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輸血科 鄭州 450007
微量元素含量與小兒腦癱生長發(fā)育的關系
李莉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輸血科鄭州450007
【摘要】目的探討微量元素含量與小兒腦癱生長發(fā)育的關系。方法比較217例腦癱患兒、210例非腦癱患兒以及219例正常體檢兒童的臨床資料,分析腦癱患兒微量元素銅(Cu)、鋅(Zn)、鈣(Ca)、鎂(Mg)、鐵(Fe)、鉛(Pb)、鎘(Cd)7項指標的變化情況及與其生長發(fā)育的關系。結果病例組與非腦癱病例組比較,Cu、Ca、Fe含量明顯降低(P<0.05),Zn、Mg、Pb 、Cd含量無明顯變化;病例組與正常體檢組比較,Cu、Zn、Ca、Fe含量明顯降低(P<0.05),Mg、Pb、Cd含量無明顯變化。結論微量元素Cu、Zn、Ca、Mg、Fe在腦癱患兒生長發(fā)育中起重要作用,其缺乏可能影響腦癱患兒的正常生長,臨床上要注意攝取含銅、鋅、鈣、鎂、鐵豐富的食物。
【關鍵詞】小兒腦癱;微量元素
組成機體的微量元素在人體生長、發(fā)育及維持正常生理功能過程中發(fā)揮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腦性癱瘓近年來成為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疾患,微量元素的缺乏對腦癱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尤其是腦的發(fā)育有重要意義。本文對217例腦癱患兒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變化進行分析,探討微量元素與腦癱患兒生長發(fā)育的關系,為臨床上腦癱患兒補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06—2013-06于我院康復醫(yī)院就診的腦癱患兒217例,年齡0.1~3(1.32±0.69)歲;男112例,女105例。診斷標準參照2006年全國小兒專題研討會通過的小兒腦癱診斷標準[1],研究對象均無心肝腎疾病、精神性疾病及遺傳性疾病等,病例組為首次入院治療腦癱患兒。選擇同期治療的非腦癱患兒210例為對照組,年齡0.1~3(1.32±0.99)歲,男116例,女104例;選擇正常體檢兒童219例為對照組,年齡0.1~3(1.53±0.84)歲,男116例,女103例。3組間年齡、性別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268,P>0.05)。見表1。
1.2方法采集患兒坐位時靜脈血40 μL,分別加入MG、MB稀釋液中,混勻充分后及時檢測,標本要求無凝塊、無溶血。Cu、Zn、Ca、Fe、Mg(銅、鋅、鈣、鐵、鎂、)采用極譜法測定;Pb、Cd(鎘、鉛)采用線掃極譜、陽性溶出分析微分電位溶出法測定,檢測儀器為濟南齊力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QL800全自動微量元素分析儀,試劑為原裝配套試劑。所有檢測結果均在當日室內質控內。
2結果
病例組與非腦癱病例組比較,Cu、Ca、Fe含量明顯降低(P<0.05),Zn、Mg、Pb、Cd含量無明顯變化;病例組與正常體檢組比較,Cu、Zn、Ca、Fe含量明顯降低(P<0.05),Mg、Pb、Cd含量無明顯變化。見表1。
表1 3組微量元素含量檢測結果比較±s)
注:與非腦癱病例組比較,aP<0.05;與正常體檢組比較,bP<0.05
3討論
腦性癱瘓指在圍生期及出生后1個月內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表現(xiàn)為運動障礙,常伴咀嚼、吸吮、吞咽功能的障礙?;純航洺4嬖谥橇Φ拖隆d癇和視覺、聽覺方面的障礙[2-3]。在人體細胞結構、各種酶組成及生物合成中,微量元素起重要作用。由于腦癱的發(fā)生發(fā)展是由于腦組織發(fā)育異常、繼發(fā)損傷和代謝異常所致,所以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如鋅、鐵、銅、鈣的異常,可能在腦癱的發(fā)生中起特定作用。
在銅進入血液及人體各組織的過程主要通過肝臟完成,在機體正常生理功能中,其主要作用是維護造血功能及鐵的代謝,維護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完整性[4],同時又是多種酶類特別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必需成分。銅在機體內主要存在形式是銅藍蛋白,銅藍蛋白可催化二價鐵離子氧化成三價鐵離子,在血漿中轉化為運鐵蛋白,鐵缺乏可導致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引起缺鐵性貧血,因此缺鐵時要補充銅。銅參與機體免疫機能、細胞代謝過程。鎂幾乎參與人體所有的新陳代謝過程[4]。本研究中病例組銅與其他2組比較明顯降低,提示腦癱患兒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銅的攝取。
本研究中病例組與非腦癱病例及正常體檢組相比,鈣的含量均明顯降低(P<0.01),提示腦癱患兒體內存在鈣的缺乏。鈣不僅能影響胎兒骨骼、牙齒的發(fā)育,還能促進凝血[4]、維持細胞通透性,與鎂聯(lián)合對維持神經肌肉興奮性,參與肌肉收縮、舒張,多種酶的激活起重要作用[5],腦癱(痙攣型腦癱尤為明顯)患兒自身存在較高神經肌肉興奮性,肌肉攣縮癥狀,血清中鈣含量降低使其神經肌肉興奮性提高,肌肉緊張加重,激惹和抽搐癥狀更易出現(xiàn),從而引起腦癱患兒合并驚厥的發(fā)生率增高[6]。此外,腦癱兒童由于活動受限、戶外活動減少,使皮膚光照合成維生素D減少,增加了腦癱低鈣的發(fā)生率[7]。
鐵是動物和人體內的一種必需微量元素,參與合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構成人體內必需的酶,并在機體中參與氧的轉運、交換和組織呼吸過程,是細胞代謝必不可少的物質。鐵含量不足時,阻礙血紅蛋白的合成,引起攜氧能力降低,較易出現(xiàn)缺鐵性貧血[8],進而降低腦癱患兒的免疫力,更容易發(fā)生感染,可能會延緩甚至限制腦癱患兒的恢復[9]。鐵缺乏時也會影響機體內肌紅蛋白的合成,而肌紅蛋白合成減少時會導致肌肉收縮無力,影響腦癱患兒的各種機能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例組鐵的含量與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P<0.05),與O’Keeffe[10]報道一致,提示腦癱患兒更易出現(xiàn)鐵缺乏。據此腦癱患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多食用肉、蛋、魚及多種海產品類富含鐵的食物。
本文測得腦性癱瘓患兒血清中微量元素鋅含量降低,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人體微量元素重要組成成分為鋅,在維持酶功能,機體生長發(fā)育,維持正常食欲、消化、味覺及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鋅缺乏時會導致DNA和蛋白質合成障礙,導致大腦功能不全[11],這可能是臨床上報道50%~75%以上腦癱患兒合并有智力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腦癱患兒生長速度減慢,對患兒機體各種生理功能的恢復有很大影響;而且鋅含量不足會影響機體食欲,攝入的各種營養(yǎng)物不足,機體的免疫力低下,感染疾病的幾率會更大,嚴重時影響腦癱患兒恢復腦功能[9]。研究[12]表明,鋅含量多少與體液免疫存在一定關聯(lián),血清鋅低于正常時,機體的免疫球蛋白除IgA外均有所降低,其中IgM、補體C降低尤為明顯,導致機體感染復發(fā)率上升。在腦癱患兒的治療過程中應進行適當?shù)难a鋅治療,有助于提離患兒的智力水平,改善聽力和視力障礙,預防反復感染,對癱瘓患兒的全面康復起重要意義[13]。
在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中,鎂在體內能激活許多酶,含量降低時容易引起精神緊張、易激動、煩躁不安、手足徐動癥樣運動,甚至引起癲癇等[6]。鎂幾乎參與人體所有的新陳代謝過程[14],本研究結果中,病例組鎂的含量與非腦癱病例組及正常體檢組比較均有所降低。鎂在人體能激活許多酶系統(tǒng)釋放能量,促進骨骼發(fā)育,鎂還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鎂缺乏時可出現(xiàn)抑郁、嗜睡、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嚴重者可出現(xiàn)驚厥[15]?;純嚎啥嗍秤镁G葉蔬菜、海產品等含鎂多的食物。
鉛、鎘等有毒元素在人體內可致畸,可直接損傷機體細胞及生殖細胞DNA和染色體,長期超量會影響腦皮質興奮和抑制的平衡及直接損傷周圍神經,體內鉛含量過多可出現(xiàn)免疫力下降、發(fā)育遲緩、智力下降、脾氣暴躁等輕度中毒癥狀。近期對于鎘的研究不多,鎘化合物對肝細胞線粒體氧化磷酸化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多種氨基酸脫羧酶、過氧化酶、組氨酸酶,阻礙組織代謝,還可使損傷組織引起炎癥、水腫和組織損傷。但重金屬鎘(Cd)作為人體的一種非必需元素,含量超過正常時,可影響骨質和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本研究中腦癱患兒血清中鉛、鉻雖然有所升高,但無明顯變化,在治療及日常生活中藥注意減少接觸機會并觀察患兒的表現(xiàn)。
由于腦癱患兒存在運動功能障礙,進食較困難,所以容易導致體內營養(yǎng)素缺乏,更容易導致腦癱患兒體內多種微量元素的缺乏。建議臨床定期監(jiān)測腦癱患兒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其檢測指標的變化,并依檢測結果并針對臨床癥狀變化采取合理、及時的治療措施,從而改善腦癱患兒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4參考文獻
[1]李永庫,李強.關于小兒腦癱定義及分類的建議-解讀2006年4月國際腦癱專題研討會的報告[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2):101-102.
[2]朱登納,萬國蘭,孫莉,等.232例腦性癱瘓患兒的視覺障礙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10(1):72-73.
[3]王巍,萬國蘭,王軍.腦性癱瘓患扎聽力損失原因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疾病雜志,2007,21(10):450-452.
[4]胡雪梅,周先軍.3702例兒童全血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5):1 833-1 834.
[5]胡玉瓊.腦癱患兒血清微量元素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21):2 513-2 515.
[6]袁海斌,張國勛,龍雅玲,等.128例腦性癱瘓血鈣、鋅、鐵、銅、鎂元素分析[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7,14(5):13-15.
[7]hat YJ,Manzoor S,Khan AR,et al.Trace element levelsin alopecia areata[J].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09,75(1):29-31.
[8]張妍,張文穎,周玲,等.180名妊娠期婦女微量元素測定結果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11):1 936-1 937.
[9]郝艷秋,姚笠,周萍.腦性癱瘓患兒血清中鋅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2):2 236.
[10]O’Keeffe MJ,O’Callaghan MJ,Cowley D,et al.Non-anaemic iron deficiency identified by ZPP test in 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s:prevalence,dietary risk factors,and association with neurodevelopmental problems[J]. Early Hum Dev,2002,70(1/2):73-83.
[11]程賓,董曉斌,謝杰,等.捏脊療法治療小兒腦癱中微量元素含量變化與臨床療效之間相關性研究[J].福建中醫(yī)藥,2005,36(2):4-6.
[12]于占洋,侯哲.微量元素與優(yōu)生優(yōu)育[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89-90.
[13]楊花芳,李清華,王克玲,等.鋅與腦性癱瘓患兒關系的初步探討[J].河北醫(yī)藥,2009,31(2):166-167.
[14]胡雪梅,周先軍.3702例兒童全血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5):1 833-1 834.
[15]夏蕾,孫明強,邢立,等.15歲以下人群5種微量元素測定及臨床意義[J].河北醫(yī)藥,2006,28(10):950-951.
(收稿 2015-06-28)
【中圖分類號】R7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1-0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