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永+黃寶坤
一、不宜表功
在全校教干教師大會上,談起工作上的問題,有的校長特別喜歡細數(shù)自己的功績,一旦導入話題,往往總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深情陶醉在以往的歲月里,似乎不這樣做,下屬就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知道自己的策略和手段。其實大可不必。況且,過去的功勞再大、再多,也只能說明過去,并不能證明現(xiàn)在,也不能代表未來。做好當下,策劃未來,才是校長執(zhí)政的根本所在。現(xiàn)在的問題處理不好,以后的路子謀劃不清,再完善的過往也說服不了下屬。糾纏在過往之中,反倒不利于樹立威信。開會時校長千萬不要顯擺自己過去的功勞,應該把主要精力用在謀劃愿景、調(diào)動積極性上。
二、不宜嘮叨
嘮叨是最讓下屬厭煩的行為。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態(tài),有的校長每逢辦公會,就像和尚念經(jīng)一樣,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甚至把簡單的小事解釋復雜了,把樸素的道理闡釋抽象了,原本一個很平常的工作調(diào)度會、問題研究會,因為校長的嘮叨要開上兩三個小時。校長可能認為自己這樣做很有道理,是在突出重點、強調(diào)關鍵,但聽著校長的嘮叨,下屬往往厭煩透頂,盡管無人提出反對意見,實際上是人在會場心卻飛向了遠方。如此開會,既沒有高效率,也缺乏正能量,背離了召開會議的初衷。在學校里,副手有副手的職責,中層有中層的任務,大家參加會議,只想盡快處理問題,迅速領受任務,然后抓緊時間忙自己的事情,誰也不忍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冗長拖沓的會議上。校長要練就“三言兩語把事理說明白”的基本功,少開會,開短會,把有效的時間騰給工作而不是讓給會議,一切以教學為中心而不是以開會為中心。
三、不宜擺架
有的校長喜歡在大會小會上拿自己的“級別”說事,動輒就是副科級、正科級、副縣級,自我感覺良好地把自己擺到了“官”的位置上,意在讓下屬產(chǎn)生對上級的仰視感和對權威的敬畏感。尤其是遇到下屬產(chǎn)生不滿情緒的問題時,做出這種姿態(tài),更是想讓教干教師面臨強大的精神壓力,以便順利接受校長的安排、圓滿實現(xiàn)校長的意圖。其實,校長這個“官”,不管冠以什么級別,最終都應定位于“領頭羊”的角色才行,既做指揮員,又當實干家。校長樹立威信的根本途徑,在于有寬廣的視角,有淵博的學識,有完善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一個人戴上“校長”的帽子,下屬往往會有距離感,校長一旦把自己當“官”看,把職責當“官”用,就會與教干教師隔開一道深深的鴻溝。要知道,擺架子當然能威懾人,但也會讓人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甚至是逆反心理,一旦下屬對校長的行政級別“不感冒”,校長的威信必將一落千丈。開會的目的就是安排工作、研究問題、征求意見,如果開成咄咄逼人的“訓誡會”、毫不留情的“批斗會”,一定會不得人心。學校去行政化終將全面推開,校長千萬別在下屬面前拿級別說事。
四、不宜散題
某校長開辦公會有個習慣,會前從來不跟下屬通氣,開會的主題是什么,副手們從來不清楚;即使是每周一次的中層干部會,怎樣安排工作和是否進行工作總結,也毫無規(guī)律可言,會上需要提交什么問題,需要討論哪些問題,無論是副校長,還是各科室主任,人人都茫然無知。校長的問題隨性而出,下屬一旦回答不出,校長就“晴轉多云”。因此,一聽說要開會,參加會議者除了拿會議記錄本,就是匆匆忙忙找計劃、找總結、找文件,所以,每個進會議室的人,都會神色緊張地抱著一大摞資料,每次開會,人人懷里都揣著一只兔子,唯恐會遇上難題讓自己在眾人面前難堪。不管校長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這種開會方式,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折磨人的方式。為了提高會議的效率,校長會前應告知有關人員討論的主題,讓參與者做好必要的預備,會議應圍繞主題展開,千萬不要頤指氣使地耍官僚。
五、不宜攬功
在班子會或者中層干部會上,校長經(jīng)常需要就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展開總結和評議,自然免不了涉及功過是非問題。有的校長喜歡攬功,無論是業(yè)務上的推進,還是事業(yè)上的成功,校長都會有意無意地把功勞記在自己名下。此舉雖然彰顯了校長的能力和水平,但同時卻也會證明校長“沒水平”,會傷害分管副校長和主管干部的積極性。學校發(fā)展的大政方針,雖然是校長的主要思路,最終決策權在校長手里,但卻離不開副校長的熱情參與,離不來中層干部的積極推進,更離不開全體教師的扎實工作。出了成績,校長當仁不讓地攬過來,只能說明校長好大喜功,這會讓下屬很看不起校長的人格,時間一長,下屬會喪失進取心和工作積極性。因此,工作上有成績,事業(yè)上有成就,校長應該大力褒獎下屬。
六、不宜推過
“攬功”往往與“推過”密不可分。工作上一旦出現(xiàn)失誤或者是錯誤,有的校長常常會召集規(guī)模不等的會議,查找原因,落實懲處措施。這些未嘗不可;即使亡羊補牢,對以后的工作也大有裨益。但在論及責任的時候,有的校長往往把自己當成局外人、旁觀者,很少能主動承擔主要責任甚至是一部分責任,更不要說自我檢討、自我批評了。其實,縱觀學校的各項工作,校長不但是決策者,還應是推進器和督察長,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發(fā)現(xiàn)細小的紕漏和微小的失誤,努力避免大的錯誤。一旦出現(xiàn)問題,校長應首先檢討檢查自己是否思路正確,是否安排到位,是否督導及時,并迅速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防止發(fā)生更大的問題。如果下屬沒有能力完成任務,校長就要反思自己在人事安排上是否妥當。校長不問青紅皂白,將過失一股腦地全部拋給下屬,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巴乒Α辈弧皵埞Α保切男亻_闊的表現(xiàn),“攬過”不“推過”,是敢于擔當?shù)淖C明,如何取舍,一個以學校發(fā)展、師生發(fā)展為己任的校長,應該會有明確的決斷。
(作者單位:山東沂水縣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