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路迪 (河南省固始縣文化館 465200)
論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
段路迪(河南省固始縣文化館465200)
群眾文化是群眾的生活方式,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必要性、面臨的問題、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建議幾個方面作了簡要闡述。
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
文化是民族創(chuàng)造力與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xiàn),是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文化建設不僅是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還可以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群眾文化是群眾的生活方式,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群眾文化是我國社會文化建設的文化基礎和重要內容。在和平建設時期,群眾文化是滿足群眾求知、求知、求美的文化需求重要方式,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手段。在社會注意建設新時期,經濟發(fā)展方式、利益分配方式、群眾生活方式等發(fā)生了顯著改變,利益主體多元化、社會價值多元化等已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各種社會思潮交流、交鋒、交融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發(fā)展群眾文化、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已成為時代的重要課題。同時,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數(shù)字化技術的廣泛普及,也大大拓展了群眾文化的發(fā)展空間,促進了虛擬性群眾文化迅速發(fā)展。此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群眾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大大增加,這都需要我們轉變群眾文化建設的工作模式。在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中西文化的沖突和碰撞中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重塑社會注意道德文化,構建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價值觀,以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一)群眾文化需求與文化服務嚴重脫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發(fā)生了質的飛躍,同時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凸顯,群眾的文化需求激增。通過群眾性的文化生活可以滿足群眾求樂、求知、健身等精神需求,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與生活質量,增進社會和諧。②為了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國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舉措,加大了對文化館、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農村文化活動室等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但是,這些文化服務并未真正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出現(xiàn)了供給與需求相脫節(jié)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輻射范圍有限。我國的大多數(shù)人口生活在農村,而文化館、文化站等多建在人口密集的城鎮(zhèn),很少能輻射到農村,同時農村文化活動室的發(fā)展不平衡,作用有限。第二,活動內容單調、呆板,與新時期群眾的文化需求不相適應。第三,整體影響力有限。由于群眾文化工作部門組織的文化活動的覆蓋面窄、參與人數(shù)少,因而影響力有限。
(二)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力量微弱
在社會改革中,各部分的變化速率不相同,變化最快的是物質文化部分,其次是精神文化部分,最后是民俗文化的人們的生活習慣,這種現(xiàn)象被叫做文化滯后。近年來,我國文化建設明顯滯后于經濟建設,群眾的文化生活并沒有跟上經濟發(fā)展的步伐,導致舊的文化空間逐步解體,新的文化空間尚未發(fā)育成熟,出現(xiàn)了“文化失根”的社會現(xiàn)象。主要現(xiàn)象為: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逐漸消失;迷信、賭博、色情等不良文化盛行;城市私人生活文化擠占了文化的生活空間等。
(一)培養(yǎng)文化創(chuàng)新意識
要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的創(chuàng)新,首先應結合黨的政策方針,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理論的創(chuàng)新,形成群眾文化建設的新機制;應總結群眾文化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深入探索群眾文化運行機制和市場機制之間的關系,推進兩者的有機融合。應注重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創(chuàng)新,用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現(xiàn)金文化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注意等先進思想,豐富群眾文化建設的內容,形成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
(二)加強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
在溫飽問題解決之后,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強烈。但是當前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遠遠不能滿足群眾的文化需要。為此,必須加強文化館、文化站、文化活動室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同時,應將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偏遠地區(qū)、中西部地區(qū),改變基本文化服務供給不平衡的狀況,促進基本文化服務均等化。
(三)應深化文化管理體質改革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社會體制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革,因而群眾文化建設也要適應這種變化,實現(xiàn)管理方式的創(chuàng)新。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以行政管理為主的管理模式,面對形式復雜、內容繁多的群眾文化,這種管理體制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必須實現(xiàn)整合各種監(jiān)管資源,充分發(fā)揮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的社會管理功能,實現(xiàn)管理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此外,還應推進人才管理體質改革,政府應出臺相關的優(yōu)惠措施,應充分調動有文化特長的志愿者積極性,吸引社會志愿者加入群眾文化建設之中。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轉軌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也是文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我們應積極轉變思想、采取措施,堅持正確的文化方向,推進文化建設與市場經濟的有機融合,推進群眾文化的健康發(fā)展,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