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兵
摘 要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低效”是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課堂的低效常導致學生厭學、教師也厭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很累,使原本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堂變得毫無生氣,學生潛能沒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關鍵詞 語文 高效課堂 營造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如何營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重視教學過程的落實,做到“勤”與“實”
(1)課前預習的作業(yè),教師勤檢查。生字、新詞、文學常識是重點。學生打開書什么都知道,一到考試又多數(shù)內(nèi)容已忘了,最易丟分。針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對每篇課文的生字詞都要聽寫,然后學生相互糾錯,教師再將易讀錯、易寫錯的字提出來,集中訂正,并且讓學生再讀或于草稿本上再寫2—3遍,加深印象。文學常識按名、時、地、評、作來檢測抽問,規(guī)范記憶,形成系統(tǒng)。
(2)授課力求優(yōu)質(zhì)、高效。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課堂雖然說是師生的共同舞臺,但主演者還應該是學生。以閱讀為例,主張學生做到“三勤”:
①勤讀。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勤讀、自由閱讀、在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鑒賞評價等方面都應該有讀,讓讀落到實處,絕不會因為覺得耗時過多,教學任務難以完成而縮短時間甚至不讓學生讀,教師便開講。美文美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抒情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積累語言材料。一般文章就通過略讀、速讀、跳讀來整體感知主要內(nèi)容,理清思路,提取、篩選主要信息。名篇名句精彩語段就精讀、細讀、默讀。讓學生慢慢體味和推敲重要詞語的含義、作用、表達效果。這樣學生既可多角度深入理解課文,又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
②勤說。學生在閱讀后都有想說的愿望,我們就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說文章寫了什么?是怎能樣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有哪些語句含義深刻。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這里為什么要這樣寫?意圖是什么?引導學生與編者對話:本文為什么要編在這單元?它與其它文章有什么聯(lián)系等等,說時要求學生用詞準確,語句流暢,無口頭禪,字數(shù)要求在30字以上。時間一長,學生答問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少了,說話不連貫的現(xiàn)象少了,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③勤寫。學生說完以后,鼓勵學生動筆在草稿本上寫一寫,尤其是精彩語句的賞析,一些句子的表達效果或某些句子這樣寫的妙處,或人物評價等等,要求學生寫出50字以上的賞析,教師給出格式示范,以避免學生覺得挺難,花樣百出地亂寫。如:句子的賞析,教師給出擬定的格式:我喜歡 一句,它運用了 修辭手法或?qū)懽魇址?,其好處?。對人物進行評價時,給出擬定的格式:先說人物形象,再寫人物性格特點等等。經(jīng)過勤讀勤說勤寫,學生思路打開了,課堂氣氛活躍了,教學效果也就好起來了。
2重視課后的積累與梳理
學完新課后,學生未完全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網(wǎng)絡體系,有些甚至是零亂的。我們就指導學生進行梳理和積累,培養(yǎng)學生積累的習慣。因為語文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積累梳理的過程。我們引導學生這樣做:
(1)誦讀。記誦是有效的積累方法,典范的語文材料包括古詩文,名言警句等,必須記誦,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記誦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做筆記、記卡片,剪報紙等,指導學生分類歸納,整理并積累。
(3)倡導學生鼓勵學生課外閱讀,讓學生感受、體驗并在閱讀后寫讀書筆記,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感受、體驗和思索。
(4)勤測試。這也是一種比較好的積累,梳理,對所學知識進行專項整合,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3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是高效還是低效課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之中及課堂之外師生關系的好壞。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努力地主動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生活尤其是學習中的難處,尊重學生的個性,有針對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激勵他們。師生關系融洽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xiàn)出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從而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順利開展,取得相對高效的教學效果。
4講究開頭,激發(fā)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泵抗?jié)課能否都有個好的開始,直接關系到這節(jié)課的成敗。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甚至成為催眠曲。因此必須講究開頭藝術。要盡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的導入語,用別出心裁、靈活多樣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這樣的開頭,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也極大地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當然,在實際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需要不斷地向大家學習,力爭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把教學工作做實、做好。總之,我們的想法是;課上要讓“優(yōu)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吃得了”。課下要讓“差生做得了,中等生做得好,優(yōu)等生做得巧。”這樣的語文課堂也就高效了。
參考文獻
[1] 倪文錦.語文教學的去知識化和技能化傾向——六十年語文教育最大的失[J]. 語文建設,2009(Z1).
[2] 倪文錦.關于寫作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同,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