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庇谇寮诺纳钜馆p聲誦讀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詩,并無具體名姓,心中卻有一絲憂傷掠過。想著詩中這般妝容精致,穿芙蓉裙染紅指甲,會撫琴作畫的女子,定是生錯了朝代。她那么明艷清麗,我與她理應在胭脂香濃的宋朝相遇。
詩意淺顯易懂,讀來卻是一陣哀傷。詩中的女子心有苦衷,最好的豆蔻年華都被深閨禁錮。只好在妝臺上留下一些胭脂水粉,還有佩戴的飾品、穿著的裙衣,這些單薄蒼涼的物件拿給我們紀念。
詩中幽柔的女子大抵出身于富貴人家。她好打扮,八歲起便學著周遭的女郎們偷偷對鏡描眉,十歲時就穿著芙蓉裙出門賞花游玩。關(guān)于詩中的芙蓉裙,屈原寫過:“制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币粭l色彩斑斕的裙子,展現(xiàn)的是女子妖嬈綽約的豐姿,與柔媚婀娜的曲線之美。
古代女子們穿的裙又有霓裳、霞裙、花裙這些美稱,她們根據(jù)不同時令、場合、風俗,穿不一樣的裙裳。裙裳雖美,組成的部件卻極其繁復,其中包括裙腰、裙帶、裙衩、裙身、裙花、裙褶、裙鈴、裙拖、裙邊、裙門等,一件件都包含著女子的心事。裙裳除了部件繁復,色彩也絢麗繽紛,由靜雅素樸的淺色到艷麗奪目的紅色。裙子常常以花的顏色命名,紅色的石榴裙,黃色的郁金裙,碧色的荷葉裙……至于裙裳上的圖案,更是不勝枚舉,從《簪花仕女圖》《千秋絕艷圖》便可知曉一二。
飄逸柔婉、富麗蜿蜒的裙裳點綴了女兒家們的衣上風華。至此想起幾個與裙裳相關(guān)的典故,也記一筆說說。
留仙裙與西漢時期體態(tài)輕盈的趙飛燕有關(guān)。有次,漢成帝宴請后宮佳人,趙飛燕聽后打扮得花枝招展,身穿云英紫裙前去赴約。這條云英紫裙艷如繁花,燦若煙霞。她只是一股勁兒地展現(xiàn)自己美麗的舞姿,未料一陣大風襲來,把她的裙子吹了起來。趙飛燕擋風遮裙的姿勢太過媚人,好似乘風飛仙,眾人見了只覺驚艷。待風止,趙飛燕的云英紫裙被宮女抓得起了褶皺。漢成帝見了倒覺得有種獨一無二的美,更對趙飛燕癡迷寵愛。女子們見狀紛紛效仿,留仙裙風靡當時。
石榴裙與唐朝羞花女子楊玉環(huán)有關(guān)。楊玉環(huán)極喜石榴花,唐明皇為她打造了一條華貴艷麗貌似石榴花的裙子。唐明皇極寵楊玉環(huán),文武百官們怕美人誤國,都是敢怒不敢言,時常小聲議論。楊貴妃便湊在唐明皇耳邊嬌嗔著說,大臣們對她無理便是對皇上不尊。唐明皇本就專寵她,于是寫了一道圣旨,凡是見楊玉環(huán)穿著石榴裙時都要跪拜,否則以欺君之罪處置。于是,大臣們只好順從,紛紛跪拜楊玉環(huán)石榴裙下。
只是,盡管裙裳飛揚的女子那么美,但她們的愛情始終是清瘦的,得不到完滿結(jié)局。女子用裙裳演繹一場盛世繁華的戲折,留下萬分驚艷后悄然落幕,只有心事隨著那些裙擺飄飄揚揚,無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