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勛
《三打白骨精》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小說《西游記》中的一個經(jīng)典故事,故事內(nèi)容婦孺皆知,學生早已爛熟于心,情節(jié)早已不再被吸引,課文的語言也很是平樸,和名著原文比起來,課文已做了大量的刪減改動,好多地方描寫單薄,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這課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如果說我們的任務僅僅停留于簡單的學詞學句和內(nèi)容掌握上,那么就背離了教學目標,改編后的課文應該是一個“引子”,要讓學生透過這塊“壓縮版”,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帶領學生走進名著,喚起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一、追溯“三變”,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1.首先讓學生找出白骨精三次變化的句子讀一讀,想想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整體感知文本,感受三次變化之妙。
2.第一變:變成村姑美貌之妙。(出示文中句子)“白骨精不勝歡喜,自言自語道……徑直走到唐僧面前,說是特地來請他們用齋的?!?/p>
①第一次變成了一個什么樣的村姑?(美貌)
②能相像出村姑美貌的樣子嗎?文中只有“美貌”一詞,對村姑的描寫很是單薄,在西游記的原著中,卻有著一段這樣的描寫。(課件出示)
你覺得這段描寫怎么樣?(讓學生感受具體生動形象)
③《西游記》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評本,在妖精第一次變少女的文字描寫后,李卓吾只批了一個字。你們猜,是哪個字?(妙)年齡變得妙,長相顯得妙。
④可是,同學們想一想,在這美麗的外表下面隱藏的是什么?(惡、狡猾、詭計多端)
3.第二變:老婦尋女合情之妙。
(出示文中句子)“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p>
這一變妙在哪兒?(變成老婦人找女兒,合情合理;年滿八旬,手柱竹杖,一步一哭,讓人產(chǎn)生惻隱之心)
4.第三變:同為向善信佛之妙。
這回又變成白發(fā)老公公。原著中有這么關鍵的一句,讀讀,看看妖精這一變,又妙在哪兒?
【很自然地把原著中的經(jīng)典描寫和課文結合起來有機地引入了課堂,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進一步感受了名著語言的魅力,折射出情節(jié)的精彩,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p>
5.一共變了三次,變成村姑可稱作“美人計”,變成老婦人一步一哭稱作“苦肉計”,變成白發(fā)老公公離間唐僧師徒關系稱為“離間計”,一計接著一計可謂“連環(huán)計”,真是一個“妙”。你感受到白骨精的性格了嗎?
6.把你的感受帶到這些句子中,讀一讀。
二、追溯“三打”,感受孫悟空的性格
1.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孫悟空的性格,請你找出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內(nèi)容。
2.(指名說,出示相關句子)自由讀一讀,想一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3.提煉打的三個動作:劈臉一棒;當頭一棒;掄起一棒。
師:三打,每一打都不盡相同,可見作者用詞之妙,從這三打中,你感受到孫悟空什么性格?(機智、勇敢、堅定、本領高強)
4.一起讀一讀這些句子,體會孫悟空的機智、勇敢、堅定、本領高強。
三、追溯三次責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1.過渡:孫悟空見妖精當頭就打,這引起了唐僧的極大不滿。請你找找描寫唐僧的句子,讀一讀,想想唐僧又有著怎樣的性格呢?
2.交流句子,指名讀。
3.唐僧第一次對孫悟空的態(tài)度是什么?(責怪)第二次呢?(責罰)
哪些詞寫出了唐僧對孫悟空的極大不滿?
4.課文兩次寫孫悟空打后師父的責怪,責罰,唐僧第三次的態(tài)度在課文中卻未交待,讓我們看看原著中描寫的情景:
(課堂展示原著中第三次的片段)
如果說第一次是責怪,第二次是責罰,那么第三次可說是嚴厲的懲罰了。
5.從這三次唐僧的表現(xiàn),你覺得唐僧具有什么樣的性格?指名說。
師:在《西游記》中,唐僧是一個很復雜的人物,他心地善良、誠心向佛,他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jīng)造詣極高,但同時他又愚鈍、不分青紅皂白、頑固執(zhí)著。
四、抓住“三”字,感受寫法的妙處
1.文章寫了三變,悟空三打,唐僧三責,敘述的次數(shù)相同,可你們讀著,重復嗎?
2.這三次,每次內(nèi)容不同,程度加深,情節(jié)曲折,這是文學上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