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露露
【摘 要】本文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問卷的介紹與結果的分析;另一部分是關于我們調研者的感受,以及如何更好地發(fā)揚與傳承揚州的口頭文學。
【關鍵詞】揚州當地人;調查;揚州方言;揚州口頭文學;傳承與保護
0 前言
揚州是一座歷史文化積淀豐厚的城市,從古至今,從“揚一益二”的繁盛到了現在的現代化繁榮,城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前進,但與此同時,時間的河灘也無可奈何地過濾掉了許多璀璨的金沙。
1 正文
揚州的方言極具特色,是江淮方言的代表,揚州方言音韻發(fā)聲有力,音調婉轉,極能表現出人的情緒,對于語言環(huán)境、語義表達等都具有強大的表現能力。
隨著現今普通話的推廣,方言的傳播漸漸弱于了大力推廣的普通話,而揚州方言相較于其他地區(qū)的方言,與普通話還是存在較大差距的。從揚州方言的特色上來說,揚州話不分z、c、s和zh、ch、sh,這與普通話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如今的儀征北部、天長南部以及邗江某些地方是保持了平翹舌的區(qū)別的,由此可推斷很早之前揚州話可能也是有平翹舌之分的,但后來基本不區(qū)分了,大多數用平舌發(fā)音。此外,揚州方言不分n、l,不分尖音與團音,不分前后鼻音。揚州方言的韻母還有一些特色,比如,普通話中的雙元音,揚州話里讀成單元音韻母,在普通話中,雙元音ai,ei,ao,ou,在揚州話中就變?yōu)榱甩?,e,?蘅,?藜ω。還有特殊的一點就是普通話里讀音相同的兩個字,到了揚州話里卻不相同,比如官與關,揚州方言中官不讀guan而讀guon,再比如山與扇,揚州話中扇不讀shan而讀xian。這里講述的是與普通話的差異之處,當然也有相似的不用改變的地方,這里暫且不作討論。
發(fā)音的不同是方言與普通話不能共同發(fā)展推廣的一個原因,許多地方方言由于普通話的大力推廣,而使自己的語音特色逐漸向普通話靠攏,方言呈現出一種凋落的狀態(tài),越來越引起重視。近日,“江蘇語言與文化資源庫”的上線,這是全國第一個省級地方語言資源庫,這也體現了現今人們對于挽救地方方言與文化所作出的舉措。
揚州地區(qū)以方言為載體,也有許多當地特色的民間口頭文學,例如揚劇、揚州彈詞、揚州評話、揚州清曲以及揚州諺語。其中部分特色口頭文學也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揚州民間特色文學需要的是真正的傳承與認同。揚州的民間口頭文學不僅是一門單純的藝術,其內容也蘊含了當地的民風民俗,歷史的痕跡,以及文學文化等多方面的內涵。
現代隨著娛樂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韓流等流行元素的涌入與沖擊,民間的口頭文學形式即使是在揚州當地也早就已經不占主導位置。由于科技的發(fā)展,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當地文學無可奈何得退居后線地位。我們無法阻止也不應該阻止時代的發(fā)展、審美的轉變,但是也不能任由揚州當地的文學形式逐漸湮沒于時代發(fā)展的浪潮中。揚州的口頭文學承載著歷史的、文化的、文學藝術的豐厚內涵,不能輕易地做大改動,但也要跟隨大眾的審美趣味加以調劑,創(chuàng)新發(fā)展、創(chuàng)新演繹。
基于對上述情況的不確定與希望明確的態(tài)度,我們需要以揚州當地人為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研究,旨在了解揚州當地人對于揚州方言的認同感以及對揚州口頭文學的了解及保護傳承的態(tài)度。
我們項目組的成員帶著自己的疑問對揚州當地人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我們選定的調查對象分散在各個年齡段、各個職業(yè)以及城鄉(xiāng)各地區(qū),為了確保結果的準確性,避免對象單一,調查有漏洞。我們設計了紙質版調查問卷以及電子版調查問卷,這也是為了在揚州本地人群中能更加深入地進行調研,盡量做到不遺漏、不片面。當然,我們人力時間有限,不能做到全方位的顧及,但也會盡我們所能保留真實性,反映揚州當地的現狀。
問卷設計了11個題目,設置的問題主要想了解揚州當地人對于揚州口頭文學的接觸頻率以及了解程度,還有喜愛揚州口頭文學的人的年齡范圍。其次還意圖了解現今會講地道揚州方言的人的年齡段。最后想要知曉現今揚州人對于保護與傳承揚州口頭文學以及揚州方言的態(tài)度。我們項目組發(fā)出了8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數684份,并且對有效問卷進行了整合與分析,得出以下收獲。
問卷第一題:“請問您平時有空會去選擇聽揚州口頭文學作為娛樂嗎?”在所答的問卷中,按百分比整合有效問卷,受調查人群中選擇A選項偶爾會占38%,B選項經常會占2%,C選項一般不會占59%,D選項絕對不會占1%。
問卷第二題:“您一般去聽民間口頭文學的頻率是多久一次?”A選項每周一次占10%,B選項一個月及以上一次占50%,C選項一年及以上一次占32%,D選項很少看占8%。
從第一二題的問卷結果的數據統計,揚州的當地人少部分會經常去聽揚州的口頭文學,聽的頻率也并不高。
第三題:“您接觸口頭文學的方式主要有哪些?”A選項買票去看占8%,B選項從電視上搜索看占有效問卷數的43%,C選項揚州地方廣播占31%,D選項免費公演占18%。
由此看來,在群眾的選擇方式中,大部分會選擇電視廣播這類媒體,以及免費公演的形式,只有少部分會自己買票去看。從這方面也能窺視到這類表演在部分揚州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喜愛程度。
第四題:“您認為愛聽揚州民間口頭文學的人,他們的年齡范圍在多大范圍以內?”A選項0—25歲占2%,B選項25—35歲占6%,C選項35—50占27%,D選項50歲以上占65%。在這些愛看愛聽揚州口頭文學的人當中,年輕人較少,占大部分的是中年及以上的揚州當地人群,尤其以“老揚州”為最多。
第五題:“您覺得揚州民間口頭文學是一門高雅藝術嗎?”A選項十分同意占有效問卷數的25%,B選項大體算是占42%,C選項部分算占31%,D選項并不算是占2%。
對于高雅藝術的定義,每個人可能定位不同,這題意在了解揚州當地人對于民間口頭文學的認同感,我們的調查結果總體顯示中立的態(tài)度,在調查對象中絕大部分人還是持有認同態(tài)度的,只有少部分持有相反態(tài)度。
第六題:“您了解揚州口頭文學中的故事所蘊含的習俗與典故嗎?”A選項非常了解占4%,B選項一般了解占37%,C選項基本了解但較少占41%,D選項并不了解占18%。從中看出對于揚州口頭文學所蘊含的歷史典故、文學藝術意義,只有少部分人是非常了解的,大部分人對于本地的民俗只是略懂皮毛。
第七題:“您身邊會說地道揚州話的人年齡范圍是多少?”A選項0—18歲占10%,B選項18—30歲占31%,C選項30—50歲占33%,D選項50歲以上占26%。與愛聽揚州口頭文學的人群年齡分布類似,會講地道揚州方言的人群,也分布在中壯年以及老年揚州人中。具體情況是,會說地道揚州話的人以中老年群體占大多數,絕大部分小孩以及年輕人已經占較少部分,其中原因與歷史以及政策息息相關,也與經濟、科技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密不可分。這也是多種方言普遍具有的現象。
第八題:“如果您有孩子,或者對于您的孩子您會教他們學地道的揚州話嗎?”A選項一定會占16%,B教些基本的就夠占37%,C選項有條件就教不然就不用學占34%,D選項學好普通話和外語最重要,方言無所謂,此項選擇人數占13%。
可見對于孩子的教育,大部分人持并不必要的態(tài)度,對于揚州地道方言的傳承并沒有很強的責任意識,他們的重心放在普通話和外語的教育上。
第九題:“作為揚州當地人,您對揚州口頭文學以及揚州方言有認同感嗎?”A強烈認同感占29%,B一般認同感占31%,C基本認同占39%,D并不認同占1%。
對于揚州方言的認同感,粗略來看極大一部分人都是持有認同態(tài)度,只有極少部分人持相反態(tài)度。這樣從群眾的心理看來還是非常統一值得欣慰的狀態(tài)。
第十題:“您對民間口頭文學傳承者以及民間藝術家認識得多嗎?”A選項很大部分認識占4%,B少部分認識占26%,C認識一兩個占37%,D基本不認識占33%。對于民間藝術家,我們所調查到的揚州當地人也只有很少部分能夠做到如數家珍,大多數人對這些藝術家并不非常熟知。
第十一題:“作為揚州當地人,您愿意讓自己后代傳承揚州口頭文學嗎?”A選項非常愿意占32%,B選項有條件會很樂意占41%,C選項勉強愿意占13%,D選項不愿意占14%。最后關于口頭文學的傳承的問題,積極主動并且愿意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去學的人占少數,但也有大部分人覺得有提供的條件的話會很樂意。
由此可見,地方相關文化宣傳單位應加強揚州特色口頭文學的推廣,以及揚州方言的普及。具體方式可根據地方情況來具體實施,按本文調研的大致情況,可以確定宣傳推廣的大體方向。
首先,可以增設地方方言類節(jié)目,廣播以及電視欄目均可,這類欄目適合揚州當地人收聽或者收看,其中都是有關揚州人身邊的事,更容易引起揚州本地人的關注,可以利用這樣的平臺,普及揚州方言的保護,以及揚州口頭文學的文學內涵及藝術性,增強民眾的審美趣味,激發(fā)保護與傳承的意識。另外,免費公演也是大部分群眾愿意選擇的,地方組織可以舉辦相關活動,邀請民間藝術家對民眾進行表演與互動,使揚州人能親密地接觸揚州口頭文學,產生興趣。也可設置自愿學習的組織,規(guī)??纱罂尚?,邀請愿意的人去學習揚州的口頭文學形式,使得民間文學真正的進入民間,成為民眾的娛樂形式。民間藝術家也要積極挑選有天分有興趣的傳承者,進行專門的培養(yǎng),培育出一批優(yōu)秀的民俗文學傳承者。
對于民間藝術家來說,不僅僅是傳承,也要取舊時之精華,去其糟粕,汲取現代的流行藝術的長處,補充揚州當地的口頭文學,使其能緊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同時又能保留地方特色與文化內涵。
關于揚州方言,根據調查結果可看出,會講地道揚州方言的人年齡范圍是較高的,這也是由于普通話以及外語的推廣和發(fā)展。我們揚州當地的教育機構以及孩子的家長,應在普通話及外語教育的同時,不丟掉自己的鄉(xiāng)音,這是揚州人的根。文化宣傳部門應該加強揚州方言傳承的危機意識,增強揚州人對于本土方言的認同感。從娃娃開始的教育與宣傳是最直接有效的。
2 結語
我們在調研中也認識到,對于揚州方言以及揚州口頭文學的挽救與傳承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創(chuàng)新與發(fā)揚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揚州人共同承擔,共同努力,不管是什么層次、什么文化水平或者什么年齡段,都應加強危機意識,增強文化認同感,從現在開始,從小的方面開始,進行努力。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OL].
[2]四嘉賓做客本報“黨報在線”欄目與網友暢談——傳承保護原汁原味揚州方言[N].B01版.揚州日報,2013-9-16.
[3]蔡藝瑋.《〈老黃說揚州〉:方言說文化,雅俗共享之》[J].視聽界,2010,6.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