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彩艷,張詩宇(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
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緩解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實驗研究
鄧彩艷,張詩宇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摘 要]良好的人際交往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進程,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還可以幫助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促進個體人格發(fā)展的成熟。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游戲干預的參與者表示比之前更有自信,能夠更好地接受自己,也能夠更好地包容、接納他人。可見,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在緩解大學生社交焦慮、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是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 鍵 詞]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大學生;社交焦慮
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1],是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的主要內容[2]。良好的人際交往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進程,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還可以幫助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促進個體人格發(fā)展的成熟。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是在咨詢者的陪伴下,多位來訪者一起挑選玩具在沙箱內制作箱庭療法作品[3],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能促進團體成員的心理發(fā)展和成長,發(fā)揮由成員強大的自我治愈力組合而成的團體動力場,釋放內心被壓抑、郁結、隱藏的心理能量,釋放、宣泄內心不愉快或消極體驗,表現(xiàn)那些由情境引起的恐懼、不安、擔憂、焦慮等負面情緒,分享成員心理資源、觀點,從而促進成員自我的整合和個性化的實現(xiàn),以及團體的整合、和諧發(fā)展。本研究希望將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引入到大學生社交焦慮情緒的緩解,以期發(fā)現(xiàn)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在治療社交焦慮大學生的優(yōu)勢及劣勢,希望本研究能為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在高校中的應用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研究對象
在三亞學院范圍內招募有社交困惑的志愿者。根據(jù)量表得分、個體現(xiàn)實中人際焦慮狀況及參與咨詢的意愿,最終確定16名同學作為本研究被試,平均年齡(18—22)歲,確定無明顯神經(jīng)精神疾病及類似既往史,將16名被試分為同質的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
(二)研究工具
1.交往焦慮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
Leary(1983)編制,用于評定獨立于行為之外的主觀社交焦慮體驗的傾向。IAS 含有15 條自陳條目,這些條目按5 級分制予以回答。其總評分從15(社交焦慮程度最低)到75(社交焦慮程度最高)。IAS 具有很高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測信度。量表所有條目與其它條目的總數(shù)相關系數(shù)至少為0.45,Cronbachα系數(shù)超過0.87。八周的重測相關系數(shù)為0.80。IAS 與其它測量社交焦慮及羞怯量表高度相關(r 值>0.60)[4]。
2.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
鄭日昌編制[],是一個專門診斷大學生人際關系的量表,在國內具有廣泛的應用。它共有28個題目,均采用“是—否”評分制,為反向計分方式。整個量表包含有4個維度,分別為反映了在交談方面、交際與交友方面、待人接物方面、同異性朋友交往這4個方面的困擾程度;總得分越高說明其在人際關系關系方面的困擾程度越大。
3.團體箱庭療法標準配置
標準規(guī)格的沙箱3個及各類沙具模型共1000個,包括各種人物、動物、植物、建筑物、交通運輸工具、食品、果實、貝殼等。數(shù)碼相機1部。
4.研究程序
本研究將采用問卷調查和準實驗設計相結合的研究范式進行實驗研究。
前測:利用交往焦慮量表(IAS)、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對報名者施以前測,根據(jù)報名者的量表得分及其參與咨詢的意愿,在充分考慮男女比例后,最終將報名者分為同質的兩組,同時隨機抽取其中一組為實驗組,另一組為對照組。
實施療法:對實驗組進行6次團體箱庭療法活動,每周一次,每次大約兩小時,活動地點為三亞學院健康人格工作室。實施療法的活動流程及方式總體上按照張日昇提出的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的理論及實踐規(guī)則進行。同時保證對照組、實驗組在此期間內均不參與其他任何有意改善人際關系的活動,如針對人際關系改善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等。在實施此療法的過程中對被試制造箱庭、分享自己箱庭作品的全過程進行文字及錄音記錄,以期從其中發(fā)現(xiàn)被試質的變化。
后測:在為期6周的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組及對照組用同樣的量表對實驗組、對照組均施以后測,同時收集關于人際關系方面的被試的自我報告、被試的任課教師及同學的言語報告資料,以期從數(shù)據(jù)維度及被試實際發(fā)生的變化上驗證此療法對大學生人際關系改善的效果。
5.數(shù)據(jù)處理
本研究使用excel以及spss19.0版對量表得分的前后測量表得分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
(一)過程與分析
經(jīng)過以對每次箱庭作品的具體分析并參考其他學者有關團體箱庭治療階段的劃分[][][],本研究的團體箱庭治療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沖突呈現(xiàn)階段(第1——2次)
本階段的特征是各自為陣、沖突頻現(xiàn)、矛盾凸顯。初始箱庭呈現(xiàn)了來訪者的內心世界,體現(xiàn)了個體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相關特質。在前兩次的箱庭活動中成員頻繁地移動他人玩具、頻繁的為自己劃分區(qū)域的情況屢見不鮮。作品的主題也不明顯,每個人都在各自的角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
圖1 第一次團體箱庭作品
圖2 第二次箱庭作品(生活)
2. 協(xié)調學習階段(第3——4次)
本階段的特征是模仿學習、互助互利。通過前幾次的箱庭活動及后面的分享環(huán)節(jié),成員反思和洞察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嘗試模仿他人有效的交往模式,改變自己。表現(xiàn)出更多合作、配合以及關注等行為。成員擺放沙具的數(shù)量、挪動他人沙具的情況均有所減少,選擇不擺的情境增多,成員在擺放沙具前會去仔細觀看現(xiàn)有的沙盤作品,以此來知道自己的行為。移動、多次動作等違規(guī)行為減少,討論時打斷、插言等行為減少,能更好地傾聽和理解他人。
圖3 第三次團體箱庭作品(多彩的世界)
圖4 第四次團體箱庭作品(七夕)
3.理解整合階段(第5——6次)
本階段的特征是相互理解支持、和諧統(tǒng)一。此時的團體治療已經(jīng)到了最后的階段,不管是在制作箱庭作品的過程中,還是在討論分享中,成員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少原來在自己小世界的成員現(xiàn)在都愿意與別人共同建設一個世界,對于別人挪動自己沙具的情況也更能理解,彼此之間產生了知己的感覺。尤其要注意的是,這一輪開始有人在其中的幾輪選擇了放棄,此后他的行為開始更大程度的照顧大環(huán)境,在其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他表示他覺得別人的想法有和他不謀而合的感覺。
圖5 第五次團體箱庭作品(抉擇)
圖6 第六次團體箱庭作品(love & hope)
(二)效果與分析
1.量表得分的變化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后社交焦慮和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上得分進行差異性檢驗。如表3.1所示
表1 實驗組前后測的差異檢驗(n=8)
表1 實驗組前后測的差異檢驗(n=8)
由1可知,參加箱庭療法的成員共8名,實驗組在交談(t=4.382,p<0.01)
方面、總分上(t=4.437,p<0.01)呈現(xiàn)極其顯著地差異,在社交焦慮(t= -2.578,P< 0.05)、交際與交友(t=3.240,p<0.05)、待人接物(t=2.521,p<0.05)、與異性朋友交往(t=2.500,p<0.05)維度上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
由表2結果顯示,對照組被試在社交焦慮、交談、交際與交友、待人接物、與異性朋友交往等方面沒有顯示出顯著性差異(p>0.05)。
2.臨床表現(xiàn)
表3.團體活動效果評估表得分情況
3.被試的語言報告
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的參與者表示,感覺比之前更有自信,能夠更好地接受自己,也能夠更好地包容、接納他人。在團體活動效果評估表中,成員們寫下了自己的感受,節(jié)選如下:
“很高興能認識這些新朋友,有的很為他人著想,有的想法很深刻,從這幾次活動來看,雖然我的表達不是很流暢,卻依然能被理解,這種感覺很不錯,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希望能繼續(xù)守望相助?!?/p>
“每一次確定題目都很糾結,但題目確定的完成都出乎意料的神奇和被共同認可。每一次分享都加深了默契和了解,更加懂得為他人著想、理解他人,促進團隊感情也提高了人際交往的技能?!?/p>
“認識了新的好朋友,很開心。在活動中體驗分析、理解、包容、合作是美好的,即使有磨蹭以及理解偏差,我們總能學會化解。從側面了解到每個人內心的想法,對于我將來步入社會有一定的幫助。”
4. 指導者的觀察
綜合六次箱庭作品,可以看出每次成員們的進步:首先,從整體性來講,從分散、雜亂無章、貧乏到均衡、有層次感、豐富多彩的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作品,可以反映出參與者在每次活動中都能獲得一種自愈的能量,通過磨合反思達到小組配合的最佳狀態(tài);其次,從團隊成員之間的情感和默契度來講,雖然每周只有短短兩小時的相處時光,但通過這種獨特的游戲形式,成員能夠很快接納彼此,獲得認同感;最后,是收獲多樣化有效果的人際交往方式方法,這也是本實驗的目標,從陌生到熟悉,封閉到開放,作品中象征能量和溝通的意向逐漸增多,分享時成員們的語匯也逐漸豐富,雖然有磨合和誤解,經(jīng)過耐心的溝通都可化解,也讓每個成員意識到溝通的力量,緩解社交焦慮傾向。
1.團體箱庭療法在解決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中的適宜性
通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團體箱庭療法干預前后的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的比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其總分還是在交談、交際與交友、待人接物、與異性交往這四個維度上,實驗組被試得分均降低,并且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而對照組被試并沒有發(fā)生顯著性變化。通過箱庭系列作品的發(fā)展變化分析、被試的自我報告及他人報告等方面的文字資料,可發(fā)現(xiàn)被試在參加團體箱庭療法的干預后,將自己在人際交往及生活中的困擾苦惱呈現(xiàn)出來,通過與隊友的討論、老師的指導,改變自己的行為、思考方式,達到內心的平和、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由此可證明,團體箱庭療法能夠有效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狀況,在解決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方面具備適宜性。
2.團體箱庭療法改善個體人際交往狀況的機制
團體箱庭療法可以緩解個體的社交焦慮,有利于改善個體的人際交往狀況,其主要的機制便在于團體箱庭療法的非言語性。在制作箱庭作品的過程中,不允許言語交往的,成員可以放心地在作品中表達自己,不用擔心尷尬、敵意等來自于他人的影響。到了分享環(huán)節(jié),大家心平氣和的表達自己擺放玩具的用意,一點一點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可能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反應和他所想象的不一樣,甚至是別人的想法可能與你一致,促進個體的主動交往。而成員共同完成一個箱庭的合作過程,逐漸相互了解,互相更理解對方的想法,分享環(huán)節(jié)大家坦誠的交流促進了人際交往。
3.創(chuàng)新與不足
箱庭療法已被廣泛的應用于學校心里輔導與教育中,但是將其應用到大學生社交焦慮干預方面的研究還很少,本研究嘗試將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運用到民辦高校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緩解方面,是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本研究也存在嚴重的不足:首先,在研究過程中,由于團體箱庭療法的條件的限制,被試組成員只有8個人,實驗結果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面缺少廣泛性與應用性。其次,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本研究只進行了2個月,團體成員的深入情況會有某些程度的差異,而且沒有進行長期效果的追蹤研究。最后,對于帶領團體咨詢和箱庭療法游戲的咨詢師的專業(yè)要求很高,由于筆者帶領團體箱庭的經(jīng)驗不是特別豐富,在帶領引導過程可能會有所失誤從而導致實驗結果與預想的結果有所差異。
團體箱庭療法在減緩個體社交焦慮水平有顯著效果,大幅降低了個體在進行人際交往時在交談、交際與交友、待人接物、與異性交往這四個維度上的困擾程度,因此可以認為,團體箱庭療法在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是高校進行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織編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0.
[2] 歐曉霞,曲振國.大學生心理健康[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99.
[3] 張日昇. 箱庭療法[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
[4] 許書萍. 高社交焦慮大學生的解釋偏向[D].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 2010.
[5] 鄭日昌.大學生心理診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234 .
[6] 張雯,劉亞茵,張日昇.團體箱庭療法對人際交往不良大學生的治療過程與效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2,(02):265.
[7] 張瑾. 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團體輔導實驗研究[D]. 蘇州: 蘇州大學,2006.
[8] 張秦園. 特質焦慮型大學生初始箱庭療法作品分析研究[D]. 山西: 山西大學.201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16)01-114-07
[收稿日期]2016-03-23
[作者簡介]鄧彩艷(1981-)女(土家族),湖北恩施州巴東人,講師,位,研究方向:社會心理學,心理咨詢與治療;張詩宇(1990-)女,河南駐馬店人,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