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表現(xiàn)主義是現(xiàn)代主義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世紀初興起并發(fā)展于北歐諸國。表現(xiàn)主義繪畫以夸張怪誕的線條和奔放大膽的色彩來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愛德華·蒙克是表現(xiàn)主義繪畫的先驅人物,他的作品充滿了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集中代表了表現(xiàn)主義的內涵?!娟P鍵詞】表現(xiàn)主義;賞析;愛德華·蒙克;理解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164-01表現(xiàn)主義起源于19世紀的德國,其藝術主張通過描繪個人的主觀情感世界來反映和揭示現(xiàn)實的客觀世界。要想理解表現(xiàn)主義繪畫,不僅要理解作品表面的形式語言,更要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和作者本人的情感及生活經(jīng)歷。一、表面——理解畫面的形式語言畫面的形式語言指構成畫面的表面元素,包括構圖、線條和色彩等。畫家利用這些元素為媒介組成作品的具體表面,有意識地利用表面來形成一種效果,更直接地表現(xiàn)作品的內涵。因此,理解作品的形式語言,有助于理解表現(xiàn)主義繪畫作品。以愛德華·蒙克的《吶喊》為例,畫面中,蒙克使用了大量扭動而綿延的曲線以及濃重的血紅色和陰暗的紫色,使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動蕩不安的感覺。人物沒有具體的面部特征,扭曲的五官和身體突出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驚恐和不安的掙扎,這些形式語言首先在視覺上就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種不安和抑郁。又如《生命之舞》中,蒙克描繪了三個女性形象,只是用簡練的線條來概括人物,左邊的少女形象用白色來描繪,突出了少女的純潔和單純;中間與男性跳舞的成熟女性形象用鮮艷的紅色來描繪,突出了熟女的熱情和奔放;最右邊的女性代表青春逝去的女性形象,用黑色來描繪,顯得落寞而傷感。遠處水面上月亮的倒影,像一個驚嘆號,像是男性的象征。這些形式語言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種不安、壓抑的氛圍,同時又象征性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女性從少女的天真到成熟時的風韻,再到年華逝去的落寞的人生道路。二、背面——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背景繪畫作品的形式語言可以很直觀地在視覺上幫助我們理解作品內涵,但是進一步來講,雖然理解了形式語言,卻不清楚作者為何使用這些形式作為媒介組成畫面。例如,我們不了解為何蒙克的《吶喊》中人物會站在長長的欄桿旁,不了解為何蒙克的作品大多表現(xiàn)的都是死亡和愛情等主題。要想理解這些,就要求我們不僅要了解作者個人的生活及情感經(jīng)歷,而且還要了解他創(chuàng)作這些主題作品的原因。蒙克幼年喪母,不久和他很親密的姐姐也患病去世了,父親和妹妹都患有精神病,他本人也常?;疾。虼怂麖男【蜕钍懿∧Ш退劳龅挠绊?。這樣看來,就能理解為何他的作品大多以死亡為主題了?!恫『ⅰ贰对陟`床旁》和《母親之死》等都是以他悲慘的生活經(jīng)歷為創(chuàng)作依據(jù)的。在創(chuàng)作《吶喊》前,蒙克經(jīng)常一個人獨行,因為他患有恐空曠癥和恐高癥,不敢走在路中間。有一天,他照常走在路上,那天的情形經(jīng)他自己描述是:“我疲乏不堪,病魔纏身。當我停下腳步,朝峽灣的另一邊望去時,太陽正緩緩落下,將云彩染成血紅色。我仿佛聽見一聲吼叫響徹峽灣,于是我畫了這幅畫,將云彩畫得像真正的鮮血,讓色彩去吼叫。”這就是他創(chuàng)作《吶喊》的契機。由此,我們就對《吶喊》中夸張的血紅色和暗紫色等形式語言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在欣賞作品時更貼近作者的內心,更能夠理解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不安和掙扎的情緒。除了死亡主題之外,蒙克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這同樣與他的愛情經(jīng)歷密不可分。蒙克一生有四段感情經(jīng)歷,初戀是和一位小他兩歲的已婚女性米里·貝雨克,這段戀情讓他初次體驗到了愛情的甜蜜和痛苦;第二次戀愛是單戀,他默默地暗戀著有迷人魅力的杜夏,并以她的形象創(chuàng)作了《瑪多娜》;第三次戀愛是瘋狂的,葡萄酒商人的女兒朵拉因為不能忍受蒙克在和她戀愛期間還有其他的情人,想和蒙克兩廂廝守,過穩(wěn)定的婚姻生活,可是遭到了蒙克的拒絕,這使她瘋狂,在她舉起手槍想要結束生命時,槍響的瞬間,蒙克伸手去奪槍,致使他失去了一截手指。不僅如此,他還因對朵拉的無情受到世人的譴責。他意志消沉,每日以酒消愁,甚至一度住進精神病院。在這三段戀情之后,蒙克陸續(xù)與幾位模特兒相戀,晚年和一位年輕的模特兒比爾吉特結婚,但沒能長久。在愛情里他始終是孤獨和寂寞的,從《吻》的系列作品和《嫉妒》等愛情主題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了他痛苦而掙扎的愛情和死亡的孤獨與寂寞。蒙克弘揚、發(fā)展了表現(xiàn)主義繪畫,同時他也以表現(xiàn)主義繪畫為通道,抒發(fā)了自己的抑郁和不安,使幽閉的情感得以宣泄。表現(xiàn)主義就是這樣直接而強烈地表達著個人的主觀情感,從表面到背面、從形式到背景,表現(xiàn)主義以其獨特的魅力感染著每一位觀者。參考文獻:[1][奧]巴爾.表現(xiàn)主義[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2][英]奧斯本.20世紀藝術中的抽象和技巧[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88.[3]尹如意.從表現(xiàn)主義手法看油畫中的夸張變形[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5.作者簡介:趙媛媛(1991-),女,漢族,河南人,寧夏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