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24日凌晨,法國警方和數十名電腦專家以涉嫌逃稅為由突擊搜查了位于巴黎的谷歌公司法國總部。檢方懷疑谷歌在法國拖欠16億歐元稅款。報道稱,谷歌在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只交很少的稅款,緣由是谷歌財務報告幾乎把所有收入都登記在低稅率的愛爾蘭,而谷歌歐洲總部就設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
谷歌屢次涉嫌逃稅
谷歌公司出現(xiàn)涉嫌逃稅事件并非首次,據不完全整理顯示:
2007年10月26日,谷歌兩家在北京注冊的公司卷入一樁互聯(lián)網偷稅案,涉稅金額2000多萬元,被稱為谷歌“偷稅門”事件。
2011年6月,谷歌在中國的企業(yè)咕果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構尋廣告公司和谷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存在使用假發(fā)票、將無關費用如“按摩費”等列入成本、不按規(guī)定代扣代繳營業(yè)稅等問題,涉及稅款4000多萬元。
2012年有報道稱,谷歌公司2011年在澳洲市場獲得約10億澳元的收入,但繳納稅金僅為74176澳元,面對質疑,谷歌公司拒絕進行解釋。
回應公信力缺失
這一系列谷歌涉嫌逃稅事件,其官方回應基本是:“我們遵守所有相關的法律和法規(guī)?!惫雀鑼|疑不置可否,只強調一貫遵守當地相關稅法并合法經營,具體內容拒絕進行解釋。有輿論稱,這樣的公關處理顯得蒼白,不具有說服力和公信力。
首先,缺乏誠意的解釋令谷歌陷入輿論危機。一起涉嫌巨額稅費的事件,被谷歌用一句話回應,而且屢次使用相似的回應,不得不讓公眾懷疑其逃稅行為已經成為谷歌在全球普遍采用的方式,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令公眾產生不滿情緒。網友“Pierre Contan”在Twitter上質疑:“不能因為你說遵守法律,我們就不責怪你逃稅的行為?!?/p>
其次,針對輿情采取消極公關處理。在各家媒體報道、Twitter等社交媒體的持續(xù)關注下,谷歌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回應及善后措施。面對公眾質疑,也沒有給出合理解釋。有專家在社交媒體評論稱,“作為在法國經營的企業(yè),谷歌公司應該對其業(yè)務支付所有的稅收(法國稅收制度下)。但他們不這樣做,這就是為什么法國在法律上有權要求這些稅收。如果谷歌不愿意支付,谷歌將不會在法國有任何業(yè)務?!?/p>
第三,回應避重就輕,未展現(xiàn)負責任態(tài)度。這次谷歌是否逃稅尚未定論,但是回應只強調按照當地國家的法律進行納稅,并沒有澄清自身行為是否規(guī)范以及媒體報道是否屬實,缺乏責任心。
輿情應對
谷歌并非是首次,也并非是唯一一家卷入逃稅風波的跨國企業(yè),此前,蘋果、微軟、亞馬遜、麥當勞等都曾被稅務問題所困擾。
當跨國公司被指稅務問題時,他們的回應往往脫不開“合理避稅”。谷歌執(zhí)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于2012年表示,對于谷歌公司能避繳那么多稅款,他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而且這種通過“合理避稅”來降低公司整體成本的做法是“真正的資本主義”。此外,蘋果公司因稅金問題于2015年先后被意大利稅務局和歐盟調查時,首席執(zhí)行官庫克在接受采訪時稱,“美國當前針對企業(yè)海外收入的稅收政策存在問題,已經過時?!?/p>
不管“合理避稅”是否是資本主義運作的一種手段,但其絕不會是政府提倡或者要求的。從2009年開始,美國財政部曾反復提議,應當設置措施避免跨國公司繞過稅法,把利潤轉向避稅天堂,但這一呼吁幾乎沒有任何實效。
因此,全球需要建立合理、透明、統(tǒng)一的跨國公司稅費標準,規(guī)范企業(yè)依法納稅行為,建立良好的跨國貿易環(huán)境。
(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助理輿情分析師 徐征、見習輿情分析師 馬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