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朋
在電影界,有那么一個老爺子,他當制片人拍了20多年的電影,拍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大片兒。他卻又是建筑狂熱者,造了十幾年的房子,也幫無數(shù)人設計過,幾乎沒有一個不滿意的作品。而如今,這個老爺子竟然將他對電影與建筑的狂熱合二為一,跑去了古徽州,建起了一座偌大的“電影主題收藏館”。
行走江湖的電影界“老炮兒”對廢墟“一見鐘情”
說起張藝謀的電影,你一定不陌生,像《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每一部都火遍大江南北。而在這些電影的背后,還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制片人——張震燕。老爺子和張藝謀合作搭檔了20多年,可謂是張導背后的第一把手。某次在古徽州拍攝期間,老爺子在村里晃蕩,偶遇了一片廢墟,頓時便“一見鐘情”。
這片廢墟位于黃山黟縣屏山村,在黟縣縣城東北約4千米的屏風山和吉陽山的山麓。吉陽溪九曲十彎,穿村而過,兩岸石磅不時飛來村婦浣洗的錘打聲,蓄水石磅白花飛濺;青磚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鋪的商鋪夾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橋橫跨溪上,構成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人家”特有的風韻。清朝詩人余逢辰在游屏山時寫下詩句:“青山列畫屏,雨余翠欲滴。秋葉更春花,紛披似錦織?!边@里原是一處年久失修的祠堂,據(jù)說是雍正年間,御前侍衛(wèi)舒璉因救駕有功被御賜,但年已久遠,許多部位已嚴重損毀,僅一爿門臉孤存于世。但老爺子卻偏要將其收下,于是,就此與“御前侍衛(wèi)”真正結緣。
細工慢琢、心照不宣老祠堂的爆改之路
江南的民宿如雨后春筍,“設計+改造”通?;▊€大半年就能完工開業(yè),但“御前侍衛(wèi)”卻從2013年開始重修改造,到2016年初才正式營業(yè),近3年的細工慢琢,才讓這片廢墟重煥光彩。正如老爺子張震燕自己所說:“我得讓這里的所有房子,至少屹立二三百年不走樣、不荒敗,我不能被身后一二百年的人站在這塊地界上戳我的后脊梁。”
老爺子親自操刀當總設計師,每一個細節(jié)都精心考究,而施工團隊更是自1988年《菊豆》就跟著老爺子,默契到只需他說一種意境或一部電影名稱,底下人便能立刻明白。就是這樣的合作,讓這個改造過程變得輕松容易很多,但也并不是完全暢通無阻,比如說原材料這方面就讓老爺子撓破了頭。因為這祠堂年代實在太久遠,其他民居的材料與門頭也無法吻合,想維持徽州老建筑的原本風貌,可是個不小的難題。巧的是那個時候恰逢隔壁蓬下村祠堂倒下,順勢便購得老材料。更巧的是,無論紋路、云圖,還是尺度和高度,都跟“御前侍衛(wèi)”絲毫不差。
鄉(xiāng)村里的“布達佩斯”它本就配得上徽派民居
改造后的“御前侍衛(wèi)”,既保留了徽州建筑的原有結構,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整座老房子煥然一新,成為了鄉(xiāng)村的“布達佩斯”。從外面看,酒店與其他徽州民居融為一體,所以也吸引了不少學生在外面寫生。牌坊上“御前侍衛(wèi)”幾個字蒼勁有力,充滿氣勢,推門而進,里面就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迎面而來的是老祠堂建筑結構的咖啡廳和酒吧區(qū),布局也頗有意思:瀕臨倒塌的徽州老祠堂經(jīng)修復之后佇立在整個區(qū)域的正中間,與兩側的西式酒水區(qū)形成強烈對比??Х瑞^與酒吧使用的設備和原材料均為國外進口,是整個黟縣乃至黃山最具規(guī)模的咖啡館。再往前走是一道大鐵門,同樣保留了徽派天井等老建筑特色,但卻多了一些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民國裝飾和西式風格,從世界各地淘來的收藏品也為人們展示了一個來自電影人的情懷。
如果說第一進的空間還在你的意料之中,那么推開這一道鐵藝大門,你會瞬間忘記身后的世界,時空瞬間穿越到民國,一個中國藝術的摩登時代,結合了西方新藝術運動和當代美國文化的元素,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個完全“錯置”的畫面。曾做過舞臺美術的張震燕用一種對情景營造的驚人掌控力讓人有了一種超現(xiàn)實般的體驗。
第二進作為休閑空間,兼具各種功能,有配有壁爐的會客區(qū)、餐廳、開放式的廚房可供客人自制美食。各個空間緊密相連,在屏風和簾子的相隔下保持相互間的獨立和私密性。
于館中窺見電影情節(jié)每件藏品都有不重樣的故事
在公共區(qū)域轉個兩圈,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宛如一個偌大的電影收藏館。這里的每一個物品擺件都是老爺子自己的收藏,很多都是從不同國家淘來的寶貝,而這些老物件也將“御前侍衛(wèi)”營造成了一個摩登浮夸的十里洋場,讓人仿佛穿行在電影情節(jié)當中。
上海老洋房淘來的幾百架各式各樣的壁爐
拍《英雄》時從羅布泊撿回來一對大羊角
李連杰拍戲時用的道具劍,上面還有他的名字
餐桌上的印花餐墊,還送過好幾套給范冰冰
法國淘來的沙發(fā),土耳其的紫銅調酒器
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的玻璃器皿、吊燈、壁燈……
已有近百年歷史的電影放映機和黑膠唱片機
……
這里的每一樣藏品,張震燕都能講出一段故事來,他拍電影的趣事、他在那個國家的經(jīng)歷、他與某個明星因這藏品結的緣,等等。不如就騰出一個午后,聽老爺子娓娓道來。
穿過公共區(qū)域之后便是酒店的客房區(qū)域,難以置信的是在這樣一個老宅內(nèi)居然出現(xiàn)了一個電梯,通過電梯可抵達2樓與3樓的客房。在大廳左右側各有一專屬樓梯可通向2樓的主臥客房??头坎糠郑w結構以鋼筋水泥筑成,同時又保留了徽派建筑的天井元素在2樓和3樓形成觀景回廊和內(nèi)庭花園,內(nèi)部形式同樣以民國元素為基調,結合Art Deco風格,形成了更加多元的格調。
不含糊、不湊合電影人的走心之筆
“御前侍衛(wèi)”的公共區(qū)域打造到了極致,也滿足了張震燕老爺子作為電影人的情懷,但客房區(qū)域也絲毫不含糊,并沒有讓“電影因素”喧賓奪主。為數(shù)不多的7間客房,經(jīng)過老爺子親力親為細細雕琢而成,雖然空間相對來說并不大,每一個細節(jié)卻都把握到了精髓。比如說床褥、枕頭,一定要挑選最好的;比如說搖椅、燈飾,都力求與酒店風格統(tǒng)一;比如說衛(wèi)浴里小到連鏡子和鏡前燈都要用復古款式。反正在這里,絕對不會有讓你失望的入住體驗。
大門之外,徽州的古村落平靜而莊嚴,歷史沉淀出墻面灰白斑駁的印記,如果把它比作默片場景,那么走入這扇門就像是從無聲電影的場景走入到了有聲電影時代,一瞬間,你的視覺、聽覺、嗅覺甚至觸覺都開始感受到來自這個空間的魔力。各種元素在這里發(fā)酵,呈現(xiàn)給你的是一個多維且飽滿的感官享受。
想熱鬧,可在人員集聚的咖啡館坐坐;想清凈,可在三樓露臺遍覽屏山全景;想私語,可在休閑室就著壁爐的篝火談天說地,總之,這里會給人一種忘記回家的感覺。
徽州黟縣的詩意之境怎能被黃山搶了風頭
||屏山村:山為屏,水繞房
水似乎是徽派建筑的靈魂,有了水,這個村子就活了。逆水進村,在屏山走上一圈,村里不少老房子,在水的映襯下更顯靈動。村外大片田野,在村外如同屏障的群山映襯下更顯田園的安靜祥和。清晨,這個村落與遠山都披上了一層金光,伴隨著遠處隱隱的雞鳴,屏山村又增添了一分溫馨。
||塔川:真正的桃源人家
說起塔川,一般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秋天時的色彩撩動,尤其是當夕陽的余暉潑灑到村子里時,看著泛紅的枝頭映襯著層疊錯落的徽派建筑,總能歸入一生必看的百大景致之一。但其實塔川的夏季還有一個好去處,那就是木坑竹海,這里是電影《臥虎藏龍》的拍攝地,民居掩映在竹林之間,確不愧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南屏古鎮(zhèn):迷失在徽商的七十二巷
總覺得“南屏”二字頗有詩意,但被時光染上斑駁的幽深街巷、祠堂群、古民居,卻悄無聲息地述說著一段徽商往事。如果你是一個電影迷,一定可以邂逅這似曾相識的畫面,序秩堂是張藝謀拍《菊豆》的地方,葉氏支祠是李安拍《臥虎藏龍》的地方。南屏并不大,但卻是要漫不經(jīng)心來逛的,你稍有目的,縱橫交錯的七十二巷立馬就讓你轉暈了頭。
||碧山書局:在老宅里讀一本書
古徽州人重讀書明理,幾乎每座村子都有那么幾間依山傍水的書院。黟縣碧山村藏匿在祠堂里的碧山書局便有“中國最美書店”的美譽。邁入祠堂便是敞亮的天井,長條石凳上裝點著幾株花草,這里的書籍以安徽建筑、歷史文化和鄉(xiāng)村建設為主。逢上晴朗的天氣,從二樓的窗子望出,遠處黃山的余脈盡收眼底,捧一本書,沏一壺黃山毛尖,靜靜享受這一刻的寧靜時光,好不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