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瓦房店市文化館 遼寧 瓦房店 116300)
?
談歌唱的聽覺機制
王 建
(瓦房店市文化館 遼寧 瓦房店116300)
【摘 要】聽覺的產生,是經歷了耳的生理器官接受自然界的物理能——聲波,傳送到神經系統(tǒng)聽覺功能區(qū)進行心理分析,由物理能引起人體的生理器官的感應,然后經過神經系統(tǒng)心理機制的轉換過程。在音樂活動中,聽覺是最重要的音樂感覺,音樂的價值是靠人的聽覺特性來實現的。
【關鍵詞】聲樂;歌唱;聽覺機制;培養(yǎng)
人耳的聽覺特性具有辨別音的高低、音色、強度、響度、時值及方向、距離等不同功能。人耳對聲音的這些物理性質的分辨與感受,使人將客觀產生的物理現象融入豐富的心理世界進行吸收處理,從而演變成情感體驗,使音樂這種客觀的物質產物賦予了人類特有的精神世界的豐富主觀感受。
(一)音色感。人耳除可分辨純音外,還可以分辨復合音以及音的和聲。音色的聲學概念是取決于聲波的波形及其倍音結構即復合音的數量。人腦中形成的音色概念,屬于心理學感知覺的范疇。
音色給人產生的聽覺感受與審美是豐富的。高泛音音色亮,給人以明朗愉快的感覺;低泛音音色暗,給人以渾厚深沉的感覺;音色的亮度特征,形容為明快的、陰暗的、光輝的、暗淡的等;音色的質感特征,形容為柔的、粗的,尖的、鈍的,單薄的、厚實的等;音色的空間特征,形容為豐滿的、空泛的、寬闊的等。豐富多彩的音色特征,為音樂的表現與審美,提供了寬廣的空間。
(二)強度與響度感。聲音的強度即音量取決于音的振幅,是客觀物質的物理概念。響度是人對客觀聲音的主觀感受與知覺,也屬于心理學范疇。人耳具有明顯的時值、方向、距離的感受與辨別能力,是人的聽覺系統(tǒng)對客觀物質產生聲音的接受與傳導所形成的心理反應機制。時值感是人耳對連續(xù)發(fā)聲的音波的持續(xù)時間進行比較的能力。距離感、方向感是人耳對發(fā)聲聲波傳送的方位辨別。
(一)歌唱聽覺培養(yǎng)的意義。音樂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在音樂活動產生的所有感覺中,最重要的感覺當屬聽覺。聲樂藝術的審美與演唱實踐活動主要依靠聽覺進行,聲樂藝術鑒賞與歌唱藝術表現及嗓音發(fā)聲技術,究其本質是聽覺的藝術,是聽覺的技術。聽覺生理和聽覺心理的廣泛參與,使得歌唱活動具有明確的方向與具體的目標,歌唱審美與創(chuàng)造得以維系和展開。
歌唱聽覺是以人類嗓音歌唱為具體感知對象的音樂意識活動,屬于人類的高級神經活動及思維意識范疇。歌唱聽覺對歌唱活動承擔重要的支持作用。歌唱聽覺始終以其特定的方式影響和制約著歌唱者的歌唱行為。對于歌唱者來說,必須真正具備敏銳的歌唱聽覺與聽覺能力,才能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歌唱實踐,切實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與水平。
(二)歌唱聽覺的主客觀統(tǒng)一。人的歌唱是一個既有歌唱技術又有歌唱藝術表現等的綜合機制。僅就歌唱與發(fā)聲技術而言,在歌唱中,由于人的發(fā)聲器官處于主體地位,聽覺器官相對處于客體地位,必然產生主客觀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一是體現在歌唱過程中,歌唱者既要注意發(fā)聲與歌唱系統(tǒng)的技術狀態(tài),又要依靠聽覺系統(tǒng)調節(jié)歌唱中的音樂方面包括音準、節(jié)奏等因素的準確性。二是在歌唱聽覺領域內,既要依靠聽覺系統(tǒng)調節(jié)歌唱發(fā)聲方面的正確性,又要依靠聽覺功能調節(jié)歌唱中的音樂方面包括音準等的準確性。
人在說話與歌唱中感覺到的聲音,與別人的聽覺反應存在明顯差異。這是因為人在發(fā)聲中的所謂聽覺感受,既有從外界反射后經空氣傳導傳回的聽覺反應,又有從自身發(fā)音器官經骨骼與肌肉組織傳導到內耳的聽覺感受。同時,還有體內由于聲音共鳴振動產生的屬于觸覺范疇的感覺。因此,這與處在客觀環(huán)境中的聽眾所感受到的單一聽覺感受是不同的。由于這種差異,在聲樂學習與教學訓練中,往往會發(fā)生主觀感覺與客觀評價標準的矛盾。這就要歌唱者在教師的指導與反復實踐中逐步解決。
內心聽覺,亦稱心理聽覺或歌唱觀念聽覺。這種聽覺感知,始終影響和作用于人們的歌唱創(chuàng)造與審美活動。要通過內心聽覺的培養(yǎng)形成正確的聲音概念;要依靠內心聽覺的支持,分辨主觀聽覺與嗓音客觀音質的區(qū)別;要通過內心聽覺的引導熟練正確地掌握歌唱發(fā)聲控制技術,達到規(guī)范藝術標準,才能最終完成聲樂藝術表現的目標。
在歌唱學習與訓練中,如何解決歌唱聽覺的主客觀矛盾,培養(yǎng)歌唱者正確的歌唱聽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生理、物理與心理機制。只有掌握了歌唱的聽覺機制,把握歌唱學習與訓練中的主客觀矛盾統(tǒng)一性的規(guī)律,才能取得聲樂學習與訓練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馮葆富.歌唱醫(yī)學基礎[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1.
[2]梁廣程.樂聲的奧秘[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
[3]耶克林.音樂錄音[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4.
[4]黑頓.生理學與心理學和音樂的關系[A].音樂譯叢4[C].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3.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086-01
作者簡介:
王 建(1985-),漢族,本科學歷,畢業(yè)于沈陽音樂學院,現就職于:瓦房店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