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米粒
2016年4月2日,青年古典吉他演奏家范曄在森海塞爾上海音樂廳舉行了一場名為“二十封信·愚愛”的情景音樂會。在音樂會前的采訪中,范曄表示自己對“愚”這個詞有著獨特的理解?!拔也⒉挥X得‘愚是一個貶義詞,不能說我‘愚就是笨的、蠢的。其實,愚可以是一種義無反顧向前的感覺,就像兩個人在愛情中,明知道有各種困難,還是要想盡辦法在一起?!迱凼且环N排除萬難后的愛情?!?/p>
身臨瑞士小鎮(zhèn),“談彈”愛情
《二十封信》是法國作曲家羅蘭·迪恩斯(Roland Dyens)創(chuàng)作的一部古典吉他套曲?!胺▏撕芾寺?,他會寫一首音樂,用寄信的方式寄給朋友?!本瓦@樣,迪恩斯創(chuàng)作了二十首非常短小的作品,曲名都和信有關,包括《致悉尼的一封信》《寫給塞納河的寄語》《寫給自己的一封信》《一封空白的信》《找不到的一封信》等。一次偶然的機會,范曄聽到了這部作品,覺得非常有想象的空間,“他把我們以前寫信的那種感覺,用音樂表現(xiàn)了出來”。他希望與聽眾分享這部親密的、宛若低語呢喃的作品,勾起大家的一點回憶。
不過,范曄擔心《二十封信》的概念有點寬泛,如果自己彈一首、換一首,彈一首、換一首的話,可能會給大家一種疲憊的感覺。“觀眾會想,這二十封信到底是什么呢?這些曲子又是怎樣一個故事呢?”因此,他以瑞士作家克·卡文的短篇小說《一個愛情故事》為藍本,改編了一個關于兩個人之間哀傷而又遺憾的愛情故事,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音樂。
范曄將故事的背景設置在了瑞士阿爾卑斯山脈馬特洪峰山腳下的一個非常美麗浪漫的小鎮(zhèn)策爾馬特(Zermatt)。和許多年輕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不同,男女主人公阿爾貝和雷阿認識時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各自喪偶,雙方的孩子是好朋友。他們彼此深愛,但可能出于農(nóng)村人比較羞澀的性格,沒有任何一方提出要在一起。終于,在孩子們的撮合下,他們決定把關系往前推進一步,然而接連好幾次,都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發(fā)生了一些機緣巧合的事情,或者是阿爾貝突然病倒了,或者是雷阿的哥哥去世了,婚事就這樣耽擱了下來。
等到兩人八十五歲,終于在報紙上刊登了結婚啟事后,婚禮那天上午,他們居然忘了,沒有參加。從那以后,他們再也不愿意提起結婚的事了。最終,阿爾貝死于一場事故,當人們把他抬起來的時候,他為雷阿采的紫羅蘭飄落了一地。雷阿只比阿爾貝多活了半個月,也隨他而去了。這是一個“愚”得讓人惋惜、心疼的愛情故事,兩個人的大半輩子一直在錯過,直到去世時依然沒能在一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愛情,確確實實地發(fā)生過了。正如原著所說,“鄉(xiāng)下的人并非沒有感情,他們只不過把它藏在心里罷了”。
范曄將《二十封信》與這個愛情故事,用“情景音樂會”的形式呈現(xiàn)在舞臺上,這有點像時下流行的“跨界”音樂會,但又有些不同。范曄認為,在傳統(tǒng)音樂會中,演奏家并沒有太多機會像以前的沙龍音樂會那般去“談”音樂?!肮诺湟魳穼ξ覀兞晳T了的人來說很容易接受,但對大眾來說,可能并不是那么熟悉。我就在想,可不可以借助另外的手段來表現(xiàn),又不會太過喧賓奪主。”他想到了“情景音樂會”——在音樂家演奏的同時,用場景作為輔助,帶動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讓現(xiàn)場的觀眾更好地融入作品。
在這樣的情景音樂會中,臺上的男女主角沒有一句臺詞,只是作為背景無聲地表演。“如果我做成音樂劇、話劇,演員在臺上有臺詞,開始說話、交流了,就會干擾到演奏家。我想做的是,古典音樂還是古典音樂,古典吉他還是古典吉他,曲目還是原來的曲目,我只是在視覺上給觀眾一點點調劑方式,讓他們覺得,音樂會并不是那么的漫長,那么的無聊。”“喧賓奪主”,是范曄提到最多的一個詞,他很清楚,在音樂會中,音樂是絕對的主角,任何可能吸引觀眾不必要的注意力的元素,他都會堅定地否決掉。
情景音樂會的舞臺分為兩個區(qū)域:靠后方是一個歐洲的書房,男女演員身著歐洲鄉(xiāng)村的傳統(tǒng)服飾,在那兒表演;靠前方是一個歐洲的客廳,有幾張椅子、沙發(fā)等,范曄就在這里演奏。他把《二十封信》原來的順序打亂了,分為春、夏、秋、冬、春五幕,每四首曲子為一幕?!捌鋵嵲捻樞虿]有太大的意義,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作了一些變化,希望能和整個故事的場景及氛圍達到融合的狀態(tài)?!?/p>
在每一幕開始之前,都有一個旁白來交代故事情節(jié),這也恰好避免了之后演員開口說話。一幕又一幕,范曄的演奏地點從椅子上、茶幾上再到沙發(fā)上。那些曲式自由、優(yōu)美動聽的吉他音樂,宛若一段段內心的獨白——哦不,是一封封書信,用音樂寫就的書信……
原汁原味的古典吉他
《二十封信》的時間不長,因此情景音樂會只是下半場,而上半場,則是傳統(tǒng)的古典吉他獨奏會。沒有演員,沒有道具,范曄獨自一人坐在臺上,讓大家原汁原味地體驗了一把古典吉他的魅力。
首先,范曄演奏了巴赫的康塔塔《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這是巴赫為瑪利亞造訪節(jié)所作的教會康塔塔《心、口、行為與生活》(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BWV 147)中的第十曲,范曄演奏的是大衛(wèi)·哥利(David Qualey)改編的版本。在他看來,用古典吉他彈巴赫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鞍秃兆钐貏e的音樂本質就是它的多線條。一個四聲部的音樂,要在只有六根弦的吉他上演奏出來,我的左手按弦,右手小拇指不用,也就是四個手指要完成四個聲部的演奏,而且要彈清楚,可以想象一下有多難。”
接下來是三首塔雷加的作品。這位西班牙作曲家的作品帶有明顯的浪漫主義風格,享有“吉它史上的肖邦”的美譽?!栋⒗L格隨想曲》創(chuàng)作于1888年,神秘的引子似海市蜃樓般朦朧,一股濃郁的阿拉伯風情呈現(xiàn)在眼前:沙漠、金字塔、駝峰、駝鈴,輕紗蒙面的少女,寬袍大袖的男人,還有嬰兒的哭啼聲?!栋⒌侠蛩罚ˋdelita)速度緩慢,結構十分短小精煉,其中段采用的滑音演奏法韻味十足,是吉他以外的樂器所無法表現(xiàn)的。《淚》是塔雷加的吉他小品中最能體現(xiàn)他對音色追求的一首曲子,雖然歌曲名稱叫“淚”,但并不是表現(xiàn)悲傷的淚,而意在描寫孩子流出的天真可愛的眼淚。
范曄還演奏了他的朋友林幻奇特別為他而創(chuàng)作的《夜(Ye)曲》,其中,“Ye”字一語雙關,不僅表示“夜曲”,還與他的名字發(fā)音相同?!拔曳浅O矚g夜曲這種題材,它里面可以有很多很夢幻的想法、變化,這也與我個人的演奏風格比較相近。”《夜(Ye)曲》作于2014年,是一部描繪黑夜、星空的作品,帶一點德彪西式的印象派。作曲家在首尾部分用流動的分解和弦表現(xiàn)了斗轉星移的夜空,而中部松散的結構、宣敘式的旋律以及點綴的泛音則表達了“星空下的冥想”這一主題?!熬秃孟裨谝粋€夜晚,我獨自一人坐在那邊,泡了一些茶或咖啡,喃喃自語,回顧一些往事,淡淡的那種感覺?!?/p>
范曄本人學吉他很晚,十九歲才正式學習古典吉他,師從國內知名古典吉他演奏家陳華亮?!耙婚_始,我也是受到當時一些民謠歌曲的影響,買了一把民謠吉他,自己研究、彈著玩?!焙髞?,他去藝校報了一個課程,被分到了陳華亮老師的班,那個班上有彈古典吉他的,也有彈民謠吉他的。學了一期課程以后,班上二十幾個人都走了,只剩下他一個人,于是他被換到了另一個班。再上完一期,又只剩下他一個,從此他就跟著陳華亮老師上小課了。
范曄的進步非???,學習吉他兩年后,就參加了兩屆全國吉他大賽,并獲得了古典吉他第二、三名,民謠彈唱第一名的好成績?!翱赡苣挲g大了,對手的控制要比小孩子好很多,老師就會讓我們直接接觸一些比較難的曲子?!?/p>
2002年,范曄赴維也納深造古典吉他專業(yè),先后師從于魯琪亞·阿格秋(Lukia Agapiu)和約格·潘拿索(Jorgos Panetsos)等名師,參加了多次維也納國際吉他藝術節(jié)。隨后,他跟隨奧地利布爾根蘭州(Burgenland)州立約瑟夫·海頓音樂學院的吉他與弦樂系主任馬克思·拉塞(Max Hrase)學習,并獲得音樂藝術表演與音樂教育的雙學位。2013年,在師從埃萊娜·卡索里(Elena Càsoli)四年后,范曄畢業(yè)于瑞士伯爾尼藝術大學,是該校古典吉他專業(yè)首位以滿分成績畢業(yè)并獲得最高學位的中國青年演奏家。目前,范曄在瑞士伯爾尼音樂學院任教。
近年來,范曄以他特立獨行的音樂會模式活躍在世界各地的舞臺。早在2008年,他就在香港國際吉他音樂節(jié)上舉辦了獨奏會,反響相當熱烈。同年9月,他在上海音樂廳舉辦“弦音宮廷”古典吉他獨奏與重奏音樂會,獲得了觀眾的一致贊賞。2013年6月,他作為首位華人吉他演奏家,與瑞士伯爾尼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了意大利作曲家泰德斯科的《第一吉他協(xié)奏曲》。2014年,他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勵志于用“跨界”的古典音樂人給聽眾耳目一新的感覺,譚盾大師如此評價他,“他的演奏,讓我對吉他有了新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