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尚龍
懶覺是什么,說出來一定讓人覺得是在嘩眾取寵,但是你不得不承認,懶覺代表了生命力的強弱。并不是每個想睡懶覺的人都睡得了懶覺,才早上7點、8點就這么不情愿地醒了。也并不是每個不想睡懶覺的人都能夠聞雞起舞,鬧了鬧鐘、請了“貓您靠”還照樣呼呼大睡,這就是生命力的強弱表示。
懶覺睡得越香睡得越長,說明生命力越旺盛。睡懶覺總是年輕氣盛的專利。一頭睡去,免了早中兩餐,下午兩三點鐘才睡眼惺忪,慵懶地打開窗戶——哇,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
一個將睡懶覺當作自己生活方式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將夜生活惡狠狠延伸的人。反過來說,一個敢于終夜不睡的人,一定是一個善于終日不醒的人。他們是不會將徹夜不睡用“熬夜”這兩個痛苦的字眼來解釋的,而是應(yīng)該叫作“消夜”。
同樣是徹夜不眠,熬夜和消夜,就代表了兩種生命狀態(tài)和生命質(zhì)量。熬夜當然是艱難困苦的事情,就像熬藥,又是慢工出細活,又是吃得苦中苦;哪像是消夜,就是消費夜里啊,K歌、派對、洗澡、打牌,上網(wǎng),不到華燈初上,就進入不了角色;不到月明星稀,就拉不攏大幕。
吃得下玩得起睡得著,這就是旺盛,這就是生命力的資本。就好像一個有能力賺錢的人,按揭買房買車一點也不腳軟一樣。
隨著年齡上去,熬夜雖然還不痛苦,還不是煎熬,但是懶覺就漸漸地打起了折扣,一門心思想一覺睡到日西斜,卻無緣無故地就醒了;甚至偶爾熬了個夜,做好了一切睡個懶覺的精神準備和技術(shù)鋪墊,但是生理上的那個鬧鐘,準時地“貓您靠”了起來。誰都怨不得,就怨自己——睡懶覺的能力減低了,就像酒量下降、食欲減低一樣無可奈何。
再老下去,就開始早睡早起,夜里不睡覺真是熬了,而且還熬不過去,八九點鐘的時候,人家青年人的夜生活剛剛拉好場子,他老人家已經(jīng)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了。而早上5點、6點,人家剛剛睡下,他不起床就渾身難受,哪怕再多睡片刻,都會像是熬,還不如起床熬中藥,倒是一點沒有受煎熬的感覺。
洞察一個人的生命力從旺盛走向衰落,最細小的區(qū)別,就是不需要鬧鐘了,想什么時候醒就什么時候醒,但是卻需要一個枕邊鐘,因為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可以看看我這邊幾點。
正因為懶覺代表了生命力,所以大凡年紀輕輕的,都愛標榜炫耀自己的懶覺,而為了證明自己什么什么很旺盛,就作秀一樣地睡懶覺的人也是有的。
(摘自《新聞晨報》 圖/傅樹清)
特別文摘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