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彬
游說
現(xiàn)代(modernity)原來是啟蒙。它要求人要面對自己。面對自己時,人不要怕什么,要了解和認識自己。
不過,現(xiàn)代人好像有困難看自己的眼睛,有困難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會讓人感覺到路上的孤獨。因此人老需要安慰,需要泰迪熊、需要表情包。
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長大的。德國1950年代的口號還是:孩子應該跟Krupp(克虜伯)的鋼鐵一樣硬。當時,我們小孩兒還老聽到大人說:一個印第安人不哭,因此我們向印第安人學不哭泣。到現(xiàn)在我不太會流淚。我七十多歲,周圍的朋友一個一個地去世,我還是不流眼淚,當然我會很難過。
我的孩子們都會哭,為什么呢?我對孩子的教育跟我爸爸媽媽的完全不一樣。我爸爸媽媽都參加了二戰(zhàn)。從戰(zhàn)場回來后,他們要求家里的三個男孩兒不要流淚。因此我們都沒有淚水,真的比鋼鐵還硬。我們學好了壓抑所有的感情,最后什么情緒都沒有。反正我們這一代人就這樣看自己。
二戰(zhàn)后德國缺少男人。男人去打仗,很多人回不來,死在戰(zhàn)場。因此我基本是被女人培養(yǎng)的。我的媽媽、祖母、一些托兒所阿姨、一些小學的女老師改變了我原來非常軟弱的性格,因為教育我的女人們老說:別哭。“別哭”是她們唯一個口號,因此我沒有學好哭。
1974年我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當時女權主義的活動慢慢開始了。1977年我到了柏林自由大學后,我的女學生都說我應該學哭。我拒絕了。到現(xiàn)在我還不會哭,我比鋼鐵還鋼鐵。這樣是對的嗎?難說。
我有好幾個孩子,他們都會哭。孩子哭的時候我高興嗎?也難說。因為眼淚讓人感覺到人生的缺憾。什么缺憾呢?渴望與現(xiàn)實的矛盾。我們希望很多,因此要為了自己的夢而奮斗,但是經常失敗。失敗也是一種重要的經驗。不過,失敗有時讓我們比鋼鐵還鋼鐵,有時也讓我們太弱、太軟。因此人也需要安慰。
幾年來日本的表情包(emoji)越來越多影響到我們對社會的感覺。它們看起來是可愛的。但是我們?yōu)槭裁葱枰鼈兡??“我們”指誰呢?如果指男人,女人喜歡男人作為需要安慰的哭娃娃嗎?
現(xiàn)代的女人太復雜。一邊她們要求男人比鋼鐵還鋼鐵,一邊她們要求男人很軟、很溫柔。也可能她們需要男人的手比女人的手還溫順??墒钱斈腥嗽谒齻兊募绨蛏峡薜臅r候,她們大概還會說“別哭、別做哭娃娃”。
男人從女人的擁抱中溫和地回來,到社會上去做鋼鐵。但是,即使這樣,男人在女權主義者的眼里好像還是不太對,因為男人永遠只是男人。男人要變成表情包嗎?表情包不是男性,不是女性,不是鋼鐵,只是娃娃之類的吧。女人都要抱一個孩子。那么,男人做她們的娃娃吧,但是不要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