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霞
?
歌劇《竇娥冤》唱段《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演唱藝術探析*
●招霞
[摘要]歌劇《竇娥冤》著名的唱段《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在創(chuàng)作上運用中國傳統(tǒng)的五聲調式與西洋作曲中的和弦寫作技巧相結合,并將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音樂元素和風格融入曲中,使樂曲在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出中國戲曲音樂的音韻;在表演上,此曲的演唱多沿用西洋唱法,但由于歌劇選段中有大量的傳統(tǒng)戲曲元素,因此曲中也采用戲曲的運腔方式來演唱,既考驗也發(fā)揮了演唱者的表演力。
[關鍵詞]歌劇《竇娥冤》;創(chuàng)作;演唱;戲曲音樂
*本文系2015年度廣西高校科研項目“民族聲樂演唱對于戲曲表演技巧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KY2015LX237)階段性研究成果。
歌劇《竇娥冤》是侶朋先生根據(jù)元代關漢卿的元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改編而成,由陳紫、杜宇作曲。歌劇《竇娥冤》繼承戲曲傳統(tǒng),扎根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并將西洋的創(chuàng)作技巧與民族音樂元素相結合,是一首動人的、引起共鳴的音樂作品。本文將以歌劇《竇娥冤》(原名為《感天動地竇娥冤》)中著名的唱段《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為例進行探析,以分享筆者在學習和演唱中的點滴。
歌劇《竇娥冤》講述了一名為竇娥的女子的冤苦之情。窮書生竇天章為借盤纏進京趕考,不得已將自己年幼的女兒端云,托付給放高利貸的蔡婆婆抵債。長大后的端云改名為竇娥,并成為蔡家兒媳,而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卻一直杳無音訊。丈夫死后,竇娥和婆婆一起生活。放高利貸的蔡婆婆在追債時險些被人害死,幸好被張驢父子所救。不料父子二人聽說婆婆與兒媳均為寡婦時,竟然自作主張與婆媳相配,蔡婆婆被逼無奈只好答應,竇娥堅決拒絕。張驢兒心生惡念想毒死竇娥,卻被其父誤食而中毒身亡。張驢嫁禍竇娥并賄賂官員,以毒死公公之罪欲將竇娥斬首。竇娥臨刑前,心中滿腹冤屈,一腔怒火發(fā)下三樁誓愿:血濺白綾、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竇娥的冤屈天地動容,竇娥的誓愿全部應驗,而竇娥的冤屈最終于三年后得以昭雪。
1960年5月,歌劇《竇娥冤》由中央實驗歌劇院首演于北京天橋劇場;1979年經(jīng)重新排練后,以完整的歌劇形式搬上舞臺。歌劇《竇娥冤》中的主要唱段《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是劇中竇娥的鬼魂托夢給自己的父親——肅政廉訪竇天章,向他訴說自己的冤情。曲作者在這樣的特定的題材和內容上運用新的創(chuàng)作路子,將傳統(tǒng)戲劇板腔結構與西洋作曲手法相結合,使這部現(xiàn)代歌劇音樂呈現(xiàn)出民族與現(xiàn)代相融合的藝術特色。
歌劇《竇娥冤》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體現(xiàn)了民族五聲調式與西洋作曲技巧的巧妙結合。以劇中女主角竇娥的主要唱段《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為例,全曲有五個樂段,構成了多段并列的結構,分別是前奏、A段、B段、C段、D段和E段。樂段之間相對獨立而又有所聯(lián)系,如29小節(jié)動機在B段、C段中的運用。其曲式結構圖為:
其主調為F徵調式,整首音樂調式調性布局為F徵—F商—C羽—C商—F徵。A樂段是個四句類構成的單樂段,整段旋律處于中聲區(qū),速度較為緩慢,適于表達和傾訴。B樂段也是取材料于A樂段四句類的樂段落音在F商,由于材料B、C樂段出現(xiàn)調式調性上的轉換和改變,B、C樂段的動機是重復材料的樂段。跟A樂段的傾訴有了旋律色彩上的對比,速度的加快無疑體現(xiàn)了竇娥急于申訴冤屈的急切心情。C樂段開始是引用新的材料,后面引用29小節(jié)的動機。
譜例1
C樂段為C羽調式,有所不同的是它開放結束為E音上,速度轉為自由,表達了竇娥托夢給爹爹竇天章申訴及多年思念的復雜心情,以開頭A樂段的速度有所呼應和再現(xiàn)。D樂段是運用新的材料產(chǎn)生對比,它主要是強調切分的節(jié)奏,切分節(jié)奏的運用更能體現(xiàn)竇娥對父親竇天章十幾年的思念以及埋怨的復雜心情。其調式轉至C商,速度再轉慢來陳訴生離死別的痛楚。E樂段是調性的回歸到主調上,材料是跟A樂段相呼應并是相同的調性,同時出現(xiàn)兩次的情緒高點,高潮出現(xiàn)在98小節(jié)。速度已達到整首樂曲的至高點,使整首樂曲的竇娥情緒處于年復一年的期望的等待中。最后一個樂段它反復用的g2音開始上推一個高潮結束,跟引子中的第五小節(jié)的g2音上的反復交相呼應結束音在F徵上,并回到主調上,預示著竇娥對自己所受的冤屈有朝一日能得到昭雪,失散多年的父親也能早日團聚的一種無限期盼。
中國傳統(tǒng)戲曲由先秦起源并發(fā)展而來,文化深厚、題材廣泛、體裁眾多,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中國的民族歌劇對傳統(tǒng)戲曲有很多的借鑒。由元雜劇《竇娥冤》改編的現(xiàn)代歌劇《竇娥冤》獲得成功就不足為奇了。歌劇《竇娥冤》的劇本以傳統(tǒng)戲曲為基礎,其音樂融入了戲曲(蒲劇)音樂的元素,如旋律跳躍性大,腔高板急的梆子唱腔。唱段《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運用了民族五聲調式,樂曲的主調為F徵調式;并將西方伴奏音樂中開放式與密集式的和弦寫作方式運用到其中,民族五聲調式與西方現(xiàn)代作曲手法相結合,使樂曲既有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韻味,同時又具有現(xiàn)代化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
蒲劇也稱“蒲州梆子”,唱腔以梆子腔為主,梆子腔屬板腔體,由于蒲劇的梆子的聲腔特征是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長于抒發(fā)慷慨激越的情緒,在音樂上長于表現(xiàn)激情。唱段《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在節(jié)奏安排上,緊湊集中、巧妙自然,體現(xiàn)了蒲劇的藝術特色。樂曲在情緒上的變化主要是通過速度的改變與色彩的對比完成。速度由自由開始慢至每分鐘58拍,到第二部分時改至每分鐘84拍,隨后轉入自由速度與其開頭形成呼應,隨即轉入速度的最慢(每分鐘56拍)突轉至速度最快,非常戲劇化,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效果。在竇娥托夢給她父親時,埋怨、申冤和思念親人的強烈昭雪信念支持著她唱出了“哀告你竇天章,為民除害,我求你,把我的屈死的罪名來改”的唱段。
譜例2
這里融進了蒲劇梆子的音調,使高中聲區(qū)的旋律進行顯得更加強烈、激憤,進一步體現(xiàn)了音樂的戲劇化。竇娥向她父親申訴的唱段,唱段中字字血、聲聲淚地控訴罪惡、黑暗、腐朽的官府,曲中融入了山西梆子、蒲劇的音調,旋律充滿了憤怒與悲傷,這樣的音調將竇娥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深刻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在歌劇《竇娥冤》的唱段《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中,由于融入了戲曲音樂元素,使人物的刻畫更為生動,情感表達更加真摯。
這部歌劇在演唱方法上多沿用西洋唱法,但由于歌劇選段中運用了傳統(tǒng)戲曲的音樂元素,因此有時也需要采用戲曲的運腔方式來演唱。筆者以為,中國戲曲唱法與西洋唱法在語言上、發(fā)聲方法和呼吸技巧上既有同又有異?!巴钡氖强茖W發(fā)聲的共性,而“異”的是二者運腔風格的個性,求“同”存“異”,可以達到完美的境界。如《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20-25小節(jié)中的唱詞韻律走向:“直等到孩兒屈斬在長街”在切分音符的換氣、仰音、頓音上唱出蒲劇的板眼韻味。
譜例3
在學習和演唱歌劇《竇娥冤》唱段《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的過程中,筆者深刻感受到古代名劇流傳至今的藝術魅力。同時,對《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的演唱把握上,要從戲曲演唱風格、發(fā)聲技巧的運用和藝術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進行探索,這將有助于我們對歌劇、戲歌、戲曲等演唱表演方面的理解和提高。
音樂創(chuàng)作和聲樂演唱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對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承。隨著國際音樂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各國音樂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人們對不同音樂文化的價值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使得多元化逐步形成為主流。20世紀在歌劇題材選擇、思想內容以及表現(xiàn)手法和演唱風格等方面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傾向。筆者認為,中國的歌唱藝術,特別是民族聲樂應向這個方面堅定不移、深入地走下去,那就是從字出發(fā),聲中有情,以情帶聲,達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唱演相融、真切動人的境界。從世界聲樂藝術的范圍來說,體現(xiàn)了中國聲樂藝術的特色。我們應該繼續(xù)沿著改革創(chuàng)新的步子走下去,創(chuàng)作和表演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簡介:招霞,女,廣西戲劇院二級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