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 彥,仲臘春
(連云港市灌南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連云港 222500)
·臨床研究·
血清胱抑素C作為腎功能損害早期標志物對臨床診斷的價值
辜彥,仲臘春
(連云港市灌南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連云港 222500)
摘要:目的探討腎功能損害時血清胱抑素C(CysC)作為早期敏感標志物對臨床診斷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膠乳增強透射比濁法測定血清CysC的濃度、酶法測定血肌酐(Scr)、尿素(BUN)濃度;依據簡化腎臟疾病飲食調整(MDRD)公式估算腎小球濾過率(GFR),并進行慢性腎臟病(CKD)分期。結果血清CysC在對照組、G1期、G2期、G3a期、G3b期、G4期、G5期分別為(0.66±0.21)mg/L、(0.67±0.26)mg/L、(1.36±0.24)mg/L、(1.97±0.33)mg/L、(2.76±0.45)mg/L、(5.02±1.29)mg/L、(6.63±1.07)mg/L。G1期與對照組兩組血清CysC、Scr、BUN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2期與G1期血清CysC值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這兩組Scr、BUN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KD患者隨著腎功能的損害程度增加,血清CysC的濃度也升高,相鄰各組之間CysC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慢性腎臟病腎功能不同損害期血清CysC濃度與腎功能損害程度呈正相關,與血清Scr、BUN相比,血清CysC是特異性更好、敏感性更高的腎臟損傷早期內源性標志物,血清CysC檢測對正確評估腎功能損害程度有極其重要臨床價值。
關鍵詞:胱抑素C;腎功能損害;早期標志物;臨床診斷
慢性腎臟病(CKD)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很多CKD患者早期并無特異性癥狀,直至發(fā)展為腎衰竭時才被發(fā)現(xiàn),從而延誤治療。因此,腎臟疾病的早期診斷將有助于提供有效的干預措施,緩解病情,改善預后。慢性腎衰竭(CRF)是發(fā)生在各種CKD后期的臨床綜合征,是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腎臟病的共同轉歸。腎小球濾過率(GFR)是反映腎功能受損的最重要指標,目前臨床上常用血肌酐(Scr)、尿素(BUN)和肌酐清除率(Ccr)等來判斷腎小球濾過功能,但上述指標影響因素較多,缺乏特異性,且在腎功能損害早期缺乏敏感性,在臨床應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研究較多的CysC是能準確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敏感指標,其產生量恒定,不受其他因素影響。本文旨在探討腎功能損害早期CysC檢測對臨床診斷的重要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觀察組186例為2013年2~6月在本院內科住院的不同程度腎功能損傷患者,其中男117例,女69例,年齡14~94歲,平均64.3歲,對照組37例為本院體檢中心健康體檢人員,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21~64歲,平均48.2歲,無腎臟疾病和或其他慢性疾病史。依據我國人口學資料改良的簡化腎臟疾病飲食調整(MDRD)公式估算腎小球濾過率(GFR),按2012年KDIGO指南修訂的CKD分期標準將患者進行分組:(1)腎功能正常組(G1期),GFR≥90 mL/min,47例;(2)腎功能輕度減退組(G2期),60 mL/min≤GFR<90 mL/min,41例;(3)腎功能輕度到中度減退組(G3a期),45 mL/min≤GFR<60 mL/min,35例;(4)腎功能中度到重度減退組(G3b期),30 mL/min≤GFR<45 mL/min,21例;(5)腎功能重度減退組(G4期),15 mL/min≤GFR<30 mL/min,22例;(6)腎衰竭組(G5期),GFR<15 mL/min,20例。
1.2方法膠乳增強透射比濁法測定血清CysC的濃度、酶法測定Scr、BUN濃度;依據簡化MDRD公式:GFR(mL/min·1.73m2)=186×(Scr)-1.154×(年齡)-0.203×(0.742女性)估算GFR,并進行CKD分期(Scr以mg/dL為單位,1 mg/dL=88.41 μmol/L,年齡以歲為單位)。
1.3儀器與試劑儀器:東芝TOSHIBA 120F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CysC試劑采用膠乳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寧波瑞源試劑),校準品為試劑盒配套校準品,質控品為試劑配套質控品;BUN、Scr試劑采用酶法(浙江伊利康試劑),校準品為試劑盒配套校準品。BUN、Scr兩者室內質控品為Beckman Coulter液體常規(guī)化學質控血清LEVEL 2和3(批號:M203012、M203013)。
2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G1期腎功能正常組與健康對照組血清CysC、Scr、BUN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G2期腎功能輕度減退組與G1期腎功能正常組血清CysC值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Scr、BUN值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KD患者隨著腎功能損害程度的增加,血清CysC的濃度逐漸升高,相鄰各組之間CysC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對照組及不同程度的CKD患者CysC、Scr和
3討論
盡早診斷CKD并對其分期,給予針對性治療是提高CKD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GFR是反映腎功能受損的最重要指標,GFR尚不能直接測定,臨床上常采用血清BUN、Scr或Ccr來判斷,血清BUN、Scr在個體內水平相對恒定,但易受年齡、性別、飲食和肌肉含量等的影響,缺乏特異性。在腎小球病變時,因腎臟具有強大的儲備功能和代償能力,雖濾過面積減少、濾過率明顯下降,若余下的腎單位能排出日常機體所產生的BUN、Scr等代謝產物,血液中的這些物質仍可維持正常水平,只有當GFR下降超50%時,才導致BUN、Scr的輕微上升,因此缺乏敏感性;Ccr在反映腎臟損害時比血清BUN、Scr敏感,但因Ccr的測定需嚴格控制飲食后,內生肌酐濃度才較穩(wěn)定,且收集24 h尿過程繁瑣,計時、計量、體表面積和防腐劑等因素均使結果存在一定的不準確性。這些因素限制了Ccr在臨床中的應用;CysC又稱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是一種低相對分子質量、堿性非糖基化的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為13.3×103,由12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能在幾乎所有的有核細胞表達,無組織學特異性,故機體CysC產生率相當恒定,生理條件下帶正電荷,可經腎小球自由濾過,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并在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內完全代謝分解,且不被腎小管重吸收和分泌,不返回血液,腎臟是清除循環(huán)中CysC的唯一器官,所以CysC濃度主要由GFR決定,由此可見CysC是一種理想的反映GFR變化的內源性標志物。不受炎癥、黃疸、溶血、脂血的影響,且與性別、年齡、肌肉量無關。故血清CysC較Ccr、Scr能更準確地反映GFR的變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Scr和BUN在腎功能正常組與對照組、G2期腎功能輕度減退組與G1期腎功能正常組之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清CysC在腎功能正常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CKD所有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2期腎功能輕度減退組與G1期腎功能正常組血清CysC值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姡谀I臟輕度受損的情況下,血清CysC比血清肌酐更敏感,CysC可以認為是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的敏感指標,與國內侯振江等[2]報道一致,在腎功能損害早期,血清CysC的濃度即有上升,較之Scr、CysC具有更好的靈敏度和準確度。且CysC與GFR相關性較好,其水平的增加與腎功能損傷程度同步,可以用于腎功能分期,是一個理想的腎功能監(jiān)測指標[3],在不同程度腎功能損害時,均能準確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尤其是更能敏感提示早期的腎功能損害[4]。臨床上對血清BUN、Scr正常而CysC處于參考值上限的高?;颊?,應定期復查,密切關注其腎功能的改變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慢性腎病患者的早期腎損害。
參考文獻
[1]周劍波,張廷,胡宏.Cystatin C在評價慢性腎病患者腎小球濾過功能中的作用[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18(4):348-350.
[2]侯振江,魏明竟.胱抑素C及其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7,28(11):1013-1015.
[3]鄭君德,李少芬,陳濤,等.血清CysC與常規(guī)腎功能評價指標在腎臟功能評估中的對比研究[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9,9(11):1256-1258.
[4]陳鑫,王開宇,蘭小鵬.探討胱抑素C在慢性腎病中的診斷價值[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26(6):70-72.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0.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130(2016)10-1399-02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