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墨
.2016年5月6日,朝鮮勞動黨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圖為平壤街景。
6月1日,美國財政部把朝鮮定為“頭號洗錢機構”。奧巴馬政府的這項措施意味著,任何與美國金融機構有聯系的銀行,如果與朝鮮有業(yè)務往來,都有可能面臨美國的制裁。這類制裁被稱為“次級制裁”,即制裁“與被制裁對象相關的第三方”。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車維德稱此舉“相當于金融領域的核武器選項”。
同一天,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委員長、國際部部長李洙墉率領的朝鮮勞動黨代表團。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近3年來首次接見朝鮮高官,有分析稱這是中朝外交關系轉暖的風向標。
朝鮮半島無核化是中美的共識,但在具體路徑上有差異。美國寄望于國際制裁和安全威懾,中國則主張制裁與接觸的雙軌策略。上述兩件發(fā)生在同一天的事情,也是這種差異的具體體現。朝核問題的未來走向,不能只看中美的共識或差異,朝鮮的動機與策略,也不容忽視。
鑿洞外交
朝鮮近年來頻繁的核試驗、導彈試射,為自己招來了一波比一波嚴厲的國際制裁,也為自己筑起了銅墻鐵壁般的外交困境。金正恩政權沒有對國際制裁屈服,并不意味著朝鮮天然對制裁具有免疫力,制裁造成的壓力也絕非毛毛雨。
朝鮮突破困局的關鍵,在于修復與中國的關系,并實現與美國的接觸或對話。但它三番五次的一意孤行,將上述兩項任務都變成了高難度的挑戰(zhàn),因此有人稱朝鮮對美韓等國搞的是“鑿洞外交”。
從中方新聞稿的表述來看,李洙墉5月31日至6月2日的訪華屬于黨際交流,主要是通報朝鮮勞動黨七大的情況。也就是說,這是中朝傳統交流形式的一部分。從外交層面講,也沒有脫離中國長期堅持的對朝制裁與接觸的軌道。當然,朝鮮在勞動黨七大后主動派高官赴華,并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表明中朝雙方都有改善關系的意愿。
但中朝這次互動是否會成為外交關系轉暖的風向標,還有待觀察。習近平在會見李洙墉時,提到了“中朝兩黨就重大問題進行戰(zhàn)略溝通的傳統”,但也強調了“中方在半島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言下之意是,在朝鮮棄核這一點上,中國立場絲毫未變。從朝中社的新聞稿看,李洙墉提到了“朝中友誼”,但也重申了朝鮮堅持發(fā)展核武與經濟的“并舉路線”毫不動搖。中朝黨際交流暢通,但外交分歧猶在。目前判斷中朝外交關系轉暖,還為時尚早。
李洙墉訪華前,平壤在韓美方向也嘗試了“鑿洞外交”。在勞動黨七大的講話中,金正恩向韓國拋出了改善關系的橄欖枝。5月21日和24日,朝鮮國防委員會人民武力部,兩度向韓國發(fā)出內容相同的電文,提議舉行朝韓工作會議討論軍事會談事宜,被韓國直接拒絕。韓國國家統一研究所學者車杜玄認為,朝鮮是在通過向首爾發(fā)和解信號,做給北京和莫斯科看:平壤試過了,但被拒絕了。
在車杜玄看來,平壤再次對首爾發(fā)起對話攻勢,也有投石問路的考慮,以韓國的反應來判斷下一步外交主攻方向。當然,對朝鮮來說,上述電文的接收對象既是韓國,也是美國。用他的話說,朝鮮是想“借首爾之手,敲華盛頓的門”。因為奧巴馬政府對朝政策的一大特點是,朝鮮想改善與華盛頓的關系,不能越過首爾,必須以對韓和解為前提。
戰(zhàn)略耐心
戰(zhàn)略耐心,是奧巴馬政府在朝核問題上的政策。該政策的主要內容是,美國愿意用一攬子交易,換取朝鮮完全棄核、美朝關系正?;c經濟援助,但是必須以朝鮮展現棄核誠意并回到談判桌為前提。簡單地說,就是美國會按兵不動,直到朝鮮邁出第一步。也正是這個戰(zhàn)略耐心,導致金正恩一直敲不開華盛頓的大門。
但與奧巴馬相比,金正恩似乎更有戰(zhàn)略耐心。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學者彼特·海耶斯認為,目前來看,金正恩似乎在謹慎地采取可以被稱為“戰(zhàn)略耐心”的策略,也就是說,他希望等到美國拒絕以承認其體制為接觸條件的做法破產,同時扛住國際社會對其糟糕人權紀錄的指責?!翱偟膩碚f,鑒于朝鮮的相對弱勢,金正恩在周邊大國給其造成的日益壓縮的空間中閃轉騰挪,來追求體制生存;采取的正是與美國的戰(zhàn)略耐心類似的策略?!?/p>
與不可能再競選連任的奧巴馬和樸槿惠總統相比,年輕的金正恩的戰(zhàn)略耐心策略顯然更有優(yōu)勢。韓國延世大學學者崔宗根認為,奧巴馬的“戰(zhàn)略耐心”是危險的,他表示:“如果我們認同朝鮮即將崩潰的可能性低,但朝鮮的核武能力卻在逐漸增強,還能說時間在我們這一邊嗎?”下任總統的熱門人選特朗普已經發(fā)話了,愿意直接與金正恩對話。雖是競選語言,但至少是對奧巴馬“戰(zhàn)略耐心”的否定。
至于韓國方面,樸槿惠總統關閉最后一個“韓朝合作的象征”開城工業(yè)園區(qū),事實上與美國的戰(zhàn)略耐心實現了完全同步。但英國利茲大學朝鮮問題學者艾丹·福斯特-卡特注意到,今年4月韓國國會選舉,樸槿惠所屬的執(zhí)政黨新國家黨失利,很可能意味著下一任韓國政府對朝政策會發(fā)生變化?!澳壳瓣柟庹咭崖淠唬柨赡軙俅紊?。在朝鮮半島,永遠也不要說永遠?!?/p>
在彼特·海耶斯看來,金正恩的戰(zhàn)略耐心策略,顯然是利用了中國不希望朝鮮半島生亂的政策立場。美國外交關系協會朝鮮半島問題學者斯科特·斯耐德也認為,金正恩利用了中國的地緣政治擔憂?!八乐袊闹饕繕耸欠乐钩r半島出現不穩(wěn)定和戰(zhàn)爭?!?/p>
從長計議
5月25日,前駐韓美軍司令沃爾特·夏普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表示,平壤政權的崩潰,可能比想象的要快。他甚至預言未來5年內朝鮮就會“內爆”。崔宗根認為,奧巴馬對朝鮮的戰(zhàn)略耐心,本質上是建立在朝鮮即將崩潰的想象上的。事實上,無論在政策圈還是戰(zhàn)略界,美國對朝鮮崩潰的樂觀態(tài)度都比較普遍。但彼特·海耶斯認為,這種樂觀主義,哪怕是謹慎的樂觀,對于建立一項針對已經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以及一個注定將執(zhí)政數十年的年輕領導人的現實政策,都是糟糕的前提假設。
雖然平壤對其“并舉路線”信心滿滿,但這種信心與國際評價存在巨大差異。不過,僅看到朝鮮的“鑿洞外交”四處碰壁,不考慮朝鮮在“并舉路線”上的戰(zhàn)略耐心,無助于打開朝核問題僵局。彼特·海耶斯認為,朝鮮的內部“韌性”以及其在國際上所處的地位,意味著它的戰(zhàn)略態(tài)勢不會輕易因外部壓力而發(fā)生變化。“但綜合性、區(qū)域性的應對方法,可以誘使朝鮮在國內和國際行為上走向‘正?;薄?/p>
朝鮮在“并舉路線”上的戰(zhàn)略耐心,也是對于包括中美韓在內相關國家的戰(zhàn)略難題。韓國國防分析研究所學者韓成卓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并舉路線”長期來看可能不會成功,但韓國應該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這項戰(zhàn)略首次把發(fā)展經濟作為朝鮮國家戰(zhàn)略的一個主要關切。從這個意義上說,與擁有核武器一樣,發(fā)展經濟同樣也成了檢驗金正恩統治合法性的一項指標。金正恩政策變化的可能性,或許就隱藏在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