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渝
股市也是經濟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交易中控制好情緒才能使你做到手中有股,心中無股,或者是手中無股,心中有股。
作為中國股市最早提出“散戶主義”的第一人,也作為曾經的散戶,我深愛著A股市場中的散戶朋友們?,F(xiàn)在市場上竟然有個荒謬的說法:要消滅散戶。作為散戶,你如果想不被消滅,那么你將怎樣生存呢?5月20日,在這個被年輕人喻為“我愛你”的日子里,我在上海接受了CCTV財經頻道上海分部打造的《大咖談勢》圓桌訪談節(jié)目對我的專訪。我在節(jié)目里除談自己充滿傳奇的股市人生外,最主要的是談在股市中的生存問題。在A股市場里的投資者,關鍵不是看你賺了多少,而是看你能活多久?我講了股市與宏觀經濟、政策與財富、股市與社會人生、股市與文化、股市與賭博、股市與家庭、股市與腐敗、股市與騙術、股市行為學、股市心理學、股市證券歷史等股市與各種社會利益的全方位關系。只有讀懂了這些關系,你才可能成為贏家。
如何才能在股市中活得更久?下面,我從八個方面對散戶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
第一要注意的是,對于大盤的研究和判斷。很多散戶沒有系統(tǒng)研究過股票交易行為,交易太隨意且頻繁,他們忽略了對大盤和板塊的長期跟蹤和研究,都喜歡聽信別人的推薦,希望別人推薦的股票都能漲,其實是不全面的,要了解別人推薦的理由,怎么研究的,為什么會選擇買入,大盤上漲和下跌對板塊和個股影響是怎么樣的。我覺得散戶買股要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然后做出買賣決定,根據(jù)大盤強弱牛熊來確立適合自己特點的操作思路。
第二,要注意的是買入價位是多少,止損價位是多少,進入倉位又是多少,止盈價位是多少,這樣會很從容買入一只股票,漲跌都在自己控制范圍之內,游刃有余。其實這個也是交易行為的一部分。
第三,很多人包括我都會犯一個致命錯誤,就是前面提到的頻繁交易,頻繁的換股買入和賣出,經常買了就跌,賣了就漲,后來發(fā)現(xiàn)很多操作賣在低位買在相對高位,對自己懊惱后悔,想打自己耳光甚至想走極端。頻繁交易結果是手續(xù)費不斷增加,止損帶來的損失不斷擴大,一周一月一季度算,虧損不斷擴大。散戶由于紀律性和自控性等自身劣勢,操作一定是要謹慎的,而且自己沒有時間長期跟蹤多只股票,因此新手最好不要操作太多股票和非常頻繁換股買賣,不然會虧得很慘。
第四,必須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和交易原則。你首先必須學會一些簡單技術性的東西,必須學會看大盤分時,看K線結構,了解分時均價線,了解量能指標、擺動指標、價格指標。只有簡單了解并熟悉運用這些指標后,對操作和建立自己交易系統(tǒng)才有了初級保障。自己交易原則和系統(tǒng)的建立除了取決于上述指標了解熟悉,對自身定位很重要,自己性格如何,資金如何,承受風險能力如何,經驗和交易水平如何,自己期望值是多大,根據(jù)這些綜合因素來確立交易系統(tǒng)和原則。比如最簡單的:操作60日線以上股票,20日線止損等簡單系統(tǒng)建立開始。交易系統(tǒng)建立后就不茫然,即便聽了別人推薦的股票,也有一套自己止損止盈體系,因此問題就不會太大,逐步建立自己風格。比如資金量用多少,策略怎么樣,倉位怎么樣等等。
第五,擁有了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和原則后,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的大盤、板塊、個股。研究個股需要深入了各個指標,財務狀況,題材類型,籌碼分布,各個K線組合,盤口變化,資金流向等。長期觀察后對研究股票的“股性”有了深刻印象后,操作成功率就會加大,反之失敗概率會變大。這些信息研究的核心應該是資金內涵研究,因為推動一只股票上漲或下跌根本因素是資金的變化。
第六,執(zhí)行要堅定。每一個能夠在市場盈利的投資者有一個共同點:制定目標,堅決執(zhí)行。就像我喜歡下圍棋一樣,有自己熟悉的定式。要堅持做自己!永遠不要依賴別人,因為你和他不一樣,能力、經驗、閱歷、資金、心態(tài)等都不一樣,操作自然不一樣,堅持自己計劃,堅持自己原則,自然你也在下棋中有更大的贏面。擁有自己的定式,知道自己不足,就學習,自己不懂,還是要學習,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只有從市場中學來的,才是真的有用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通吃股市,都是在不斷摸索,不斷犯錯改錯中生存下來的。
第七,心態(tài)決定了你能否成功。我所謂心態(tài),不是被套視而不見的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態(tài),而是一開始就從容,客觀看待漲跌,客觀看待自己操作,不慌不忙,對自己之前反復論證的判斷要堅持,發(fā)現(xiàn)明顯錯誤要接受,操作錯誤要更改,行情不好要放棄,行情好要大膽,操作失誤不要沮喪,賺錢不要驕傲,虧錢不氣餒。
第八,控制情緒。生活中我們常有些莫名其妙的舉動,情緒一旦失控,一沖動起來所做的決策就是沒什么道理可言的。我也犯過很多同樣的錯誤,卻很難找到答案。很多年前,我偶爾讀到一本《怪誕行為學》道破了我們不可思議的犯錯行為背后的原因。同樣怪誕的是作者丹·艾瑞里,18歲時的一場意外爆炸,讓他全身皮膚70%灼傷,住在燒傷病房達三年之久。身穿治療用黑色彈性緊身衣、頭戴面罩的他,自嘲為“蜘蛛俠”。但恰恰是在這段漫長、無聊而又痛苦不堪的歲月里,那套奇異的“蜘蛛俠”服裝拉開了他與外界的距離,使他可以以局外人的眼光重新審視身外的世界,從此有了探索人類行為與經濟關系的興趣。最終,他成為著名行為經濟學家。股市也是經濟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交易中控制好情緒才能使你做到手中有股,心中無股,或者是手中無股,心中有股。資本市場是機構與散戶博弈的戰(zhàn)場,是不講道理和邏輯的決斗場,想在這個市場中活得更久的散戶們,必須找到一套比較適合自己的戰(zhàn)法,才能在這個殘酷的市場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