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淑紅
【摘 要】 老師在認真領會語文課的教學方向后,設計的課堂問題要力求體現(xiàn)引導性和發(fā)展性原則,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從“學情、文情、題情、編情”等方面來考慮并設計問題,這樣才能順利地解決課文的重難點,同時引導學生一步步登上知識的頂峰。
【關 鍵 詞】 課堂提問;語文教學;聚焦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這就要求我們課堂上要抓準提問的“聚焦點”,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作用,有效誘發(fā)學生思維和探究的欲望。
一、聚焦“學情”設計問題
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教學問題。在上課前備好教材,更要“備好”學生,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上設計有梯度的循序漸進的問題,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
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一課《一去二三里》,這是學生剛接觸的第一篇課文。首先要問學生的是:1. 你認識田字格嗎?2. 知道插圖跟課文有什么關系嗎?田字格、插圖是小學一年級學生剛接觸課文所必須掌握的知識,我們不能忽略掉。剛進入一年級的學生對“田字格”暫不清楚其作用,對“插圖”與課文之間的關系也是很模糊的。因此,老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考慮到這一點。雖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筆畫名稱、筆順規(guī)則、書寫順序、識字方法都是本課的重點,但如果你在授課的過程中直接問學生:會寫好這些生字嗎?其效果就是學生學會寫這些生字了,但很難保證能正確地在田字格里書寫。閱讀教學一半時間要讀懂課文,一半時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文的插圖是為了幫助小學生理解課文,如果課文插圖學生都不明白的話,那又如何能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讀懂課文呢?
所以設計問題要關注“學情”,要摸清學生的原有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問題,學生才能做到真正地理解課文,才能真正地牢固地掌握知識,才能有效地完成我們的教學任務。
二、聚焦“文情”設計問題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部小的文學作品,每一篇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都充滿色彩,富有韻律的語言美,給學生啟迪的思想美。根據(jù)每篇課文的不同特點:設計的問題要因文而異:有的適合幫助學生寫作,有的適合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有的適合幫助學生繼續(xù)探究……等等。
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課《翠鳥》的第一自然段:“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桅桿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桅桿。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這段話寫翠鳥外形的可愛用了一個自然段,抓住身體的各部分特點把它的外形寫得非常逼真。課標要求三年級的學生要學好圍繞一個意思寫好一段話??稍O計的問題:“這段話怎樣寫出翠鳥的可愛?”這樣一問,學生肯定會找出與平時不同的表達方法。我們平時觀察一種動物按照的順序一般是:從上到下即“從頭到爪子”。而這段活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是從腳——頭——背——腹——眼睛——嘴來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探究并能很快地知道如果按照那樣的觀察順序寫下來的話,就會寫成了翠鳥的標本,而不是活生生的翠鳥了。
所以,設計問題要關注“文情”。細讀文本,努力發(fā)現(xiàn)不同文體的寫作特點,并結合學生平時容易出錯的“點”來設計課堂問題。這樣就能充分地引起學生的注意,有效,的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
三、聚焦“題情”設計問題
每一篇課文都有課后思考練習題,思考練習題提示了教與學的重點和難點。有專家說,如果把一篇課文當作一處名勝的話,課后問題就是一個出色的導游,充分利用課后思考練習題來設計相關的問題,能很好地啟發(fā)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十六課《一面五星紅旗》的課后思考練習題二:“我們來畫出描寫面包店老板態(tài)度變化的句子,討論討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薄兑幻嫖逍羌t旗》這篇課文是以一面五星紅旗為主線展開的一個感人的故事。如何讓學生通過多元的解讀來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吸納文本,進而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在教學中有效生成和升華。課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為什么面包店老板對中國留學生改變了態(tài)度,并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充分體現(xiàn)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四、聚焦“編情”設計問題
人教版的教材編排中幾乎每一單元都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每一單元的單元導讀都為我們指出教學方向,即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到運用寫法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
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導讀中:專題內容是“不懈的努力與成功”,學法要求是留心人物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要依據(jù)單元導讀,設計的問題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考慮。如本單元的第二十七課《魚游到了紙上》,可以這樣設計問題:1. 一個星期天,為什么我到玉泉比平時晚了一些,金魚缸邊就早已擠滿了人?這個問題光到文本中去找沒有答案,需要憑借文本提供的信息自己去猜測、推想魚缸邊為什么擠滿了人,這就需要學生在重整信息后去理解。2. “我”擠進去看最初的想法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必須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及本文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去概括。3. 本文作者寫了青年“看魚”“畫魚”兩部分,這兩部分有什么關系呢?這個問題是引導學生領會青年的品質,揭示文章的主旨——體會努力與成功之間的關系。不僅讓學生去感受、理解,還重整信息能力、解釋能力。4. 如果這篇文章由你來寫那位青年人,你會怎么寫?這個問題讓學生換個角度去思考,如果由他來寫會怎樣抓住青年的外貌、動作來寫,給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生長的能力。
所以設計問題要關注“編情”。我們要從每一單元的單元導讀中認真領會編者的意圖,設計行之有效的問題來幫助提高學生的能力。
老師在認真領會語文課的教學方向下,設計的課堂問題要力求體現(xiàn)引導性和發(fā)展性原則,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從“學情、文情、題情、編情”等方面來考慮并設計問題,這樣才能順利地解決課文重點難點,同時引導學生一步步登上知識的頂峰。
【參考文獻】
[1] 劉顯國. 課堂提問藝術[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2] 紀微. 教師課堂提問藝術與技巧[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于明. 課堂提問的設計與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技巧[M].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