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宏偉
最早看到李敏發(fā)在《六盤山》的作品,就覺得她是一位有才情的青年女作家。這次看了她的散文集《背面》,感觸頗深。
散文集《背面》包含四個部分,第一輯“內(nèi)心的村莊”寫了她兒時的、記憶中的故鄉(xiāng),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一種觀察和思緒,如同紀錄片一樣一幅幅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第二輯“背面的憂傷”涉及到的是她的親人、朋友、鄉(xiāng)親以及陌路人的一些不如意,傳遞給讀者的是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有濃厚的感傷和無奈情緒;第三輯“遠行的足音”以文化散文的形式記錄了留在她腦海中的一些地方,既有遙遠的麗江、金陵,也有身邊的三營、涇源;第四輯“這些年”則聚焦了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自己的孩子成長的細節(jié),有與身邊文友、知己的情感交流,更多的是一些對親人以及自己生活的各種回憶。我喜歡里面的一些篇目,如《視聽》《成長如斯》《黃昏多么好》等,同時我認為她的文章的題目非常生動、貼題,應該是用了許多的心思。
李敏的作品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她用一個看似南方作家的視角和筆觸,記錄著西海固大地上的生活和景象。在大多數(shù)西海固作家筆下,我們看到的多是干涸的山川、饑渴的牲畜、無處不在的細密黃土,而李敏的作品中最多的是綠色、生命,五彩斑斕的花草、酸酸甜甜的山桃野杏,花園、草地、樹林,字里行間很難和缺水的西海固相聯(lián)系。然而細細品味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隱藏在綠色和生命后面的人和故事,都具有著西海固、寧夏南部山區(qū)乃至中國西北的地域特色,就是與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歷史背景相關(guān)的苦難情節(jié)。在這一點上來講,李敏可以說是一位有思考的寫作者。
應該說從張賢亮先生開始,寧夏的文學作品以傳統(tǒng)、潔凈、肅穆、信念為國內(nèi)文壇所稱頌,也是因為寧夏作家用文字發(fā)現(xiàn)并很好地挖掘著“苦難”這個文學富礦。當然,苦難是與人類發(fā)展和文學進步的歷史緊密相隨,不論是環(huán)境的還是物質(zhì)的,不論是關(guān)乎肉體的還是介于精神層面的,也不論是農(nóng)村城市的還是過去當下的,苦難是人類永恒的文學主題。我們先拋開寧夏文學,單就西海固文學來講,這種特別的文學現(xiàn)象是與這片土地獨特的歷史息息相關(guān)的。西海固在戰(zhàn)國、秦漢時還是一個水草豐美、氣候宜人的地方,多少年來伴隨著人口的不斷遷入和大規(guī)模的耕地開發(fā),這片土地逐漸變得荒蕪了,相伴隨的是生存的壓力、生活的艱辛,這些對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來說是不幸的,但對于生在這里、長在這里的作家,卻幸運地面對著一個取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我個人認為,要讀懂和理解西海固文學、西海固作家,就必須要了解西海固的歷史和生活,它不僅僅是寧夏、中國西北社會的發(fā)展縮影,也是人類與苦難斗爭史的縮影。張承志《心靈史》、馬金蓮《長河》記錄的苦難,與賈平凹《廢都》、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魯敏《惹塵?!访媾R的困惑,在諸多人性方面是相通的,但更多的不同之處,還涉及到民族、宗教的層面。從歷史的角度和作家的使命來說,我們?nèi)绾蚊鎸屯黄迫诵灾械目嚯y,是每位作家都繞不過去的。
李敏的《背面》中,有些篇章能讓人感受到對生命苦難的獨特理解和思考。這在“背面的憂傷”中更明顯一些,表現(xiàn)的也更大膽一些。這種表達有些盡管是悲觀的、無奈的、沉重的,但這種情緒是對生存、社會的一種思考,是帶有哲學思維的,這種思維普遍存在于許多西海固作家作品之中,有時又會給外界一種誤解和錯覺。評論家韓子勇《西部:偏遠省份的文學寫作》中有這樣一段話:“西部文學缺乏快樂的性質(zhì),缺乏喜劇的性質(zhì),缺乏輕松與消遣,而它的沉重、肅穆、悲壯與憂患,正可以從這自然與人文的苦難表情中得到解釋?!痹u論家賀紹俊先生也在用“同質(zhì)化的危機”為我們寧夏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出了預警,告誡我們“要警惕由自信走向自滿,不要表現(xiàn)出過度的自我滿足” 。
讀李敏的《背面》時,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寧夏有著諸多優(yōu)秀的作家和作品,他們留給外界的影響是深刻的,而一提到寧夏文學,卻可能想到的會是一種帶有模式化的書寫和記憶。在相同或類似的地域文化前提下,作家除了具有鮮明風格和獨創(chuàng)性以外,怎樣從地域文化中挖掘出那些有意義的、獨特的、能引起共鳴的東西呢?當然我們也能夠看到一些差異,大家同樣面對苦難這一相同的主題,寧夏作家與同為西北的陜西、甘肅、青海作家的書寫是不相同的。同樣有著民族宗教色彩的回族文學,張承志、石舒清、李進祥、馬金蓮所切入的角度和展現(xiàn)的故事又是完全各異的。創(chuàng)作同質(zhì)化不僅是寧夏作家、西北作家存在的問題,也是當下中國作家作品都面臨的問題之一。如何面對?我個人認為還是要進一步開闊我們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視野,了解和感悟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同時要為作家創(chuàng)建一個更加寬松、自由的發(fā)表和出版的環(huán)境。
李敏在日漸壯大的西海固作家群中,客觀地講還只是一位新秀而已,她的作品充滿著充沛的情感、敏銳的觀察、獨特的視角、豐富的想象力和悲憫的人文情懷,文字優(yōu)美、清新、不做作,對自己的故鄉(xiāng)、親人、情感的歷程都有著細膩而感人的記述。從整體來看,其作品集中的作品又表現(xiàn)出輕重不一、過于具象而導致深度不夠,有些作品過于平淡,對細節(jié)的描寫不夠重視而且把握不好等問題,但她是一位勤奮、聰穎的作家,我覺得,如果她能夠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多讀經(jīng)典、勤于思考、關(guān)注當下,一定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