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民
寫作議論文時,分段是不少同學把握不住而又容易忽視的問題。由于動筆前對全文結(jié)構(gòu)的安排思考得較少,故動筆后因思路不定、駕馭不住而胡亂為之。分段無規(guī)律,憑行數(shù)的多寡分段。怕長了,則另起一段;嫌短了,就把幾層意思獨立的文段也合成一段。結(jié)果是,要么全文僅有一兩段,成為一塊板;要么有很多段,把文章搞得支離破碎。寫作的目的是要表達思想,因此,文章的分段均應服從文意的表達,不必分,則應惜段如金;該分,則要潑段如云。我們看看培根的《論學問》(商務印書館《培根論說文集》)一文中的兩段話(序號和省略號為筆者所加):
“①讀書為學的用途是娛樂、裝飾和增長才識。在娛樂上,學問的主要用處是幽居養(yǎng)靜;在裝飾上,學問的用處是辭令;在長才上,學問的用處是對于事務的判斷和處理。因為富于經(jīng)驗的人善于務實,也許能夠?qū)€別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斷;但是最好的有關(guān)大體的議論和對事務的計劃和布置,乃是從有學問的人來的。②在學問上費時過多是偷懶;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guī)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③學問鍛煉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經(jīng)驗的鍛煉。蓋人的天賦如野生的花草,他們需要學問的修剪;而學問本身,若不受經(jīng)驗的限制,則其所指示的未免過于籠統(tǒng)。④多詐的人藐視學問,愚魯?shù)娜肆w慕學問,聰明的人運用學問,因為學問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們。這種運用之道乃是掌握學問以外、掌握學問以上的一種技能,是由觀察體會才能得到的。⑤不要為了辯駁而讀書;也不要為了信仰而盲從;也不要為了言談而議論;要以能權(quán)衡輕重、審察事理為目的。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
從以上兩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惜段如金。第1段說了很多內(nèi)容,但這些內(nèi)容依論述的需要又是必須合成一段的。全段論述了五層意思:第①層,讀書為學的作用;第②層,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第③層,學問與經(jīng)驗的關(guān)系;第④層,怎樣運用學問;第⑤層,運用學問的目的。第2段則跨入獲取學問的方法,變意較大,由“為什么”轉(zhuǎn)入“怎么做”,所以單列為一段。我們從中可得到一點啟示:議論文,一般是每段文字較多,全文段落較少。這是因為,議論文以論說為主,而論說尤重邏輯推理,一般是靠一段嚴密的推理表達某種觀點,所以一個道理就應集中在一個段落中講清楚(包括用例),這樣句子連接比較緊湊,說理句子多了,段落就長了。再者,議論文重說理,少抒情;多直白,少含蓄;不靠情動人,而是靠理服人,所以一個段落中句子數(shù)量一般也不會太少,相關(guān)意思的層次必須在一個段落中一氣呵成,讓讀者透徹地明理。
分好段落,也無定法。下面列舉一些可獨立成段的情形。
1.在排列論證時,一個小分論點及對這個分論點的證明為一段。
例如一篇題為《說說榮譽感和虛榮心》的優(yōu)秀作文(見《語文讀本》高三冊),為把榮譽感和虛榮心區(qū)分清楚,作者用了排列論證的方法。第2、3、4段分別以“榮譽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美好的社會心理”“虛榮心則是一種淺薄、庸俗的社會心理”“榮譽感強和榮譽心重的兩種人,在我們學習生活中的表現(xiàn)截然不同”分布在各段段首,為段落中心句,即各段的分論點,以3個排列的分論點證明全文的“榮譽感和虛榮心是不同的”這個中心論點。
2.按議論的內(nèi)容順序依次分段。
例如毛澤東的《反對黨八股》就是按黨八股的8大罪狀自然地分段;《魯迅的精神》一文中就是按魯迅精神的4個方面分段。
3.在提出或總結(jié)問題時“自成一段”。
例如毛澤東的《我們的文藝是為什么人的?》一文的開頭“第一個問題:我們的文藝是為什么人的?”即成一段?!斗磳h八股》中將“以上八條罪狀”的總結(jié)單寫成一段。它們與前文中“著重于分析”的段落分開。
4.在一篇文章中,引文通常夾在分析、議論的句段中,不另起段,但引文較長或為突出它時,這些引文可另成段落。
例如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中從《明史·李自成傳》中所引的李巖被害、起義軍解體的例子,就單成一段,從“《北略》卷二十三”引兩李被害后宋獻策、劉宗敏的反應的例子也單成一段。
某些情況下,議論文段落有時也極短。第一,中心論點句。能概括全文,表明一個總觀點的句子。培根《論讀書》的開頭一句話就專成一段:“讀書可以作為為消遣,可以增添情趣,也可以增長知識?!比缓笤诘?段開啟下文。第二,總結(jié)性的句子。吳晗《說謙虛》的結(jié)尾——“總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記?。骸撔氖谷诉M步,驕傲使人落后?!钡谌?,過渡句。承上啟下的句子也自成一小段。胡繩《論各盡所能》中的第2段僅以以下兩句“這種理解對不對呢?對,又不盡對”過渡到下文。第4段僅以以下一句“為什么這樣說呢?”過渡,然后在下一段轉(zhuǎn)入分析論證。第四,表強調(diào)的段落。宋云彬《好讀書,不求甚解》中末尾兩段是這樣的:“讀書,讀書,我們要求有自由研究、自由批判的讀書環(huán)境?!薄白x書,讀書,我們要在容許自由研究、自由批判的讀書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好讀書的風氣,而以‘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來達到‘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钡谖?,表抒情的句子。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結(jié)尾以“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一句單作一個強烈的抒情段落。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