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順,胡陽陽,鄒立娜,王乃娟
(11..孫吳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孫吳 16644229999;22..孫吳縣群山鄉(xiāng)農(nóng)村經(jīng)濟技術服務中心,黑龍江 孫吳 16644229999;33..孫吳縣西興鄉(xiāng)農(nóng)村經(jīng)濟技術服務中心,黑龍江 孫吳 16644229999;44..浙江省舟富食品有限公司,浙江 舟山 31166000000)
?
黑龍江省孫吳縣大豆施肥技術
張德順11,胡陽陽22,鄒立娜33,王乃娟44
(11..孫吳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孫吳16644229999;22..孫吳縣群山鄉(xiāng)農(nóng)村經(jīng)濟技術服務中心,黑龍江孫吳16644229999;
33..孫吳縣西興鄉(xiāng)農(nóng)村經(jīng)濟技術服務中心,黑龍江孫吳16644229999;44..浙江省舟富食品有限公司,浙江舟山31166000000)
摘要:孫吳縣地處黑龍江省北部,是中國種植超早熟非轉(zhuǎn)基因大豆的重要縣,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5.0~6.6萬hm2。文中簡述了孫吳縣在大豆種植過程中肥料使用方面存在的施肥理念、肥料種類選擇、數(shù)量和比例確定、使用方法等問題,并以土壤供肥能力為基礎、以高產(chǎn)高效為目標的配方提出適宜孫吳縣的施肥技術和針對不同積溫帶的施肥建議。
關鍵詞:孫吳縣;大豆;施肥技術
第一作者:張德順,高級農(nóng)藝師,研究方向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
大豆種植要達到高產(chǎn)高效的目標,必須實行技術集成,運用綜合栽培技術,包括良種選用、合理耕作、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施肥的目的是補充需肥量的不足,目標是獲得高產(chǎn)高效。科學合理使用肥料不僅可以降低種植成本,還可以減輕對環(huán)境的影響。實施正確的施肥技術與方法對大豆種植具有重要意義。
1.1重視數(shù)量,忽視質(zhì)量
目前孫吳縣平均施肥量(商品量)為18.67 kg/ 667m2(尿素2.67 kg/667m2,磷酸二銨11.67 kg/ 667m2,鉀肥4.33 kg/667m2),氮磷鉀比例(純量)為1∶1.60∶0.65。施肥時,關注肥料總量,忽視總體質(zhì)量和有效含量。由于使用便利和價格便宜,農(nóng)民更愿意購買復合肥。
1.2重視氮磷鉀3要素,忽視鈣、鎂等中微量元素
以尿素、磷酸二銨、含氯鉀肥為主,重視氮磷鉀3元素,忽視鈣、鎂、硫、鐵、銅、鋅、硅、硼、錳、鉬等中微量元素。
1.3重視前期種肥,忽視后期追肥
重視播種時的1次性集中施肥,忽視后期追肥,導致生長中期長勢過旺,后期脫肥。
1.4重視單項施肥,忽視綜合配套
重視化肥,忽視與有機肥、生物菌肥的配套;重視尿素的短期快速增氮效果,忽視根瘤菌的長效平緩固氮效果。
1.5重視增加投入,忽視產(chǎn)出效益
盲目認為化肥用的多,產(chǎn)量自然高。只考慮數(shù)量提高,不計較成本增長,沒有考慮到投入產(chǎn)出比問題。
2.1確定合理的施肥總量
要綜合考慮到土壤的供肥能力、前茬施肥水平和預期產(chǎn)量指標,確定合理的施肥總量。同時,引導和教育農(nóng)民使用正規(guī)廠家種植的正牌肥料產(chǎn)品。
2.2合理搭配各種營養(yǎng)元素
要在配方施肥建議卡的指導下,搭配使用各種肥料,以期達到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的均衡供應[1]。
2.3實行肥料分段使用
根據(jù)前茬施肥水平和土壤的供肥能力,確定基肥、種肥的數(shù)量,在生長中期視大豆長勢情況,確定是否追肥,避免前期施肥過多和后期脫肥。
2.4肥料種類的多樣化
鼓勵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逐步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將化學肥料使用與其他肥料使用有機地結(jié)合到一起,形成大豆施肥技術的集成[2]。鼓勵秸稈還田。鼓勵種植業(yè)與畜牧業(yè)的互助發(fā)展,真正做到耕地的用養(yǎng)結(jié)合[3]。
3.1調(diào)減氮肥用量
當前使用尿素的平均水平是2.67 kg/667m2,個別水平高的達到3.0 kg/667m2。在前茬玉米施肥達到550~600 kg/hm2(氮肥使用量達到250~300 kg/ hm2)的前提下,可以適當調(diào)減尿素的使用量,調(diào)減后的尿素使用量掌握在1.2~2.0 kg/667m2水平上。調(diào)減下來的氮素可以通過根瘤菌的生物固氮、前茬殘留和葉面補氮等方式予以補充。在使用普通尿素的同時,還可以少量配合使用一些大顆粒尿素、硫包衣尿素等新型氮肥品種。
3.2穩(wěn)定磷肥水平
當前使用磷酸二銨的平均水平是11.67 kg/ 667m2,個別使用水平高的達到13.3 kg/667m2。根據(jù)現(xiàn)有耕地的供磷水平,磷肥水平可以在現(xiàn)有的水平上保持穩(wěn)定或略有降低(磷酸二銨最低商品量不低于10.0 kg/667m2)。在使用進口磷酸二銨的同時,還可選擇一些國產(chǎn)磷酸二銨。
3.3增加高效鉀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
當前種植上使用鉀肥的平均水平是4.33 kg/ 667m2,品種大部分為氯化鉀。根據(jù)現(xiàn)有耕地的供鉀水平,鉀肥水平可以在現(xiàn)有水平上保持穩(wěn)定或略有提高(鉀肥商品量最高控制在6.0 kg/667m2)。提倡使用高效鉀肥(如硫酸鉀),在合理配比氮磷鉀3要素的同時,強化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重點是強化鋅肥、鈣肥、鉬肥、硼肥、硫肥等。
3.4肥料使用方法
3.4.1按整地時間
秋整地秋起壟地塊,使用總施肥量50%~70%的肥料,上凍前7~10 d在起壟時做基肥施入,剩下的25%~45%肥料在春播時做種肥施入,剩下的5%做追肥。春整地地塊,播種時使用總施肥量95%的肥料做種肥。實行分層施肥,第1層深度6~8 cm,第2層深度10~12 cm,剩下的5%做追肥。
3.4.2按播種機械
使用高精度氣吸式精量播種機械的,在進行播種量設定的同時進行施肥量設定。使用精度較差播種機械的,播種時要仔細查看肥料的施入部位和計算實際使用數(shù)量的多少,做到施肥部位合理,數(shù)量準確。
3.4.3按使用肥料種類
購買單質(zhì)肥料的,要按照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的建議比例,進行播前混拌。購買復合肥和大豆專用肥的,要按照產(chǎn)量需要確保營養(yǎng)成分既不浪費又充足夠用。
3.4.4按肥料使用用途
基肥要在秋季整地時施入,覆蓋嚴密。種肥要種、肥分開,避免燒苗。中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肥料根據(jù)使用說明,進行拌種、拌肥處理。追肥視苗情需要在初花期開始噴施肥料,尿素用量0.5 kg/667m2、磷酸二氫鉀用量0.25 kg/667m2,7~10 d噴施1次,噴2~3次[4]。
孫吳縣共有四(沿江鄉(xiāng))、五(孫吳鎮(zhèn)、腰屯鄉(xiāng)、西興鄉(xiāng)、群山鄉(xiāng)、奮斗鄉(xiāng))、六(正陽山鄉(xiāng)、清溪鄉(xiāng)、臥牛河鄉(xiāng)、辰清鎮(zhèn)、紅旗鄉(xiāng))3個積溫帶,土壤類型有草甸土、暗棕壤和黑土。2007年開始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目前已經(jīng)化驗土樣16 000個,實施“3414”肥料試驗80個。
測土數(shù)據(jù)顯示,孫吳縣耕地有機質(zhì)含量3%~6%,速效氮含量80~180 mg/kg,平均水平130 mg/ kg,接近中等肥力土壤;速效磷含量15~60 mg/ kg,平均水平30 mg/kg,屬于中度缺磷土壤;速效鉀含量150~350 mg/kg,平均水平230 mg/kg,屬于中度缺鉀土壤。
從土壤類型看,黑土肥力高于草甸土,草甸土肥力高于暗棕壤。此外,孫吳縣第四、第五積溫帶從2011年開始,大量種植玉米,目前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玉米-大豆-雜糧的輪作,第六積溫帶種植漢麻、馬鈴薯、雜糧等作物,也避免了大豆的重茬種植。良好的輪作種植,為大豆施肥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條件。
4.1第四積溫帶施肥建議
大豆預期產(chǎn)量≥200 kg/667m2,肥料使用量(商品量):尿素(N 46%)1.3~2.0 kg/667m2;磷酸二胺(N-P2O518%~46%)10.0~12.0 kg/667m2;硫酸鉀(K2O 50%)4.5~6.0 kg/667m2;楊馥成活力素10 kg/ hm2混拌肥料中;鉬酸銨125 g/hm2(分析純)250 mL水溶后拌種。大豆根瘤菌2袋/hm2,播前1~2 d拌種(玉米茬種大豆使用建議肥量的最低值)。
4.2第五積溫帶施肥建議
大豆預期產(chǎn)量≥175 kg/667m2,肥料使用量(商品量):尿素(N 46%)1.2~1.8 kg/667m2;磷酸二胺(N-P2O518%~46%)10.0~11.0 kg/667m2;硫酸鉀(K2O 50%)4.0~5.5 kg/667m2;楊馥成活力素10 kg/ hm2混拌肥料中;鉬酸銨125 g/hm2(分析純)250 mL水溶后拌種。大豆根瘤菌2袋/hm2,播種前1~2 d拌種(玉米茬種大豆使用建議肥量的最低值)。
4.3第六積溫帶施肥建議
大豆預期產(chǎn)量≥160 kg/667m2,肥料使用量(商品量):尿素(N 46%)1.2~1.6 kg/667m2;磷酸二胺(N-P2O518%~46%)10.0~11.0 kg/667m2;硫酸鉀(K2O 50%)3.5~5.0 kg/667m2;楊馥成活力素10 kg/ hm2混拌肥料中;鉬酸銨125 g/hm2(分析純)250 mL水溶后拌種。大豆根瘤菌2袋/hm2,播種前1~2 d拌種。
[參考文獻]
[1]閻少琴.大豆施肥技術與施肥方案探討[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 2007, 35(9): 82-83.
[2]劉忠堂.黑龍江省2014年大豆發(fā)展與今后展望[J].大豆科技, 2014(6): 3-5.
[3]李遠明,姜妍,王浩.重迎茬大豆應用生物有機肥效果研究[J].大豆科技, 2013(6): 3-7, 10.
[4]胡瑞軒.土壤肥料實用技術問答[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111-117.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3547(2016)02-0018-03
收稿日期:2015-12-28;修回日期: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