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珊,江錦芳,方桂香,周梅芳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廣西南寧 530021
?
腫瘤患者PICC相關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曾珊,江錦芳,方桂香,周梅芳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廣西南寧530021
[摘要]目的探析腫瘤患者經(jīng)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的相關感染因素及護理對策。方法整群選取該院2013 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8例腫瘤患者為觀察對象,根據(jù)護理模式不同分成2組,即參照組(n=64)、研究組(n=64)。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患者施行針對性護理,觀察比較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對患者發(fā)生感染的原因進行總結。結果研究組患者的感染發(fā)生率是4.7%,與參照組患者的15.6%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可知,患者性別、靜脈選擇、導管置入長度與PICC相關感染無顯著相關性(P>0.05),輸液種類、導管留置時間、護理模式與PICC相關感染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結論在腫瘤患者PICC置管中,為了有效減少PICC相關感染的發(fā)生,一定要對輸液種類、導管留置時間、護理模式予以合理改進,進而顯著加快患者康復。
[關鍵詞]腫瘤;PICC;感染因素;護理對策
根據(jù)有關調查研究[1]顯示,腫瘤發(fā)病率正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此疾病惡化程度較高,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腫瘤臨床治療中,化療成為了主要治療方法。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在腫瘤患者長期化療中PICC得到了普遍運用。在PICC治療中,可建立靜脈通道,極大的減輕了患者的靜脈疼痛感。然而,在PICC置管后,經(jīng)常出現(xiàn)局部感染、靜脈炎、菌血癥、細菌定植等情況,不僅加大了患者的痛苦與負擔,還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2]。所以,怎樣防范PICC相關感染的發(fā)生成為了廣大醫(yī)患人員關注的重點。該研究通過對該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8例腫瘤患者的研究,探析腫瘤患者PICC相關感染因素及護理對策,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8例腫瘤患者為觀察對象,根據(jù)護理模式不同分成2組,即參照組(n=64)、研究組(n=64)。參照組中,男35例,女29例;年齡22~75歲,平均(46.2±3.4)歲;病程3~6年,平均(4.1±0.6)年;導管留置時間4~441 d,平均(202.1±12.3)d;疾病類型:骨癌5例,腦癌6例,肝癌10例,食管癌13例,胃癌14例,乳腺癌20例。研究組中,男34例,女30例;年齡23~74歲,平均(46.1± 3.5)歲;病程3~6年,平均(4.2±0.4)年;導管留置時間4~446 d,平均(202.9±12.4)d;疾病類型:骨癌4例,腦癌5例,肝癌10例,食管癌14例,胃癌15例,乳腺癌20例。對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導管留置時間、疾病類型予以統(tǒng)計分析可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比較意義。該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guī)護理,即PICC置管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患者施行針對性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
1.2.1置管時機選擇在患者白細胞含量減少或者骨髓抑制期;疑似或者確診為PICC相關感染時;感染或者潛在感染期,均不可置管。
1.2.2置管操作在置管操作中,必須對以下內(nèi)容予以注意:①環(huán)境預處理:在對患者進行置管操作之前,需要用1:1000的愛爾施消毒液對地面進行消毒,確保其自然干燥;同時對空氣進行紫外線消毒,時間為20 min[3]。在置管操作中,一定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執(zhí)行,并且配備口罩、無菌手套、帽子、無菌衣等無菌設施,從而最大限度的完善無菌操作。②導管預處理:在置管操作中,需要對導管進行肝素液沖洗,并且在此基礎上給予地塞米松稀釋液浸泡,在充分浸泡之后予以穿刺置管,從而有效避免出現(xiàn)機械性靜脈炎。給予患者糖皮質激素治療,能夠顯著抑制炎癥細胞,并且對吞噬作用、炎癥化學中介物合成及釋放、溶酶體酶釋放等有著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預防與減輕組織對炎癥的反應[4]。此外,糖皮質激素還具有一定的抗過敏效果。③穿刺部位選?。涸趯颊哌M行穿刺置管的時候,通常將直且粗、瓣膜少的重要靜脈當成首選,將肘正中靜脈當成次選,與肘窩上二橫指位置進行穿刺,以免肘部伸屈動作導致導管移位,明顯減少了PICC相關感染的發(fā)生。④消毒劑選用:在對患者進行穿刺置管的時候,需要對穿刺部位皮膚予以消毒,經(jīng)常選用酒精(濃度為75%)與安爾碘,均消毒3次,范圍10 cm×10 cm,保持自然干燥,以此實現(xiàn)長效消毒目的[5]。
1.2.3導管固定在固定導管的時候,選用透氣指數(shù)為3000的無菌透明敷料,進而保證穿刺部位附近皮膚干燥、清潔,特別適合用于溫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中及多汗患者,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局部感染的發(fā)生。對于導管外露部分來說,可以選用施樂扣將其固定在患者前臂上,以免造成導管移位,顯著減少了PICC相關感染的發(fā)生。
1.2.4無針正壓接頭運用在腫瘤患者PICC置管中,通常選用可來福正壓接頭予以輸液。在輸液之前,用安爾碘對接頭內(nèi)外緣進行消毒,一般為2次,順時針與逆時針交替;在封管之后,給予同樣的消毒,之后用無菌紗布進行包裹固定,防止接頭出現(xiàn)污染現(xiàn)象[6]。更換可來福接頭時,一般間隔7~10 d[7]。通過可來福接頭的運用,不僅可以顯著減少醫(yī)務人員針刺傷的發(fā)生,還能保證正壓結構和三向瓣膜協(xié)同作用的充分發(fā)揮,針對上腔靜脈高壓患者來說,還可以避免血液返流,有效減少了血栓性靜脈炎的發(fā)生。
1.2.5封管在封管之前,均需要用生理鹽水對導管進行沖洗,之后用1~2 mL肝素液(濃度50~100 U/mL)予以封管,當患者血液處在低凝狀態(tài)時,給予生理鹽水封管[8]。在輸注化療藥物、脂肪乳、高糖、胃腸高營養(yǎng)液之后,需要馬上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以免在導管內(nèi)壁上附著一些藥液,或者形成結晶。肝素液中的防腐劑成分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能夠對纖維蛋白沉積、血栓形成予以有效抑制,進而對導管中微生物的定植場所予以破壞,明顯降低了細菌定植的發(fā)生率。
1.2.6觀察在腫瘤患者化療之后,需要密切監(jiān)測骨髓抑制或者免疫抑制患者的血常規(guī)、體溫,并且對穿刺點、置管肢體反應進行密切觀察,對疑似感染患者進行細菌培養(yǎng),拔管之后進行導管尖端細菌培養(yǎng),從而給予病原學確診,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
1.2.7健康教育在置管患者住院期間,安排責任護士進行換藥,并且指導其進行日常的管道維護,如行動保護、洗澡保護等,并且對帶管期間的要點內(nèi)容予以細致說明,保證患者出院之后,可以自主進行自我護理。同時,在患者出院之后,給予電話、家庭隨訪等,以此減輕患者的后顧之憂,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給予合理、有效的處理,進而顯著提高患者置管的安全性與依從性。
1.2.8感染處理在導管留置期間,倘若出現(xiàn)局部感染,需要對局部分泌物進行培養(yǎng),并且給予碘酊(濃度2%)濕敷,輔助以局部理療。倘若患者出現(xiàn)高熱、寒顫,排除其他感染源之后,進行抽血培養(yǎng);同時在拔管之后,進行導管尖端細菌培養(yǎng)。嚴格按照醫(y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并且做好相應的觀察記錄。
1.3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的PICC相關感染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并對相關因素予以統(tǒng)計分析,總結有效的護理對策。
1.4統(tǒng)計方法
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中輸入2組患者的觀察數(shù)據(jù),用[n(%)]表示患者的感染發(fā)生率,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Χ2檢驗,倘若P<0.05,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比較2組患者PICC相關感染發(fā)生率
研究組64例患者中,發(fā)生局部感染1例,靜脈炎1例,菌血癥1例,感染發(fā)生率是4.7%;參照組64例患者中,發(fā)生局部感染5例,靜脈炎2例,菌血癥2例,細菌定植1例,感染發(fā)生率是15.6%。比較分析,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95,P<0.05)。
2.2腫瘤患者PICC相關感染因素總結
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可知,患者性別、靜脈選擇、導管置入長度與PICC相關感染無顯著相關性(P>0.05),輸液種類、導管留置時間、護理模式與PICC相關感染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詳見表1。
表1 腫瘤患者PICC相關感染因素總結[n(%)]
PICC是一種短期中心靜脈導管代替方式,可以顯著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患者入院后,盡快確診病情,對提高PICC治療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關調查研究顯示,針對統(tǒng)計導管置入每1000 d計算,PICC相關感染天數(shù)是0.7 d,而短期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天數(shù)是2.5 d[9]。為此,在患者入院時,必須對患者病情予以準確評估及診斷,從而為患者提供最佳的靜脈接入裝置,保證穿刺部位及導管留置時間合理、科學,從而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恰當?shù)撵o脈置入裝置對減輕患者疼痛、減少靜脈損傷、降低治療費用、縮短住院時間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感染發(fā)生率是4.7%,與參照組患者的15.6%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可知,患者性別、靜脈選擇、導管置入長度與PICC相關感染無顯著相關性(P>0.05),輸液種類、導管留置時間、護理模式與PICC相關感染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的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說明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與竇啟金[10]的研究結果非常相似,124例患者中PICC相關感染發(fā)生率8.9%;非TPN感染率為4.5%,TPN感染率為19.4%;導管留置時間<60d的感染率為3.6%,≥60d的感染率為20.0%。除此之外,在腫瘤患者PICC治療中,為了有效降低PICC相關感染的發(fā)生率,一定要加強護理模式的改進,改善輸液方式,縮短導管留置時間,以此實現(xiàn)患者的早日康復。
在對腫瘤患者PICC置管進行護理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健康教育的實施,從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加快患者康復。同時,對導管進行定期沖洗,以此降低導管發(fā)生堵塞的幾率,增加PICC的使用時間。在導管置管期間,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維護手冊予以維護,以免出現(xiàn)導管移位,出現(xiàn)血液返流,進而發(fā)生感染,影響患者康復。
總而言之,在腫瘤患者PICC置管中,為了有效減少PICC相關感染的發(fā)生,一定要對輸液種類、導管留置時間、護理模式予以合理改進,進而顯著加快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楊雪潔.腫瘤患者中心靜脈置管感染因素及護理途徑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17):264-265.
[2]孟月燕,王魯杰,胥桂英,等.經(jīng)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 (18):4211-4213.
[3]張梅,賀敏,黃麗麗,等.胸腹腔內(nèi)化療置入PICC導管感染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z1):131-133.
[4]黃春玲,陶利英,謝海蓮,等.PICC置管患者穿刺部位感染因素及護理干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6):147-148.
[5]阮奶鈴,李玉娟.PICC置管后引起導管相關性感染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9):4351-4352,4416.
[6]王衛(wèi)華,周小偉.腫瘤患者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后感染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8):1790-1791.
[7]陳國玲.晚期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相關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J].當代醫(yī)學,2014,20(26):104-105.
[8]王云英,吳琴,黎麗瓊,等.腫瘤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8):4471-4472.
[9]葛俊娟.腫瘤科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后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35):183-184.
[10]竇啟金.腫瘤患者PICC相關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3,28(22):150-151.
Analysis of PICC Relevant Infectious Factor in Tumor Patients and Nursing Strategy
ZENG Shan,JIANG Jin-fang,F(xiàn)ANG Gui-xiang,ZHOU Mei-fang
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Province,53002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PICC relevant infectious factor in tumor patients and nursing strategy. Methods 128 cases of tumor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4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odels,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argeted nursing,an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and the infection causes of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fection betwee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4.7%vs 15.6%),P<0.05,the statistics analyzed that the gender,choice of veins and catheter placement length had no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the PICC relevant infection,P>0.05,and the infusion types,catheter placement time and nursing model had an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PICC relevant infection,P<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ICC relevant infection in the PICC catheter placement of tumor patients,we must rationally improve the infusion type,catheter placement and nursing model thus obviously accelerating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Tumor;PICC;Infectious factor;Nursing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6)05(a)-0154-03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3.154
[作者簡介]曾珊(1977-),女,廣西南寧人,本科,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腫瘤內(nèi)科護理。
收稿日期:(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