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貓
我在橫店時,同宿舍的姑娘叫蔣荷花。那部戲的導演是個外地人,用他獨特的口音給蔣荷花改了新名字:姜發(fā)發(fā),姜活發(fā)。
外地導演一想到她,就在現(xiàn)場喊:
“發(fā)發(fā),你過來一下!”
“活發(fā)!活發(fā)!活發(fā)!”
荷花在街道置景的另一頭,隔著百來米遠就聽到她嘹亮地回應(yīng):“聽到了!”然后,大家看著那小黑點一路小跑,出現(xiàn)在監(jiān)視器后面。
她在橫店當替身,一般做“文替”,也就是偶爾替女演員走個位置,拍一些不露臉的鏡頭。后來為了多賺錢,也開始做“武替”,她技術(shù)有限,只能做最次等的“武替”,替女演員完成一些可能受傷的鏡頭。
我偶爾能聽到她和媽媽打電話。媽媽說:“花花啊,你什么時候才能帶個男朋友回來給媽瞧瞧???”“花花,你啥時候上電視,也讓媽看看啊?!?/p>
荷花就在電話那頭支支吾吾地答著:“我過得很好,我今天還看到那個……那個劉愷威了,就是媽你喜歡的那個男演員……”她沒告訴媽媽,那天她做了替身,拍一段牌匾從塔樓上砸下來的戲,背上剛被道具牌匾砸出一塊扎實的淤青。
(摘自360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