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成坤 王 英 陳繼軍 蒙春紅 吳昌鞠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 貴州雷山 557199)
?
貴州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兩棲類一新紀錄
——無聲囊泛樹蛙
潘成坤#王英#陳繼軍*蒙春紅吳昌鞠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貴州雷山557199)
摘要:本文記錄了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樹蛙科(Rhacophoridae)泛樹蛙屬Polypedates一新紀錄——無聲囊泛樹蛙P. mutus,標本保存在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標本室。
關鍵詞:無聲囊泛樹蛙;新紀錄;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2015年10月8日~11日,在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進行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leishanensis)的野外調(diào)查中,在小丹江村(26°21′N ,108°20′E)一處農(nóng)田的灌草叢中采集到1只兩棲類標本,經(jīng)鑒定為無聲囊泛樹蛙[1~2],為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兩棲類新記錄[3~4]。樹蛙科泛樹蛙屬在我國現(xiàn)有3種,分別是凹頂泛樹蛙Polypedatesimpresus、斑腿泛樹蛙Polypedatesmegacephalus和無聲囊泛樹蛙[1,2],主要分布于秦嶺以南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向北達陜西和甘肅南部[1]。貴州省分布有2種,為斑腿泛樹蛙和無聲囊泛樹蛙,斑腿泛樹蛙主要分布在省內(nèi)畢節(jié)、綏陽、印江、江口、松桃、荔波、羅甸、望謨、榕江、雷山、惠水、安龍、金沙、貴定[1,2,5];無聲囊泛樹蛙分布在省內(nèi)德江、貴定、羅甸、望謨、興義[1,2,5]。
1形態(tài)特征
該蛙為雄性,體長46.44mm,其他部位量度數(shù)據(jù)見表1。體扁平和窄長;頭寬略大于頭長;吻較長,約為頭長的57.6%,吻端較尖,吻棱明顯,頰部向外側(cè)傾斜;鼻孔近吻端,鼻間距小于眼間距;眼間距小于眼徑;鼓膜明顯;舌后端缺刻深。前肢細長;指末端有大的吸盤,其腹面邊緣有馬蹄形溝,指長順序3、4、2、1;指間無蹼,指側(cè)具緣膜;關節(jié)下瘤小但明顯,指基下瘤明顯;掌突3個。腿細長,后肢前伸脛跗關節(jié)達吻端或鼻孔,左、右跟部重疊;趾間具蹼;指、趾吸盤背面“Y”形跡明顯。
背面皮膚較光滑,上有細小痣粒;腹面密布有大小不等的扁平圓疣。生活時體色為棕色,有6條明顯的深色縱條紋;前后肢橫紋清晰;腹面白色,咽喉部有棕色小斑點(圖1)。無聲囊;有雄性線。
2地理分布
標本采集于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小丹江村(26°21′N ,108°20′E)一處農(nóng)田的灌草叢中,海拔650m,所在生活環(huán)境溪水清澈,兩岸植被茂密,多為常綠闊葉林。無聲囊泛樹蛙分布于我國云南、貴州、廣東、海南、廣西等地,貴州省境內(nèi)分布在德江、貴定、羅甸、望謨、興義[1,2,5]。此次在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發(fā)現(xiàn)有無聲囊泛樹蛙的分布,在貴州省東南部尚屬首次,拓寬了人們對無聲囊泛樹蛙地理分布的認識,對該物種的動物地理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采集到的無聲囊泛樹蛙標本與文獻描述的標本在形態(tài)特征上基本相同,
表1 無聲囊泛樹蛙標本主要測量值 (單位:mm)
SLV: snout—vent length; HL: head length; HW: head width; SL: snout length; INS: internasal space; IOS: interorbital space; UEW: width of upper eyelid; ED: diameter of eye; TD: diameter of tympanum; LAHL: 1ength of lower arm and hand; LAD: diameter of lower arm; HLL: hindlmb length or leg length; TL: tibia length; TW: tibia width; LFT: length of foot and tarsus; Fl: foot length
圖1 無聲囊泛樹蛙背面觀和腹面觀
但在身體各部位度量方面存在一些差異,較為明顯的是頭寬略大于頭長。由于采集的標本數(shù)量有限,此差異是否為不同地理種群間的形態(tài)差異,需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加以證實。
參考文獻
[1] 費梁, 胡淑琴, 葉昌媛, 等. 中國動物志: 中卷 兩棲綱 無尾目[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760~764.
[2] 費梁, 葉昌媛, 江建平. 中國兩棲動物及其分布彩色圖鑒[M]. 成都: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 530.
[3]李德俊, 李東平, 王大中等.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兩棲動物物種及區(qū)系分析[C].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科學考察集.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9: 401~412.
[4] 陳繼軍, 張旋, 楊紹軍, 等. 貴州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兩棲動物調(diào)查報告[J]. 四川動物, 2007, 26(4): 826~830.
[5] 貴州動物志編委會. 貴州脊椎動物分布名錄[M].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79: 23.
A New Record of Amphibian Species in Leigongshan Nature Reserve in Guizhou Province:Polypedatesmutus
PAN Cheng-kunWANG YingCHEN Ji-junMENG Chun-hongWU Chang-ju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Leigongshan Nature Reserve, Leishan, Guizhou 557199)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new record of an amphibian species belonging to Rhacophoridae polypedates,viz.polypedates mutus in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as reported. The specimen has been kept in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Polypedates mutus; New record;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收稿日期:2015-11-09
作者簡介:潘成坤(1962~),男,工程師,從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管理 #為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E-mail jijunchen@aliyun.com。
基金項目:環(huán)保部貴州雷公山保護區(qū)2013年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貴州省黔東南州科技計劃項目(黔東南科合J字[2015]063號)。
中圖分類號:S718.62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