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英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組建起“學習共同體”。
在這種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我校這幾年著力于課堂教學的改革,大力推進生本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在生本課堂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有以下幾點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創(chuàng)設問題環(huán)境,關注師生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
生本課堂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觀念的轉變在教學實踐中的體現(xiàn)。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大多時候是老師說,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學貴有思,如何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能主動思考提出問題,然后回歸文本,從文本中找到答案,最后通過老師的點拔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實踐中,一開始,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的學習,改變以前的老師講什么,我聽什么的狀態(tài),在預習時,我強制要求學生們針對課文提出三個左右的問題,并在第二天的課堂上交流,評出最有價值的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會相應的得到獎勵,這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提問熱情,從以前的應付老師的作業(yè)變?yōu)樽灾鞯奶剿鳎瑥囊郧暗奶岵怀鰡栴}或提出的問題研究價值不高,變?yōu)樵絹碓綍釂栴},提出的問題可以直指課文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進步的緩慢的,如果老師急于求成,又將回到過去的老路上去。
二、生本課堂的教學模式不是整齊劃一的
是要根據課文的體裁、內容、寫作特點等來確定老師在課堂中的作用的本學期進行的環(huán)節(jié)磨課,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三四環(huán)節(jié)的讀悟感受上,這是閱讀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組確定以《橋》這一課為例,我們組的整體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大多數老師教學經驗豐富,都不只一次的教過這一課,對教材的把握準確,所以在前期備課過程中,我們很快就明確了目標:以第一課時三四環(huán)節(jié)為目標,集中解決這篇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為第二課時體會老漢的形象打下基礎,教學設計也體現(xiàn)了這一想法:
經過第一次試講后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成是多種多樣的,對于洪水的體會,他們既能從課文中體會到運用修辭手法所產生的生動形象的效果,又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洪水肆虐的情景,還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最后把自己的感受送到朗讀中去。不能不說這節(jié)課學生們表現(xiàn)的十分出色,很好的完成了課時目標,可是課講下來后,我們共同有這樣的感受;課上只關注了環(huán)境的描寫,卻忽略了和從物的聯(lián)系,而環(huán)境描寫是為了突出人物形象的。再改,第二次度講時,注重了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的聯(lián)系,卻在學法上強調不夠,吸取了前兩次試講的經驗,在第三次試講時,既注重了環(huán)境描寫的體會,又恰當的聯(lián)系了在這種情況下人物的反映,為第二課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第二課時理解老漢形象時,學生水到渠成,橋、老漢成為不可分割的,合二為一的主體。
三、有效的朗讀指導使閱讀課熠熠生輝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睂W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的理解就逐步加深。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現(xiàn)在語文課上朗讀存在以下的問題:1.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大量的時間用在老師的講問上。2.朗讀的目的不明確,學生沒有明白為什么讀,只是教師讓讀而讀。3.朗讀的面窄。大部分學生都是當聽眾。4.朗讀指導不到位。5.朗讀評價單一。教師的評價語往往就是“讀得真好”,“讀的真流利”。基于以上問題,我認為朗讀指導中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想讀”
創(chuàng)設朗讀情景的方法很多,教師根據不同課文的不同特點,利用導語,利用范讀,利用多媒體課件等都能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他們進入朗讀情景。如在教學《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一課時,詩中的情境遠離我們的生活,如何讓學生們理解戰(zhàn)爭的可怕,從而體會到我們生的幸福呢?處理這個環(huán)節(jié)時,首先在熟讀的基礎上,我運用了多媒體圖片,讓學生觀看了戰(zhàn)爭中和他們一樣大的孩子的處境,面對那血淋淋的現(xiàn)實,學生們受到了極大的觸動,這個時候的朗讀,充滿了對這些孩子的同情與憐惜以及對自己幸福生活的珍惜。對文本的理解再一次的深化。如在教學《橋》時,在學生自讀第一段的基礎上,我對第一段進行了范讀,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短句的好處,同時理解課文所營造的緊急的氛圍。
2.傳授方法,讓學生“會讀”
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崩首x指導也要講方法。初讀,讀正確。再讀,讀流利。熟讀,才能知其義。品讀,有感情。要把握作品感情基調,讀出不同的語氣、語調、情感,讀出文章的輕重緩急,讀出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停頓。為此,要善于抓住文章重點段落進行訓練。課文的重點段落,往往詞語準確生動,句子含義深刻,意境深邃優(yōu)美,對表現(xiàn)文章中心作用很大。
3.善用評價,讓學生“樂讀”
在朗讀指導中,善于評價學生的朗讀,給出具有針對性的評價語,既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又讓學生明白了朗讀在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進朗讀。還以《橋》為例,一位學生在讀“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時,讀到時“勢不可當”聲音的氣勢和情感明顯低了下來,當時我的評價語是:老師仿佛看到咆哮著的洪水向我涌來,可突然在我面前來了個急剎車,被什么給擋住了,學生馬上明白了朗讀中的問題,在第二次讀中很好的體現(xiàn)了洪水的兇猛。
四、創(chuàng)設自由閱讀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須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一路走來,自己的“生本課堂”的教學,有過迷茫,也有過彷徨,有過課堂上學生對同一問題激烈的爭執(zhí),也有過學生對疑惑問題得到解決后的歡愉。在今后的“生本課堂”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通過多種途徑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切實落實學生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進一步激勵和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在課堂授課中,適時對學生的講解做出點撥和評價,努力營造生本課堂,繼續(xù)深入推進的生本課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