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路敏
【摘要】金屬礦山隱伏礦找礦工作存在著一系列的難度,需要積極運用相應的理論成果及技術方法,且大力創(chuàng)新科學技術,提升找礦效率。本文簡要分析了金屬礦山隱伏礦找礦策略,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金屬礦山;隱伏礦;找礦
研究發(fā)現,現階段在金屬礦山隱伏礦的找礦中,探測工作往往是依據已知某些礦產上開展的;我國深部隱伏礦預測問題基本存在于大部分的找礦工程中,只有較淺的深度和較小的預測范圍,可探測對象緊密聯系著已知對象,有諸多的數據,且會在較大程度上受到人為干擾。在新時期下,除了需要對探測深度進行增大之外,還需要對探測儀器的精確性不斷提升。
1、隱伏礦找礦預測理論和方法
1.1 隱伏礦找礦理論和方法
首先,礦床模式理論;近些年來,國內外一直借助于礦床模式理論來預測隱伏礦找礦。經過地質學家的實踐和完善,如今有獨特理論模式形成,包括成礦模式、成礦系統(tǒng)及成礦系列等,這些完善的理論,促使我國找礦界的理論知識得到了豐富,找礦思路得到拓展,幫助人們更好的尋找隱伏礦和深部礦。
其次,成礦系列與成礦系統(tǒng);具體來講,在特定地質環(huán)境與地質時期下,因為受到主導地質成礦作用,形成的礦床類組合即為成礦系列,其具有密切關系的空間、時間和成因,但是有差異化的成礦條件。以熱液脈型銅-鉛-鋅礦為例,雖然存在部位不同,但是卻屬于同一個地質構造環(huán)境,有密切類似的成因,屬于成礦系列。借助于成礦系列,可以更加順利的定位、預測及查找隱伏礦。而某種類型的地質環(huán)境下,形成控制礦床及成礦作用和地質要素保存的過程,再加上所形成的礦床系列等即為成礦系統(tǒng)。而成礦系統(tǒng)研究則是深入研究一般礦床成因,結合成礦的時間、空間及運動因素,來對區(qū)域找礦規(guī)律進行研究,能夠從宏觀角度來對成礦的發(fā)生及作用全面認識。
1.2 國內基本預測理論及方法
調查發(fā)現,我國專家學者在找礦預測方面,主要采取的是模型預測法,而其又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概念模型預測法、經驗模型預測法。概念模型預測法借助于礦床模型,來對比其他一個或者多個礦床模型,以便將相似的地質特征與成礦環(huán)境給找出來,對其遠景區(qū)的地質特征詳細研究,進而將更加相似的找礦靶區(qū)給找出來,借助于獲取到的資料及統(tǒng)計學方法,對未發(fā)現的礦床有效預測。而經驗模型法則是結合勘查數據,來對區(qū)域礦床和多元地質找礦信息之間的關系重點研究,通過定量分析方法的運用,如GIS系統(tǒng),來將區(qū)域成礦有利度、資源量及多元地質信息之間的規(guī)律給建立起來,通過經驗模型的構建,來定量分析預估資源。依據三部式成礦預測方法,將經驗模型法給借鑒過來,構建銅礦數字礦床模型。也就是將國內外專家的成功經驗給吸收過來,有機結合GIS技術和專家系統(tǒng),對典型的銅礦找礦模型進行總結,通過數字模型網絡的構建,促使數字化知識庫得到形成,將原始礦床概念模型及計算機智能推理軟件信息互換機制給構建起來,對系統(tǒng)三級推理網絡圖科學開發(fā)。這三級分別能夠對可能存在的礦床類型、區(qū)域位置、成礦概率等合理確定,且優(yōu)選成礦。
2、隱伏礦找礦預測最新技術和方法
2.1 物探技術
現階段,主要將重力法、電法、磁法及地震法作為常規(guī)的物探技術方法;近些年來,在隱伏礦定位中,也開始采取一些新的探測方法,包括井中物探法、多頻激電相位法、激發(fā)極化法等。在這些方法的基礎上,也有一些新的隱伏礦探測方法在深入研究,包括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技術等,這些技術具有較高的探測深度,在-1000米以上。而在礦區(qū)尋找中,也會采取一些輔助手段,如遙感異常信息多層次分離提取技術,其將多樣化的數學方法、圖像增強手段給運用過來,能夠對將遙感信息中的背景信息給多層次剔除掉,將礦化異常信息逐步分離出來。
2.2 化探技術方法
原生暈法、水化法、次生暈法等為常規(guī)的化探技術方法,其中,將深穿透地球化學找礦法、構造地球化學找礦法運用到隱伏礦深度探測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前者所研究的理論技術,主要是對深部隱伏礦體發(fā)出的極微弱直接信息進行探測,具有較大的探測深度,超過百米;對直接找礦信息進行測量,且有極微弱的信息,但是有較大的異常襯值;包括這些方面,首先為關系測量的地氣中金屬含量方面的方法,地氣法、納米物質測量法、氣溶劑測量等為主要代表,結合氣體對金屬的搬運理論,或者假設有類氣體性質存在于金屬中,其具備相對較大的探測深度。其次為對礦體上方地壤中活動態(tài)的金屬進行測定,包括TMGM、MPF等;此外,還有植物測量方法、電地球化學方法等。構造地球化學法則是將構造地質學及地球化學的基本原理方法給運用過來,以便對各種環(huán)境中元素的分配遷移、富集特征及規(guī)律進行研究。根據構造地球化學研究結果,構造運動下,會有兩種結果形成,一種是有規(guī)律的排列組合構造形跡,以便有構造體系形成;另一種則是遷移、富集元素,有地球化學異常構成。此外,在找礦預測領域中也應用了一大批新型技術,包括人工神經網絡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GPS技術等,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促使預測技術的科學化、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
2.3 新技術新方法
目前,會將邏輯信息法、特征分析法、找礦信息量法等運用到危機礦山深部找礦中,子在隱伏礦定位預測中,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且也開始逐漸應用分形分析、耗散結構分析等技術。其中,地理信息系統(tǒng)能夠綜合分析相關的地、物、化、遙信息等,現階段,隱伏礦定位預測開始發(fā)展為多元信息綜合定位預測,GIS技術將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工具手段,如MapGIS等,通過GIS的應用,傳統(tǒng)成礦預測方法體系得到了徹底改變,預測效率及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3、結語
綜上所述,進入新時期之后,我國開始大力開展金屬礦山隱伏礦找礦預測理論及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床礦模式、成礦系統(tǒng)、成礦系列等,結合了新技術和老方法。在未來的發(fā)展中,需要加深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積極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提升我國金屬礦山隱伏礦找礦效果。
參考文獻
[1]曾慶海.金屬礦山隱伏礦找礦預測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6(10):123-125.
[2]陶和平.金屬礦山隱伏礦找礦預測探討[J].大科技,2015,6(19):55-57.
[3]胡志庭.金屬礦山隱伏礦找礦預測理論與方法研究[J].低碳世界,2014,6(18):66-68.