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揚 心理咨詢師
?
激情難再 換夫也懸
文|楊揚心理咨詢師
傷心男36歲
我和妻子是大學同學,結婚10年,我們都成了公司的中層,兒子也進了重點小學,生活無憂。年前,妻子突然說要離婚,理由有三:我給不了她被愛的感覺了;她會阻礙我的事業(yè),我對她也沒有幫助;很多事她曾多次暗示過我,我卻從沒改變,以后也不會改變。我無法說服她,側面打聽才知道,她著急離婚是因為和上司有了曖昧關系。
我質(zhì)問妻子,她懇求我好聚好散。我告訴她,那個男人只是想和她玩玩,否則為什么不去找年輕的未婚女孩?妻子氣憤地說就是因為我有這樣的思想,才讓她一點都體會不到被愛的感覺。
我承認,有了孩子后,我們彼此的關心太少。她出差,我甚至不會給她發(fā)信息,也不會接送她——因為我覺得她能力很強,能一個人搞定;我不希望她太拼,希望她留守家庭??偠灾?,搞成這樣我也有錯。離婚有百害無一利,我也舍不得她。我該怎么辦?
經(jīng)常有文章告訴讀者,完美的愛情=親密+激情+承諾。于是,很多人走進誤區(qū),固執(zhí)地認為完美愛情必須是這三者相加才能鑄就。其實這是對斯騰伯格愛情三元論的錯誤解讀。
親密,激情和承諾只是成分,戀愛階段,激情成分所占比重大,進入婚姻,承諾的成分會多于激情,這是正常的成分能量的轉化。世間萬物,大多這一種成分多,另一種成分必然少。如果因為激情或親密成分在情愛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就轉向婚姻之外的人或物尋求感覺、填補缺口,實際上是偷換了幸福的概念,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用隔壁大媽的話說:“換一個人結婚,不就是換了一個殼,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
可當事者自己往往看不清。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言,“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應在哪個地方擱下這個心?!蹦愕钠拮泳褪沁@樣一個聰明人,可她沒意識到,她一直覺得缺少的那種愛情感覺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是虛幻的。
這令我想起了著名的吉利根實驗:漢斯兩難命題。實驗里假設這樣的情節(jié):漢斯的妻子如果得不到一種貴重的藥就會死,但是漢斯買不起這種藥,賣藥的人不肯降價賣藥,問漢斯該不該偷藥。男人的答案是生命價值優(yōu)先于財產(chǎn)價值,漢斯應當偷藥。女人的回答是想知道更多的細節(jié):漢斯愛他的妻子嗎?他試著跟賣藥人溝通過嗎?他能去借錢嗎?如果漢斯因為偷藥進了監(jiān)獄,他的妻子怎么辦?
所以,男性與女性的道德思維有著本質(zhì)的差別,男性注重的是原則與關系,女性注重的是感覺與細節(jié)。女人們總希望追求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職業(yè),最好的婚姻??沙31M了力,結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慢慢地,她們就變成了一種追求心靈自由和內(nèi)心真實感受的夾層產(chǎn)物。原本追求最好的婚姻是目的,過程中卻將婚外情當成了手段,甚至以為重新開啟一段婚姻才是解決辦法。
我很贊同女性主動面對自己真實的情感感受,并提倡愉悅是解決婚姻生活乏味問題的一個方法。但是,女性不應離開具體情境抽象談愛情,而應找到愛情感覺與婚姻形式之間的平衡點。
學者周國平說:“人世間真實的幸福原是極簡單的。人們輕慢和拒絕神的禮物,偏要到別處去尋找幸福,結果生活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不幸?!毕M懵斆鞯钠拮幽芸吹竭@篇文章,能明白我所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