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安
2015年盛夏,我和永祥兄等一行四人來到西安古城出游的時候,正值大暑。大暑是夏天中最熱的時節(jié)。7月底,西安已是39℃高溫。歷史上,西安算不上最熱的地方,但它卻是中國建都最多的古城。無論是十三朝還是十四朝,它都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擬的。尤其是1000多年前的大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遺憾的是,大唐王朝滅亡后,那個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的真正大國,如同一江春水東流,再也沒有回來??墒墙裉?,走在西安城里,夢回大唐的氣息和活力如同大暑升高的熱浪,一浪連著一浪。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大明宮遺址,這些大手筆的場景,仿佛使西安又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大唐和唐人時代。
復(fù)原的大明宮
唐人這個稱呼不知始于何時,是唐代還是宋代?但自唐代開始,外國人就常常稱中國人為唐人。宋代,唐人已成為中國人的代稱。到了近代,由于大唐的影響,歐美有些國家的人還稱中國人為唐人,當然中國人自不必說。上世紀20年代,梁實秋等留學(xué)生到美國求學(xué),在夏安的一個小飯館吃飯時,一位廣東的老華僑曾經(jīng)用筆和他交談:“唐人自何處來?”答曰:“自中國來。”又問曰:“來此何為?”又答曰:“來此讀書?!边@次筆談使那位老華僑非常高興,當即免了他們的餐費,并從抽屜里拿出一把雪茄,送給他們每人一支。后來事隔數(shù)十年,梁實秋仍然不能忘記那位與他作簡短筆談的廣東老華僑,并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唐人自何處來》。
唐人的歷史該從李唐王朝和長安(今西安)說起。當隋末農(nóng)民起義摧毀隋朝統(tǒng)治的時候,李淵、李世民父子乘勢從太原起兵,攻取了首都長安,旋即建立了李唐王朝。李唐王朝建立后,統(tǒng)治者總結(jié)了隋朝由于隋煬帝政治上的腐敗和殘暴導(dǎo)致滅亡的教訓(xùn)。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對統(tǒng)治者與人民的關(guān)系有比較清醒的頭腦,他曾經(jīng)把統(tǒng)治者與老百姓的關(guān)系比作舟與水的關(guān)系,給統(tǒng)治者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了鞏固李唐王朝的統(tǒng)治地位,使自己這條“舟”不被人民的洪水吞沒,李世民采取了一些比較開明寬松的政策,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diào)法,興修水利,擴大農(nóng)田等。這些政策減輕了農(nóng)民的負擔(dān),緩和了階級矛盾。隨著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手工業(yè)和交通運輸業(yè)也相繼發(fā)達起來,興起了繁華的商業(yè)都市。據(jù)歷史記載,在李唐王朝時期,首都長安的唐人就有百萬之多,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這個大都市容納了不同膚色、服飾和風(fēng)俗的人群,既有那些多才多藝的胡人,又有形形色色的外國人。在那里,來自近東和中東等國家的商人比比皆是。如果把這些形形色色的胡人和外國人加在一起,那么,長安的人口就擁有二百萬左右,所謂大唐,由此形成。由于唐太宗的勵精圖治,唐代出現(xiàn)了100多年的繁榮時期。而后到了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李唐王朝國勢的強大和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達到了鼎盛,享譽世界。杜甫的史詩《憶昔》記錄了這種繁榮景象: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皆豐實。
最能體現(xiàn)大唐繁華景象的便是大明宮。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太上皇李淵修建了一座夏宮。這座夏宮開始名叫永安宮,后改名為大明宮。大明宮分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三大殿。可是大明宮剛開始興建,李淵就溘然長逝,工程一度中斷。公元663年,唐高宗將大明宮擴建,使大明宮不再只是一座離宮別殿,而是把它作為大唐帝國的政治中心,成為大唐帝國最為顯赫壯麗的建筑群??上в捎趹?zhàn)火的毀滅,這座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的宮殿建筑群,早已被夷為平地,從此冷落了1000多年。1000多年后,西安人忽然夢回大唐,想起了這座曾經(jīng)代表大唐的廢墟,把它建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供游人參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平面呈梯形,面積約3.2平方公里。宮墻周長約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門,殿、臺、樓、亭用微縮景觀展示。2014年,在卡塔爾多哈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大明宮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大明宮遺址很大,比北京故宮大四五倍,半天走不過來。雖然有游覽車在那里提供服務(wù),但里面的幾段唐代宮墻,游覽車卻無法到達。為了體驗一下那些宮墻,我們選擇行走。宮墻不高,用手撫摸它,厚實而堅硬,仿佛觸摸到了1000多年的歷史。離開宮墻時,我又獨自在宮墻周邊徘徊,忽然發(fā)現(xiàn)小孩玩耍的彩色紙飛機墜落在宮墻底下,折翅難飛。歷史上的大明宮毀滅了,它就像那架墜落的彩色紙飛機,看起來非常美麗,卻再也飛不起來。
從大明宮遺址出來時,我在遺址公園里撿了一片落葉,卻不知何名?;厝サ穆飞?,順便問了一個開出租車的西安師傅,得知它叫桐葉。于是,不由想起唐朝詩人陳羽的一句唐詩:“海畔風(fēng)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贝筇坪痛竺鲗m,不也如同這折枝飄落的桐葉嗎?它早已回不到原來的地方了,但西安人還想回到大唐,回到大明宮。為了重現(xiàn)大明宮的全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在遺址博物館復(fù)原了大明宮,用現(xiàn)代科技再現(xiàn)大明宮的繁華圖景。身臨此境,想起英國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湯因比的預(yù)言。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xué)家在展望21世紀時曾經(jīng)預(yù)言,中國文明將照亮21世紀,將為未來世界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倘若有一天,當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大明宮重新煥發(fā)它美麗圖景的時候,那西安的天空又將是唐朝的天空,或許比唐朝的天空更加燦爛輝煌!
此長安已非彼長安
上世紀30年代,魯迅在致日本友人山本初枝信中說:五六年前,我為寫關(guān)于唐朝的小說,去過長安。到那里一看,想不到連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費盡心機用幻想描繪出的計劃完全被打破了,至今一個字也沒有寫出。原來魯迅很早就有一個長篇小說《楊貴妃》的寫作計劃,小說的主人公便是楊貴妃。雖然《楊貴妃》沒有寫成,但唐朝的天空這個說法卻流傳下來,成為現(xiàn)代文學(xué)史的一段逸事。
“唐朝的天空”究竟是個怎樣的天空?魯迅沒有說,史書上也沒有專門的記載。這或許是魯迅內(nèi)心的一種感覺。從唐朝至今,天空還是那個天空,可人事已非,物是人非。所謂“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雖然魯迅當年已經(jīng)找不到了大唐天空那種感覺了??墒俏靼踩藚s一直都在尋找“唐朝的天空”和唐朝的精神氣質(zhì)。為了“唐朝的天空”,他們開發(fā)了曲江新區(qū),重建了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坐落于曲江新區(qū),這里曾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家園林。曲江是因水波曲折而得名。它起自秦漢,盛于隋唐。自唐玄宗開始,每年的正月晦日、三月上巳與九月重陽為三大節(jié)日,百官和士民同游曲江亭。曲江詩會,曲江游宴,使曲江成為文人墨客和平民百姓游玩的公共園林。曲江的各種活動君臣唱和,百姓參與,熱鬧非凡?!叭很囻R客,一代繁華地”?!叭氯諝庀笮?,長安水邊多麗人”。寫的就是這個地方和場景。唐玄宗是個玩主,為了盡興,他還對曲江進行了大規(guī)模擴建,使曲江的盛況空前絕后。在皇家禁苑芙蓉園內(nèi),玄宗修建了紫云樓、彩霞亭、臨水亭、水殿、山樓、蓬萊山、涼堂等建筑,并建了從大明宮途經(jīng)興慶宮直達芙蓉園的夾城,長7960米,寬50米,經(jīng)過唐玄宗的擴建,芙蓉園內(nèi)宮殿連綿,樓亭起伏,曲江的園林建筑達到最高境界。每逢曲江大會,唐玄宗攜寵妃百僚登臨紫云樓,與民同樂,長安城萬人空巷,皆歡聚宴于曲江。
曲江會宴的主角是那些新科進士。他們引起的轟動效應(yīng)就像今天的明星大腕。會宴期間,長安城里的達官貴人黎民百姓全家出游,到曲江爭看那些新科進士,名門淑女盛裝出行,丫鬟仆婦向進士們獻花,歡呼雀躍。可惜好景不長,由于李唐王朝政治的腐敗導(dǎo)致長期的戰(zhàn)禍,黃巢的起義軍攻入長安,那個曾經(jīng)繁榮昌盛的大唐終于像歷代王朝一樣開始滅亡。隨著唐王朝的滅亡,大唐芙蓉園也難逃厄運。公元904年,黃巢起義軍叛將朱溫從長安遷都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907年,朱溫自行稱帝,建都開封。這個后梁的流氓皇帝不僅結(jié)束了大唐王朝289年的統(tǒng)治,而且還下令長安市民遷居,然后把長安的宮殿、園林、街坊一并拆毀,一把火燒掉長安城。大唐芙蓉園也毀于一旦,化作一縷云煙,變成一片廢墟。曲江會宴、曲江詩會從此消失,只剩下一個曲江池的洼地,以及幾個仍在沿用的地名。今天,我們已經(jīng)看不到當年大唐芙蓉園的盛況,但新建的大唐芙蓉園再現(xiàn)了昔日的景象。
新建的大唐芙蓉園占地999畝,水闊333畝,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將盛唐最有代表性的景點,比如帝王、詩詞、歌舞、市井、飲食、婦女、杏園、科技等一一再現(xiàn)。陜西的作家賈平凹為此作記,以紀念此等盛事。碑記立于園前廣場。記中時有嘉語,或曰:“登樓臨高,遠處秦嶺霞氣蒸蔚,似乎白云招之即來。回首北面湖面,煙水浩淼,白鷺忽聚忽散。”或曰:“對岸有望春閣,卻是另一番態(tài)度。一個如龍盤山頂,一個如鳳棲水邊,兩相欲語,卻一湖霧漫,白茫茫一片,好像又坐忘于數(shù)千年往事之中?!庇忠湃苏Z嘆曰:“天生大唐則有這樣長安的城邑,以成其都。有長安城,則有曲江這樣的池園以輔其功?!比绱舜筇栖饺貓@好則好矣,可是游園門票上百元,加之“夢回大唐”的商業(yè)演出票,需要幾百元才能進門游玩,遂使許多游人望而卻步。不知西安本地人要不要門票?天色將暗,晚霞滿天,《夢回大唐》的演出就要開始,可是我們一行四人還站在大唐芙蓉園門口逡巡,猶豫不決。是買票進園,還是回頭走人?于是,我又想起魯迅的西安之行,想起魯迅說過的唐朝的天空。我想天空還是唐朝的天空,可是此長安(西安)已不是彼長安了。
詩人的高度
與歷史上的王朝一樣,大唐也逃脫不了沒落的命運。開元天寶時代,大唐強大的國勢和繁榮的經(jīng)濟文化都到達了頂點,可是這繁榮的背后卻隱藏著沒落的危機,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內(nèi)。唐玄宗李隆基是一個曾經(jīng)有作為有才華的皇帝,但物極必反,何況于人。唐朝從開元比較開明的時期開始走向天寶年間的黑暗和腐敗,統(tǒng)治集團日益驕橫自滿,荒淫無恥。對外好大喜功,常常發(fā)動開疆拓土的戰(zhàn)爭,四面樹敵,消耗國力,加深統(tǒng)治階級與人民以及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矛盾沖突,終于發(fā)生了“安史之亂”。當唐玄宗和楊貴妃還在大明宮夜夜笙歌,共唱霓裳羽衣曲的時候,胡人安祿山和史思明從漁陽起兵,直逼長安。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在流傳后世的長篇敘述詩《長恨歌》里記下了這個歷史事件:“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p>
漁陽這個地名現(xiàn)為天津市薊縣,因薊縣西北有一山,名曰漁山,縣城在山南,古時名叫漁陽,安祿山曾在此駐軍。漁陽鼙鼓是一種軍中騎兵用的戰(zhàn)鼓,它代指戰(zhàn)爭。在白居易看來,“安史之亂”是由于唐玄宗的荒淫和楊貴妃的恃寵引起的,因此他詩中對唐玄宗的荒淫和楊貴妃的恃寵進行諷刺和批評。詩人之所以要諷刺和批評,是因為統(tǒng)治者不依照常規(guī)辦事,驕奢淫逸,以致引來叛亂,自食惡果??墒亲鳛樵娙耍譃樘菩诤蜅钯F妃的愛情故事感到同情。因此,戰(zhàn)爭和愛情就在漁陽鼙鼓中交集在一起,難分難解。這首詩故事情節(jié)有許多變化,但它的主題離不開戰(zhàn)爭與愛情。當后半部寫到馬嵬坡兵變,六軍不發(fā),楊貴妃被迫絞死,唐玄宗在哀傷悼念中度過晚年時,便有了許多引入感嘆和憐憫的內(nèi)容,因此,《長恨歌》至今被人傳誦。
“安史之亂”是唐代從鼎盛到衰落的標志,從此,那個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大唐開始沒落,唐朝進入一個戰(zhàn)亂頻頻,民不聊生的時代。這次戰(zhàn)爭打亂了社會的秩序,人民顛沛流離,百業(yè)凋零。那些曾經(jīng)集聚在首都長安的文人墨客,一夜之間像鳥獸一樣逃出長安,散落在鄉(xiāng)村野地,各奔東西,受盡磨難。但從文學(xué)史上來說,“安史之亂”卻產(chǎn)生了偉大的詩人和詩篇。除了《長恨歌》,白居易還寫了《琵琶行》,詩中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寫的就是那個時代的景象,不知感動了多少流落在他鄉(xiāng)的知己。
與白居易一樣,唐代的大詩人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在這個時期達到高峰?!鞍彩分畞y”發(fā)生后,困居長安的杜甫帶著一家人和難民一起逃難,路上以野果充饑,遍嘗了那些逃難者所受的苦難。在逃難途中,杜甫被叛軍所捉,送到淪陷后的長安城。后冒險逃出長安,一路上歷盡艱辛,逃到鳳翔,穿著一雙麻鞋和露著兩肘的衣裳參見唐肅宗,得到一個左拾遺的官職。但不久就在政治上受到打擊,從此,杜甫永遠離開長安宮廷,重新與戰(zhàn)亂的難民為伍,同呼吸,共命運,寫出了為人傳誦的《三吏》《三別》等敘事詩,真實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社會現(xiàn)實,被后人稱之為“史詩”。杜甫的朋友李白雖說是個理想主義詩人,但他在“安史之亂”后慷慨悲歌,也寫下了反映現(xiàn)實的詩篇。戰(zhàn)亂發(fā)生后,李白從宣城經(jīng)溧陽逃到剡中避難,途中寫了《扶風(fēng)豪士歌》。詩曰:“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眮y離后,李白又寫了一首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的詩,詩中寫道:“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批判了那個戰(zhàn)亂的社會。
“安史之亂”后,唐朝那個王朝雖然沒落了,但大唐的詩人卻千百年來被人傳誦。他們留下了光耀千年的詩篇,后世難以超越。為了懷念唐朝那個時代的詩人,重現(xiàn)那個熠熠生輝的燦爛星空,西安聘請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雕塑研究所教授,大手筆設(shè)計了仿唐的大唐不夜城,用雕塑展現(xiàn)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王維等詩人以及書法家和畫家等。他們的雕像高大恢弘,表情豐富,形神逼肖,頗有大唐氣勢。可是這些詩人的名字卻被放在腳下,小得幾乎看不見,只有低頭才能看到,這與那些被人仰視的高大雕塑形成巨大的反差,不知設(shè)計者何為?唐朝的大詩人千百年來被人高看,他們的名字應(yīng)該被人抬頭仰視。這是唐代詩人的高度,也是中國文學(xué)的高度!
離開大唐不夜城,我回望夜幕下的那些唐代詩人雕塑,忽然想到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與英國歷史學(xué)家湯因比的一次對話。在一次展望21世紀的對話中,池田大作曾經(jīng)問過湯因比:假如給你再活一次,你愿意生活在中國歷史上的那個朝代?湯因比想了一想,答曰:“要是有這種可能性的話,我會選擇唐代?!睖虮葹槭裁磿x擇唐代?湯因比自己沒有說,但我想,湯因比選擇唐代,或許是因為魯迅先生所說的“唐朝的天空”;也或許是唐朝天空中那些燦如星辰的詩人吧。因為,他們創(chuàng)作的詩歌代表了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一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