角、金三胖和他的家人們、暴走漫畫等等;自己設計的圖案,我厲害吧。
我高冷型:純色圖案尤其是純黑純白,大寫的性冷淡風;非中老年人卻直接用自定義頭像,迷戀一種質樸的仿古。
最后,換頭像除了出賣你的各種趣味還有一個終極隱藏功能用來出賣別人——如果你發(fā)現(xiàn)平常不怎么聊天的人,你一換頭像對方立馬發(fā)現(xiàn),那么這人應該是在暗戀你吧。畢竟,換頭像又不會昭告天下有消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