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明,全國優(yōu)秀教師,襄陽市優(yōu)秀教師,襄陽名師。
在高考狀元頻出的襄陽四中,楊國明老師素以教學“三絕”而聞名。這“三絕”中,一是“深入淺出”,再深奧的化學問題,只要經楊老師一講解就會變得通俗易懂;二是“歸納總結獨特”,他可以用簡單的幾句話,甚至幾個字以打油詩、順口溜等形式歸納復雜的化學知識和難掌握的方法;三是“嚴密的邏輯推理性”,楊老師上課如同做學術報告,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推理嚴密,邏輯性很強。
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楊老師筆耕不輟,先后在省級以上報刊上發(fā)表各種教研論文一百多篇,參編論著六部,是一位教學、教研成果都頗豐的教師。
高考試題的命題特點一直是穩(wěn)中求變,穩(wěn)的是學科核心知識,變的是考題形式,可謂“永恒的知識,變化的形式”。不管高考試題形式如何變,但核心考點不會變,也就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我們認真研讀2016年《考試說明》,就能從中發(fā)現今年高考命題的信息,從而更好地備戰(zhàn)2016年高考。
為了方便考生更好地了解高考整體趨勢,本文將解讀2016年高考化學《考試說明》,分析近三年全國課標高考化學部分的命題,最后對化學核心考點進行逐點分析。
2016年化學《考試說明》與2015年的相比,整體上沒有太大的變動,這也就意味著化學學科試題將保持以往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即2016年高考化學試題將延續(xù)突出能力考查的特點。但整體穩(wěn)定的同時,細節(jié)上的變化也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一、考試內容的變化與解讀
考試內容的變化共有7處,大致可分為3類:第一類,提高要求(3處);第二類,降低要求(1處);第三類,使原有表述更完善(3處)。具體對比說明如下:
第一類,提高要求的3處變化。
【解讀】(1)核外電子排布原理考點要求考生必須了解核外電子是如何排布的,要學會從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及洪特規(guī)則來分析核外電子的排布。這一新的考點很有可能在2016年的高考化學試題中體現,出題點包括比較各能級能量的大小和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原理等。價電子排布考點要求考生了解什么是價電子,如何正確書寫價電子排布式及價電子排布圖,區(qū)別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等內容。雖然近幾年的全國I卷化學試題并沒有考查過價電子排布圖,但《考試說明》的變化就要求考生最好在考前對此考點加以梳理。
(2)今年的《考試說明》不僅要求考生了解共價鍵可以分為σ鍵和π鍵,還要求掌握σ鍵和π鍵的形成過程及特征。從了解共價鍵類型到了解共價鍵的形成,就要求考生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也就意味著高考對共價鍵所涵蓋的知識要求更高,層次要求也更深了。
(3)兩個字的變化,預示著有關平衡常數的計算不再是代數據類的簡單計算,而將由知識考查轉向能力考查,命題的形式和范圍將會有所創(chuàng)新,對考生能力要求也就相應提高了。
第二類,降低要求的1處。
【解讀】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是順利完成實驗的前提,是考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但2016年的《考試說明》已不再要求考生會繪制簡單的實驗儀器,只要求考生能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所以在今后的實驗題中不必刻意要求考生畫出實驗裝置圖。
第三類,表述更完善的3處。
【解讀】(1)化合價的對象是某元素,所以判斷元素的化合價更具體,更有針對性,表述更完善。
(2)增加“了解”兩個字,使語句更為流暢,但要求并沒有改變。
(3)去掉“實驗試題”四個字,使得要求更加清楚,更加精煉。
二、題型示例的變化與解讀
今年的題型示例達到了34道,具體如下表:
1.新增題型示例分析
與2015年《考試說明》相比,今年的題型示例增加了7道,其中的5道選自2015年全國Ⅰ卷(例10、例11、例20、例30、例34),1道選自2015年全國Ⅱ卷(例25),還有1道選自2014年全國Ⅰ卷(例21)。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考試說明》中并沒有2014年全國Ⅰ卷的第27題,但2016年的《考試說明》將其選進來作為題型示例21,這說明高考命題專家組非常欣賞此題,也意味著此類型題在今后的高考很可能再次出現,請考生及老師多加注意。
2.題型示例修正說明
2016年《考試說明》題型示例的例14的答案中“褪”改為“退”,例24、例29的錯誤圖形改為正確圖形。
3.全部34道題型示例帶來的啟示
(1)11道選擇題分別從化學與STSE(1道)、化學實驗安全(1道)、化學實驗基礎(2道)、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1道)、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2道)、電解質溶液(2道)及電化學(2道)等內容中命題,由此可見今年高考化學選擇題將主要考查以上內容。有些考點雖然沒有出現在題型示例中,如物質的量與阿伏加德羅常數及有機化學等,并不代表高考選擇題不考這些內容。在近年的高考中,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均在選擇題中考查有機化學基礎知識,2015年第8題考查了物質的量與阿伏加德羅常數,所以這兩個核心考點知識仍須高度重視。
(2) 10道必考非選擇題分別選自化學反應原理大題、無機化合物綜合性大題、探究性實驗題、工藝流程題、有機物制備實驗題(具體情況見下表)。
需要說明的是,2015年全國Ⅰ卷第26題和27題沒有選進必考非選題示例中,這并不表示這兩題不好,而是示例中已有類似題目了。
(3)選考題部分分析
選修2:化學與技術(4道)——由于此部分選考人數較少,在此不做太多分析。
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5道)——5道題中只有例26是以元素推斷模式出現,其他4道題都是給出具體元素為載體來考查。再結合近幾年高考化學試題特點分析可知,本選修模塊將有極大概率是以給出具體元素為載體的形式出現在全國Ⅰ卷,而極可能以元素推斷模式出現在全國Ⅱ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例29,此題考查的內容包含了本選修模塊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內容,特別是要求考生能根據物質的分子結構對其相關的性質給予合理解釋,這充分體現了化學的核心內涵,以及化學學科課程改革設置“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模塊的宗旨。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4道)——4道題均是以某化合物的合成路線為情境的典型有機框圖題。這些題涉及的物質多為大家比較熟悉的物質及當年有重大影響和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物質,考查的仍為有機化學主干知識。結合近幾年高考化學試題特點分析可知,2016年本選修模塊的考題將仍以框圖題出現,但框圖形式、設問方式和考查的知識點會有所變化。
總結:在新增的7道題型示例中,2015年全國Ⅰ卷有5道;全部34道題型示例中,2013年全國Ⅰ卷有7道。由此可見2013年全國Ⅰ卷與2015年全國Ⅰ卷化學試題質量非常高,非常受專家組青睞,所以請考生和老師多研究這兩套試卷,以便了解更多高考化學試題的命題特點。
以下是對近三年全國Ⅰ卷化學命題的分析。
一、選擇題統(tǒng)計與分析
【解讀】(1)7道選擇題中有5道分別被化學與STSE、化學基礎實驗、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電解質溶液、有機化學牢牢占據;而物質的量與阿伏加德羅常數、電化學和化學反應速率則在剩下2道題中隨機出現,這也符合高考化學試題考查主干知識,穩(wěn)中求變的特點。
(2)2013年7道選擇題中有2題為有機化學,這充分體現了有機化學的重要性;2014年7道選擇題中有2題為化學基礎實驗,這充分體現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2015年7道選擇題考查7個方面,覆蓋面更廣,符合課程標準對知識廣度及知識平衡分布的要求。
(3)2016年選擇題命題特點很可能延續(xù)2015年的特點,從7個方面去考查化學的主干知識,但是知識點的分布與2015年會略有不同,化學反應速率知識可能會出現。
二、必考非選擇題統(tǒng)計與分析
1.化學綜合實驗題
【解讀】全國課標卷一直注重對化學實驗的考查,通過實驗細節(jié)來考查考生的動手操作能力。2013年和2014年26題的考查內容很相似,都是以合成有機物的實驗為載體設計問題進行考查,題中的有機實驗都是真實的大學化學實驗,設置的問題都與實驗操作相關。2015年的26題則有較大改變,由有機實驗轉向以有機物為載體的無機實驗,其中“設計實驗證明: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強;②草酸為二元酸”是此題的亮點,深受好評??梢赃@樣說,設計實驗和評價實驗方案已成為高考考查的新熱點,很有可能再次出現在2016年高考26題中。
2.工藝流程題
【解讀】化學工藝(或實驗)流程題以實際工業(yè)生產或物質的實驗合成流程為情境,是近年來高考化學試卷中考查無機反應及相關反應原理等內容的主流試題形式。全國Ⅰ卷2013年27題的過程過于復雜,考生得分率不高,2015年的27題的難度就比較適當,這說明全國Ⅰ卷在命制工藝流程題上也有一個漸進成熟的過程。由于在全國Ⅰ卷中,第36題為選修2“化學與技術”選考題,該題也以工藝流程題為主,與27題有重復考查之嫌,故而預測未來27題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但新情境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仍是此題命題的方向。
3.化學反應原理題
【解讀】化學反應原理題是典型的學科內綜合的題目,考查知識點比較固定,主要涉及元素化合物、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等,有時會融合物理、生物等知識,注重計算能力與識圖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查(近3年的考題中都有圖像出現),考生應熟練掌握蓋斯定律及其應用、平衡常數的計算及其應用。
三、選考題統(tǒng)計與分析
考點1:化學與STSE
此考點以藥品、人體所需元素、簡單化工知識、日常生產及生活用品、環(huán)保、最新科技成果等為載體,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題目的情境貼近生活、生產,考查的點著眼于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和簡單應用。題目起點高、落點低,難度一般較小。
考點2:物質的量與阿伏加德羅常數
此考點考查的內容多為混合物中原子數的計算、離子化合物中離子數的計算、電解質溶液中的微粒數的計算及氧化還原反應中轉移電子數的計算等。
考點3:離子反應
此考點在選擇題中直接考查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在非選擇題中則往往將生產、生活實際與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
考點4:氧化還原反應
此考點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如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判斷)、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強弱的比較、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及轉移電子數的計算等。
考點5: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
此考點一般是通過元素的推斷考查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的關系,涉及原子結構和元素化合物的性質等。
考點6: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與鹽類水解
此考點考查弱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和電離平衡常數的應用等。
考點7:沉淀溶解平衡與溶液pH控制
此考點考查溶度積常數的計算和應用,其中溶度積常數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沉淀的轉化(或離子沉淀的先后)、通過調節(jié)溶液的pH來除雜等。
考點8:電化學基礎
此考點考查原電池工作原理或電解池原理以及原電池與電解池原理的綜合。
考點9:有機化學基礎(必考)
此考點考查有機物的結構及性質、有機反應類型、有機物的分離及提純、同分異構體數目的判斷等。
考點10:反應焓變與蓋斯定律
此考點考查運用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和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考點11: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此考點的選擇題一般會從反應機理、平衡狀態(tài)、平衡移動、物質轉化與速率的關系等方面考查,同時考查學生根據圖像獲取數據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非選擇題一般會結合化工流程、熱化學方程式以及電化學等來考查綜合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常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圖像中獲取信息、判斷反應的快慢、平衡狀態(tài)的分析以及有關化學平衡和轉化率的計算等是本考點在2016年高考中的命題熱點。
考點12:無機物與工藝流程
此考點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和化學反應原理等知識。
考點13:化學實驗基礎
此考點考查化學常見儀器的使用、藥品的保存、物質的分離及提純、簡單實驗方案的分析評價等。
考點14:化學實驗設計與評價
此考點綜合考查化學儀器的選擇和使用、實驗儀器的連接、物質的分離及提純、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等。
考點15:物質結構與性質(選考)
此考點考查基態(tài)原子或離子核外電子排布、電離能和電負性、共價鍵類型及鍵參數、分子或離子的立體構型、原子軌道雜化類型、晶胞的結構及計算、晶體的類型及性質等。
考點16:有機化學基礎(選考)
此考點考查有機物的命名、分子式和結構簡式的確定或書寫、有機反應類型的判斷、有機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限制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的書寫等。
總結: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的難度與課程標準一致性研究表明,高考試題的要求明顯高于課程標準的要求,其中以“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相關試題表現尤為明顯。這就需要我們的備考水平一定要高于課程標準的水平。在今后的復習備考中,需要多加練習,努力提高應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