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舉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為獲獎科學家頒獎。
項目“多復變中若干問題的解決”獲得陳嘉庚數(shù)理科學獎。該成果在解決L^2延拓最優(yōu)估計等多復變領域的若干重大問題方面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獲獎人是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向宇。
項目“樹突狀細胞與免疫調控、免疫治療的研究”獲得陳嘉庚生命科學獎。該成果發(fā)現(xiàn)了樹突狀細胞中激活免疫功能的新分子及其調控機制,并顯示了應用前景。獲獎人是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研究員曹雪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宇翱在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tài)等量子信息實驗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shù)理科學獎。
北京大學教授陳鵬因發(fā)展活細胞化學工具,開辟利用化學反應“在體”研究蛋白新途徑,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化學科學獎。
浙江大學教授周昆在基于GPU的真實感圖形并行繪制等方面取得了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已在我國科技界和海內外擁有了崇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對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勵與推動作用。目前已有28位杰出科學家獲得陳嘉庚科學獎,14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其中,2010年度陳嘉庚技術科學獎獲得者吳良鏞先生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3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銀行共同出資成立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陳嘉庚科學獎,分別有數(shù)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等六個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陳嘉庚科學獎獎金由2016年度起增至100萬元人民幣,同時頒發(fā)獲獎證書和金質獎章。
2010年,為了激勵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獻身科技事業(yè),基金會設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年齡在40周歲以下、在中國獨立做出重要原創(chuàng)性科學技術成果的青年科學家,強調獲獎成果的原創(chuàng)性思想由獲獎人提出并主要由獲獎人完成。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所設獎項與陳嘉庚科學獎相同,并與陳嘉庚科學獎同步推薦、評審和頒獎。每個獎項每次評選一人,獎金為20萬元人民幣,同時頒發(fā)獲獎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